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古莲花池,感受古城历史文化气息

在这里浓郁的古城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千年的古迹与当代的墨宝完美结合,历史遗产与时尚文化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在这北方初夏的季节里,古莲池这一池红莲摇曳,碧波荡漾,让人们忘却了步伐,忘记了时间,迷失了季节,放飞了思绪。

莲花池,位于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市区中心,据史记载始建于公元1227年,距今已有近800年历史。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其占地约三万多平方米,景观以水木为主体,里面的苍松翠柏有的耸立参天、依山傍水,芳草与鲜花齐艳、亭台楼阁、长廊短桥,奇洞怪石,被誉为北国风光的“城市蓬莱”。

4月28日-5月6日 ,河北省保定市文广新局在地图中查看、河北省保定画院在市古莲花池,联合组织举办了“书香保定、走进春天”书画名家、文人学子邀请展览活动。

一踏进古莲池的大门,引入眼帘的是直隶图书馆,和庭院内周边满目的碑林古柏,与那水榭莲花池边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仿佛在向我们默默地述说古远岁月的沧桑和时代的变迁。

直隶图书馆位于保定市古莲花池园内,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直隶图书馆为一座两层西式楼房,建筑面积240平方米。收藏图书2000余种,供平民借阅,这是清代直隶省最早的图书馆,于宣统元年十一月正式对外开放。

民国以后又将直隶高等学堂的影印本《古今图书集成》和莲池暂存于徐水漕河慈航寺中的《大清三藏圣教真经》全部移入。1912年,保定发动兵变,直隶图书馆被迫闭馆;1914年又重新开馆。1924年以后,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图书馆再一次被迫闭馆。1928年,直隶图书馆更名为河北省立第二图书馆, 1932年,更名为河北省立莲池图书馆。

1937年日寇侵华后,由维持会接收,名为河北省立保定图书馆,存书5000余种,72100册,现在保定市图书馆所存的部分古籍中,有的上边还钤有“莲池书院藏书”“直隶图书馆藏书”印章,可谓十分珍贵。

文化名城保定,在清代曾是直隶省省会,是一个文人荟萃之华地。保定莲池内原有一座典藏古籍缮本的书楼名叫“万卷楼”,相传为元代所建。随着王朝更替,灾祸频仍,万卷楼历经浩劫,其藏书至清初已散佚殆尽了。雍正十一年(1733年),莲池书院的创建,又使它得以重兴,“万卷楼”成为莲池书院的藏书楼。

莲池书院,以其浓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传承。乾隆皇帝曾三次“幸临”书院,并赐匾题诗勉励师生。莲池书院一时间名满天下,莲池书院以大儒硕学为师,成为“全国书院之冠,京南第一学府”。书院院长多为学识渊博之士,如章学诚、祁韵士、张裕钊、吴汝纶等,开设西文(英语)、东文(日语)学堂,招收外籍留学生,聘请外籍教师等。使学院“声播四方”,吸引着“四方贤隽担簦负笈受业门下者,趾踵相接”,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经世致用的人才。

我们一行人员在解说员的带队下,来到了庭院中的莲花池边。正值初夏,池中的水清波泛滥,绿苔荡漾,仿佛像一面动荡摇晃的大魔镜,摇映出会游走的蓝天白云,也映出了精巧的亭台楼阁那婀娜多姿、水中挺立的美丽身影;浅墨绿色的荷叶张开了笑脸,迎接着一行又一行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古远而神话的历史传奇,让过往的文人墨客们在这里下了瑰丽的墨宝。

莲池院庭以池为主体,临漪八角风亭为中心,主要建筑有水上曲桥,东亭楼、藏书阁、琴乡榭、高芬轩、寒绿轩、及濯锦、洒然、观澜等亭,宛虹桥、曲桥和元建白石桥等,构成“湖中有景,景中含诗”的优美画卷,让我们领略到古典风格的园林之美。

信步莲池,随处可遇佳境。园中最大的假山,由沟通南北两塘的东渠环抱。山上石林立,远看有的似玲珑宝塔,有的像仙鹤引颈,有的如猿搔耳,有的同骏马奔腾。山顶有观澜亭,下观北塘参差错落的莲叶,似碧涛波澜,层叠起伏缠绵。

古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而闻名,更因其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与美誉远扬海内外,吸引了许多中外游人墨客。

随着讲解员的解说,我们踱步来到了莲池书院的展厅,室内琳琅满目陈列着书画名家的佳作,大家都尽情地欣赏着这些格调高逸、技法超绝的书法瑰宝,并拍摄照片以留存其永恒之美。

参观完古莲花池,那古远的历史传承文化,让大家游意未尽,感叹不止。莲池书院,古迹古址,历史悠远,文化绵长,令莘莘学子仰慕影从,牵动着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怀。

Hash:cb09e2c05ab0fbfaaad1d83a3a03e81988a65f74

声明:此文由 善本古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