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红军第一次过全州历史名关界牌关留下的遗迹
听说桂林全州县大西江镇炎井村留有红军战壕,受朋友之邀,与几个文史爱好者前往采访。
当年红军经过的炎井温泉,如今热闹辉煌
听人们说,村里有位叫唐秀清的老人知道红军的事,我们便让人把他叫了出来。让他说炎井村红军战壕的事。他说,炎井战壕的事没有听人说,也不知道在哪,但他知道,古炮台那儿曾经修有碉堡,还有两个放子弹的弹药坑。
至于这炮台 是用来干什么的,听老一辈说,应该是村里的民团修的,用于自卫。因为过去强盗多,过去山上的强盗点着火把下山抢东西,非常猖獗。当地人便在这里修碉堡,用于防匪。
唐秀清告诉我们,在红七军进入的界牌关附近便有红军战壕。他年轻时上山挑石灰,在过五星与炎井交界时,累了,会在这里歇息,他就看到过凹口两侧各有一条约20多米长的战壕,听前辈说,是红军修的,为防止追兵跟随,在这里设防阻击。当年,两侧还各有一个重机枪坑。听他妻子的爷爷舒承忠说,当年红七军过境界牌时,还有从湖南过全州文桥往月塘、五星来的国民党飞机追着红军来轰炸,但都让红军巧妙地避开了。
我们在唐秀清向导的引导下,路过界牌,前往红军战壕。
我们开着小车,原计划通过界牌走炎井的小道前往战壕,但那路凹凸不平,我们只好退回,从今天湘桂两省交界之宽敞大道过将军凹前往界牌。
去界牌之路,多在湖南新宁县境,可见当地山野人们采矿车辆穿梭来回。而战壕,实际已经越过了湘桂两省交界线到了全州大西江境。
车到离战壕约500多米远处便不能通行,只好下车步行。古道,有些地方不宽,也少有行人,但我们通行还算顺利。这里视野开阔,虽然天色阴暗,仍可想象若是碧空如洗的日子,满眼的崇山竣岭一定会出现一幅美丽的画卷。
唐秀清指着地上的石头说,过去地面都有石头的,现在却难觅了,但去八十三(八十山)山口却保留了一段完整的石头路。
地上还有残留的石头
曹玉生先生行走在界牌通往红军战壕处
界牌,是红军三次过境时第一次进入全州的关口,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中国红色文化传播中心广西站站长、广西桂学研究会全州工作站站长曹玉生先生知道红军战壕的消息后,对此非常重视,决定与我们前往界牌去寻找红军战壕,如果有战壕,就把它作为红七军北上过全州的一个红色历史文化景点保护起来。
唐秀清先生指着前面的山岭说,他多次见过的红七军战壕就在那山上。据地方史料记载,红七军从湘桂边境的界牌进入全州县境后,第19 师经长界岭、文江源、八十山口, 到会龙铺,红七军军部及二十师, 则经牛路口、炎井、商茶园、包家湾至会龙铺与19 师汇合。红七军分兵走八十三(八十山)山口的原因与炎井方向的原因,从他们的行军意图来说,应该是出于安全考虑,而炎井方向与八十三(八十山)山口相比,则相对安全。
唐秀清先生陪着曹玉生先生所站的地方,便是当年红七军进入全州县境后兵分两路的地方,他们所站的地方的前面是新宁方向,右侧是八十三(八十山)山口方向,他们后面则通向炎井。曹玉生先生说,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地方,他计划在这里树立一块标志性的界碑,让那些不忘初心、重走红七军北上东征之路的人们能有一个留影纪念的地方。
唐秀清说,那些红军战壕在通往炎井的路上,在大西江镇五星村与炎井的交界处。我们继续前行。
荒废的古道虽然少有人走,但是灌木与杂草还是没有完全把路遮拦,走得还顺利。
这里还是有不错的风光。
那就是八步岭了。一路步行,风光无限。
这儿便是炎井与五星村交界处了。当年的战壕就在凹口两侧的山上。
炎井与五星村交界处
共青团县委副书记曹广云先生与我们一起探访战壕,他一直走在我们的前面。
曹广云先生
我们到达五星与炎井交界的山界后,唐秀清先生便往隘口一侧寻找战壕,但无论左侧与右侧,都没有找到。
此凹口,由于公路的加宽,我们分析应该是将原来的战壕开挖了,两个原来摆放重机枪的坑,一个因开路不见踪影,但唐秀清到山上还找到一个。
当年摆放机枪的掩体
这天,虽然没有找到当年的战壕,但到界牌这儿走一走,还是感觉很值得。我相信,将来红七军东征北上之红色旅游大通道一旦建成,这里一定会是一个很美的红色文化景点。
蒋廷松
Hash:947bfe40b26e91535059cc7a80e2bccf048eac9a
声明:此文由 探秘桂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