我在黄花找文物——川汉铁路遗址
川汉铁路是清末提出兴建的一条重要铁路线路,是连接湖北、四川两省,贯通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重要铁路动脉。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唯有今川渝境内原"川汉铁路"线路段未能建成。
川汉铁路经黄花镇境内,南起黄花场社区上风垭,北至杨家河村七里峡,共31公里,到1912年陆续停工。境内已打通上风垭山峒,建成有黄家场、张家口两个火车站,另有6个桥墩。目前,上风垭山峒遗址、黄家场火车站已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找寻属于黄花的“川汉记忆”。
川汉铁路遗址简介
光绪29年(公元1903年),清政府决定修建川汉铁路。光绪31年(1905年),宜昌至万县段率先动工,6000民工沿线呈布,开始了艰苦卓越的修筑工作,很快人力就逾过三万,可是事情并没按人们想象的那样发展,美国和德国将川汉铁路建设权揽到各自的怀里,宜昌至万县300千米由美国人承建。1911年5月,“保路运动”开始,同年9月,川汉铁路陷入瘫痪。1913年,宜昌铁路坝至晓峰大峡谷已经建成的几十千米的铁路全部撤毁。
遗址简述牌
为此,最后一任铁路经理李稷勋1915年痛心疾首,眼含泪水,写下了《四川商办川汉铁路宜昌工场志痛碑文》,刻石于东山,4400字,详述了川汉铁路修建的起因、勘探、修筑以及清政府丧权辱国出卖铁路的经过,以示志痛,又称“血泪碑”。可惜,后来毁于战火。
《志痛碑文》:天费康中国,媾孽于铁路,而蜀先告灾,有清末季,政柄庞歧,初以铁路许人民得用私财,趣兴缮,号曰商办公司,各省公司,宜昌工事绝艰,若隧洞,若桥梁,若斜坡,若弯线,皆国内它路所未有也。盖穹山盘亘,涧谷丛沓,仰蹑青天,下瞰无底,将一切堑之,堙而平之,不惟苦于措置,且乖事实,则易堑而隧,不堙而桥,非乐为其难,扦于势也。故宜万路线距离才逾六百里,凡为隧洞无虑什百,深一万数千尺或二万尺;溪桥无虑什百,长者五六千尺,高者二三右尺;斜坡之差比,大抵以四十尺高一尺为常率;弯线这弧角,大抵六百尺之半径为桓例,无所谓砥与矢之平直也。东西工程学者,薄游来观,往往咋舌。
川汉铁路遗址——上风垭山峒
该遗址位于黄花镇黄花场社区与小溪塔街道姜家湾村交界处的上风垭山体下,为清末川汉铁路仅存的铁路隧洞遗址。由詹天佑奉命考察并组织设计施工,当年由宜昌至万州段开工,民工多达4万人。铁轨从宜昌铁路坝铺至上风垭,后因“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而终止。
1909年9月,川汉铁路宜(昌)万(县)段开工,到1911年10月工程宣告结束。然而,整个宜万段仅宜昌经过兴山至归州(今秭归)一段开了工,其中只有宜昌新码头至夷陵区小溪塔15千米铁路能通车。如今,在距宜昌铁路坝(现夷陵广场)约20余千米的夷陵区上风垭,仍然可以瞻仰到昔日川汉铁路宜万段的遗址──上风垭山峒。
上风垭山峒遗址
川汉铁路遗址——黄家场车站
黄家场车站是川汉铁路建设中的四个车站之一,占地面积379平方米,整体建筑呈西洋式风格,前面为5个大拱形门,一大四小,对称排列,墙体敦实,脚基坚实。之前一直为黄花粮站,后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整修后的黄家场车站
川汉铁路遗址——张家口车站
张家口车站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西洋式风格,前面为5个大拱形门,后面为两排横向房屋,中间留有巷道,房屋墙体敦厚。2018年进行全面修复,目前修复已基本完工。
整修后的张家口车站
川汉铁路遗址——铁路桥墩
黄花场铁路墩,位于黄花场社区通往军田坝方向的省道宜保公路支线黄新路旁,此处共有六个铁路桥墩,其中四个桥墩在新建的广场之中,另两个桥墩位于官验河两侧。于2015年被公布为宜昌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黄花场铁路桥墩遗址保护现场
小圈子、寺冲口铁路墩,分别位于312省道27和36千米处,为川汉铁路桥墩。
川汉铁路,选择了一条绕道三峡晓峰腹地河谷的线路,绝大部分路基都是沿河而筑。这个走向与现在的省道宜兴公路和宜巴高速公路大体重合。分析缘由可能是因为当时条件有限,施工搅拌“洋灰”需要用水,筑路工人生活也需要用水。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河沟本来就是绕山而过,可以让工程的难度降低。
不忘川汉铁路 传承爱国情怀
川汉铁路自晚清提出修建,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共提出二十个线路方案,加上现在已修建完成的宜万段铁路,已有二十一个方案。这多达二十一个线路方案的设计,反映出了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考虑,也反映出铁路修建技术的进步。
2010年12月22日,号称世界上最难修的铁路——宜万铁路(湖北宜昌市到重庆万州区)在湖北恩施举行首发仪式,23日起正式运营,国人追求了百年的梦想终于实现。
编辑:高启韬
审核:秦欣然
Hash:c14e85f707a8242b29e3a0a59637c0fc9d3bf716
声明:此文由 魅力黄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