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考古新成果!巍巍燕山下 几座辽代窑

巍巍燕山下 几座辽代窑

——蓟州区东后子峪辽代窑址的发掘

东后子峪窑址位于蓟州区官庄镇东后子峪村北,遗址地处燕山南麓脚下,西、北、东三面环山,地势相对平坦。因建设工程需要,2019年12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蓟州区文物保管所对东后子峪窑址进行了发掘清理,发掘面积236平方米,清理辽代窑址4座,获得了新发现。

考古勘探发现的4座窑址分布较散,间距在10~30米不等,呈由北向南排列,分成3个发掘区对其进行清理。

发掘区全景

1、2、3号窑址均为单烟道马蹄形窑,每座窑由操作间、窑门、火膛、窑室、烟道五部分组成。1号窑址埋深距地表约0.4~0.5米,东西通长5.1米,南北宽1~4米。操作间位于窑门东端,底部有明显人为踩踏痕迹;窑门宽0.65米,残高0.65米,内填较致密的灰土,含有少量木炭粒;火膛平面呈近椭圆形,东西长1米,南北宽1.4米,壁面较坚硬,中部明显内弧,可见红色火烧痕迹,含大量木炭粒。窑室平面呈马蹄形,东西长2.6米,南北宽4米,残高1.06米。烟道仅清理出1个,位于窑室西端中部,平面近圆形,宽0.4米,进深0.35米,残高1.05米,烟囱底部有长方形排烟孔,宽0.3米,深0.16米,排烟孔与烟囱周壁都有明显烟熏痕迹。

1号窑址清理

2号窑址

2号窑址埋藏深度约1.1米,通长5.35米,宽1.4~2.1米,残高0.8~1.4米。3号窑址埋藏深度约1.1米,东西通长4.2米,南北宽2.25~2.35米,残高0.8~1.1米。3座窑室的底部都散布有大量木炭渣块,并出土有少量沟纹砖残块和陶器残片。

4号窑址清理

4号窑址的形制较有特点,整体呈方形长,南北通长12.25米,东西宽1.35~1.4米,残高0.6~0.7米,整体由北向南倾斜,窑室坡度约在5°左右。该窑开口距地表深约0.7米,由南向北依次为操作间、窑门、火膛、窑室、烟道几部分。操作间平面呈圆角长方形,内含少量沟纹砖残块及红烧土颗粒、木炭粒等,在操作间的南部还发现有上下踏步两级,在操作间底部的局部有残存的砖铺地面,在靠近窑门处放有一大石块,推测为供烧窑人投柴加火时所坐用。窑门长0.4~0.7米,宽0.5米,残高0.7米,壁面有较坚硬的红色烧结面。火膛位于窑室南侧,部分伸入操作间内,平面呈圆角长方形,南北长2.1米,东西宽0.7米,高0.2~0.36米,火膛底面及壁面均有青灰色烧结面。窑室位于火膛北侧,南北长9.5米,东西宽1.35~1.4米,残高0.6~0.7米。壁面规整,有明显青烧壁,窑底残存有大量的木炭块堆积。烟道 2个分布于窑室中部的西壁处,圆形,间距0.8米,烟道内壁也有明显烟熏痕迹。

左上:4号窑址

右上:发掘工作现场

右下:遗迹拍摄

根据所发掘的4座窑址出土遗物、包含物等初步推测,东后子峪窑址应为辽代的烧炭窑。该窑址的发掘虽然出土遗物并不丰富,但形制功能很有特点,为天津地区同时期窑址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个案材料。以该窑址为中心的周边区域古代遗存分布较为丰富,推测也应有与窑址同时期的遗址存在,今后该区域考古工作应加强关注。

来源: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Hash:05550db5f67aad4e7dd440d974bd0ef764762d04

声明:此文由 天津市蓟州区旅游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