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国民党45师师长戴民权德政碑,揭开一段尘封的记忆......

残 碑

文 | 淮河渔叟

初次探寻戴民权石碑是在2016年5月25日上午,一行五人专程到三河尖黄营庄台,如约请到奚启红作为向导,到黄营大台子寻找三河尖人给国民党45师师长戴民权所立的德政碑。看管石碑的于家勋老先生我们从小一块长大,相互了解,多年不见,倍感亲切,激动的互喊着对方的小名。家勋老弟非常热情厚道,忙里忙外一边压井水冲洗石碑,一边找来旧衣裳擦拭干净石碑上的明水,以便拍照、录像。

资料显示:“戴民权(1891年-1940年),名正,字端甫。河南汝州市蟒川镇戴湾村人,中华民国军人,官至中将。他是中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国军方高级将领之一……1940年5月,戴民权奉令于河南遂平境内截阻日军壮烈殉国,时年48岁(与爱国将领张自忠属同年出生,同年同月殉国)。长子戴鸿超留美政治学博士,前底特律大学政治系主任。”

说起对戴民权德政碑最初的印象,还要从我小时候说起,那时候放学以后没作业,就邀上几个要好的小伙伴一块,到三河尖镇子郊外黄营子的野地里去打溜。下了肖大云家北面的小坝埂的台坎子,沿着蜿蜒小路,经过七队菜园里(原老庵庙旧址)的时候,总得路过这块碑前,当时依稀知道那是三河尖的“老人”,为一个国民党的“大疙瘩头子”,名叫戴师长的人立的德政碑。由于少不更事,往来路过,却从来没上前去认真瞅瞅上面的碑文。

不知何时,这块石碑被人垫在三河尖仓库西南角的“阴笼”(涵洞)上了,直到1974年,三河尖人到处扒青石,卖给南头窑场烧石灰,被人发现挖了出来,黄海堂老先生知道后,力陈一席感人之言,把碑截了下来。动用八个棒劳力,费的不是劲,才抬到黄营庄台上,保存在黄营庄台东南角黄海堂家门口。2016年初春,村支书于立江按照上级领导的安排,给石碑挪到他父亲于家勋的门口,断裂两截的石碑仰面朝天静静的躺在于家勋的门口,由他负责看管。假如没有黄海堂老先生和顾长芬及于家勋多年的精心呵护,这块石碑恐怕早已“泥牛入海”,无从查证了。

石碑材质是青石,整体为长方形,顶为半圆形。经实地测量,碑高2.85米,上宽87公分,下宽85公分,碑身厚约20公分,(石碑中间靠下断为两截,右首下边齐拃拃的脱落掉两公分)。碑文中间大字是:“陆军第四十五师师长臨汝戴公端甫德政碑”,碑的上首边小字是“中華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驻三河尖镇”、碑的下首小字是“中華民国二十二年歲在癸酉”、“河南省盐務收税總局三河尖分局”,“中央税警团第一分团”。模糊可见“固始县三河尖农工界代表、固始县三河尖×学界代表、固始县三河尖商會界代表……”“仝鞠躬敬誌”(立碑的时间和立碑人)等字样。碑的下首是叙述的德政事迹,遗憾看不清楚。

从这块德政碑依稀可辨的大致碑文来看,可能是当时三河尖发大水后闹瘟疫,戴师长的部队在三河尖参与了“防汛”、“赈灾”、“防疫”,甚或参与了“对三河尖淮河沿岸土匪骚扰的打击”活动等,经三河尖各民间团体动议,于民国二十二年一月而立。

根据斑驳可辨的零碎碑文,我揣摩,当时戴师长驻军固始县(蓼城),三河尖作为淮上重镇,座落在淮河的中上游水陆要塞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三河尖的商贾富豪众多,是繁华盛极的商埠码头,这地儿是块肥肉,不管是散兵游勇或者土匪黑帮都想到此捞上一把,戴部扎此,兴许是为了“维稳除害,保一方平安”起震慑作用?不敢妄断。但戴师长部队的一个加强营,由营长陈凤鸣率领,分别驻扎在三河尖的蛤儿台子、清泥滩,营部驻扎在大王庙里,却是事实。

我估摸,三河尖人用“智慧”给他立了一块“德政碑”,绝对会有一定的渊源,也一定会很不寻常,肯定有它那说不完的精彩故事。

由于当天去的时间较紧,准备的也不充分,加之临时另有其它事务,无暇考究,就匆匆忙忙地看到了以上那些大概内容,带着满腹遗憾打道回府。为此,回来后我一直念念不忘这块德政碑的全部碑文,以至于惦念的夜不能寐,忐忑不安,决心一定再去三河尖一趟,非给它看个清清楚楚方可释怀。

经过一些不眠之夜,2016年6月10日上午,气温32度,邀两三好友,再去考证这个令我向往的德政碑碑文,这次带着纸、笔、刷子、颜料、尺子、放大镜……径直奔往戴碑。迎着酷暑,顶着烈日,不顾茂密大观杨树上落下的“毛辣子”在脖子上爬行,逐行斟酌、逐句辨识、逐字推断,一一记录。

整个碑文信息量的确不小,它详细描述了当时三河尖座落位置、管辖隶属、繁华盛况及戴部在三河尖的作用等大量内容。虽然此碑距今已83年了,历经繁华风光,沧桑磨难,天灾人祸、文革动乱……能保存到今天,我说它简直就是个奇迹。可以说,对这座碑文的追忆,仿佛向后人述说和见证着当年三河尖的繁华、历经的风雨磨难、时代的风云变幻等近百年的悲壮史,不为过言。

德政碑撰文者的文笔着实扬葩振藻,文化底蕴丰厚,旁征博引,娓娓道来;书写者笔力苍劲雄健,一气呵成,汪洋闳肆,都让人深深为之叹服。让人感觉,不啻在鉴赏品读一篇赏心悦目、字字玑珠的妙文佳作;又是在领略一幅名家高手的书法艺术珍品。想来,撰、书二位实在卓尔不群,都绝非泛泛之人。

碑文斑驳,剥蚀脱落,可辨识记录的文字如下(繁体楷书):

序文

河口(尖)滨淮上游绾毂皖豫东西两岸画疆分治东属口(英)霍西隶固始口(县)昔号称重镇闤闠殷闐帆樯云集口口口口(鲜)萃羽骈……

民国二十一年春夏之交口雨为……岸沉鼂产鼃天口睒睗河泊向者口餘遗黎瞻乌靡口或就阜居籍舟楼天浸稽天二麦漂没夏令倏逾口口饿莩(殍)载途菜色极目乃饥溺餘口大口口口……

夕僵旅舍无烟口祷弗应盖自春徂秋伤心惨口口口口(使)之图扶灵素之奥有不能髣髴万一也者适我

师长戴公端甫节蓼口(城)绥靖之余关心抚字爰口(乃)口饷揟钜口(欸)探口大宗麫请于中枢给照免税口口连口由口口溯淮而上达口(达)三口口(河尖)征聘城乡公正士口(绅)设会赈济分区调查老羸妇稚无滥口口按口计口赋麫如口(类)至分口……

赈务口(甫)毕庛癘蔓延公又口口药物不惜珍贵口口疾病在口延□口(揽)口口(於)中西医术人士联口口出亲喽所苦针口诊瘴药至病瘳全活义口口……

之患时至今日得以歌口(矣)口族於斯微公之口口(愷悌)口(惠)曷克至此流风未沫餘泽犹新饮和食德相与熙熙口口口(秋)口口(突有)口(悍)匪万余人口(攻)……

杀口(淫)掠口咫尺相闻口且扬言进占三河尖口步即至群情口惧相向悌泣坐以待毙谍达蓼城公吐哺握发不分口口口戎口口先启行大……

陆军第四十五师师长临汝戴公端甫德政碑(碑中间大字)

……匪犯南岸公不卸征衣指挥若定分遣劲旅迎头要击斩获无算,匪迺大奔南照集之匪亦畏威狼狈宵遁是役也微口(显)公神武不测,则三河口(尖)口口……平命……

还公之口在党国痌瘝在抱公之德如覆帱口不仅三河尖一隅蒙庥特以澹灾防疫扶危定倾出水火登袵席口福禄口仁寿三河尖口口……显烈口备他日战史之资兼作异世循良之镜猗歟盛哉襄阳遗爱羊叔子岘首齐名元老壮猷马文渊铜標比美后口辉映口让前贤感……

河南省盐务收税总局三河尖分局局长陈三寿税警第一分区区长徐桐石 固始县三河尖商界代表口口东修 商会会长钟瑞生 绅界代表沈云台 农界代表 工界代表黄弼臣 学界代表 仝 鞠躬敬誌 监利鄂城县县长商城张友伊三河尖商会书记 (沈望斋)鞠躬敬 撰 书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岁在 癸酉一月 谷旦

注:文中的“□”是残缺看不清楚的字,括号里的字是“□”内推测内容,省略号是根本看不清楚的内容。

姜忠 雷鸣春 李顺海 朱学炜 辨识记录

二〇一六年六月十日於三河尖黄营庄台

回来后,我把碑文发在三河尖老乡的微信群里,许多同乡提议:最好给翻译成简体字的白话文,以便阅读,为不拂老乡们之雅意,根据支离的碑文,敷衍如下:

三河尖位于淮河之滨上游,是安徽、河南两省交界的水运交通枢纽,分成东西两岸,依淮河为界,由两省共同管理,东岸属六安(英是六安的古称)霍邱县管辖,西岸隶属固始县,过去号称重镇,当时镇子上非常繁华,河里的桅杆像树林一样密集,街上商店林立,排列整齐。

1932年,春夏之交,连降暴雨,三河尖被大水淹没,镇子上可以行舟。放眼望去,水中到处是等待救援的人。镇子上的大人孩子,只能在高地上避难或者借船和楼房逃生,洪水滔天,大麦小麦淹没,夏天很快就过去了,大水逐渐退去,路上到处是饿死的人,存活的人脸上全是因为吃野菜而呈菜色。哀鸿遍野,哭号满地。极目望去活着的人都是长期营养不良,在水中长时间浸泡的难民,是许许多多无家可归的人。

这时,家家户户的烟囱几乎都不冒炊烟,祈祷老天爷也不灵验,从春天到秋天都伤心悲惨。当时的惨状就是通晓绘画、技巧最著名的画师,也不能描绘出凄惨的人间悲剧。

戴师长当时驻扎在固始县城,在维护地区局势,保持地方平安之余,念念不忘抚育三河尖的老百姓。饷捐巨款和大宗的面粉,经过请示上级,减免赋税。这些面粉当时都是溯淮而上到达三河尖的。同时征聘城乡公正士绅,设立赈济组织,调查老羸妇稚,不得滥报数字,按人口计发面粉……(此为断处)

赈务还没有完成,疾病又开始蔓延,戴师长筹集药物,不惜药物珍贵,控制疾病,阻止蔓延。招揽中西医术人士,联合起来,亲自过问,药到病除,没有因为灾后大疫而死人的事情发生……

水患和疾病时至今日得以控制,老百姓都在口口用童谣传颂,戴师长的和乐平易的美德怎么能到达这样的地步啊?沐浴在恩德之中,庇护在恩泽之下。如同饮食一样养育黎民百姓。

当年秋天,突有悍匪万余人入攻三河尖……烧杀淫掠,离三河尖近在咫尺,且扬言进占三河尖,老百姓非常恐惧,相向而泣,只能坐以待毙,消息传到固始,戴师长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废寝忘食,礼贤下士,求才心切,不分文武,优先启用……

陆军第四十五师师长临汝戴公端甫德政碑(碑中间大字)

匪犯南岸,戴师长不卸征衣,指挥若定,分遣劲旅迎头痛击,斩获无数,匪乃大奔。南照集之匪畏惧戴师长威武,狼狈地夜里逃跑了。这场战役也显示了戴师长神武不测,三河尖人则交口称赞……

戴师长关心党国关心百姓疾苦,戴师长的恩德福及万民。不仅三河尖一隅得到恩惠。

特就戴师长救灾防疫,扶危济困,救老百姓于水火,过上安定日子,为表达三河尖百姓祈愿戴师长添福禄,增仁寿,彰显了戴师长功绩,特立碑就是为了备他日战史资料,兼作后人循良的镜子。美好盛大啊!这样的功勋只有古代襄阳遗爱羊叔子(羊祜,别名:叔子。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西晋开国元勋 。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岘首(山名。即 湖北襄阳县南的岘山)齐名,元老壮猷(宏大的谋略)马文渊(马文渊即马援,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一生立下许多战功,人称伏波将军。他有句名言:“大丈夫应战死沙场,用马革裹着尸体还乡”)铜标比美,后生辉映,不让前贤……

(落款)河南省盐务收税总局三河尖分局局长陈三寿 税警第一分区区长徐桐石

固始县三河尖商界代表□(看不清楚)东修农界代表 商会会长钟瑞生 工界代表

士绅界代表沈云台 黄弼臣(黄营子的保长) 学界代表 仝鞠躬敬誌

监利宜都鄂城县县长商城张友伊 撰 三河尖商会书记□□□(沈望斋)鞠躬敬 撰书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岁在癸酉(年)一月 谷旦(为吉日的代称)。

打印出来给父母看了,他们都知道石碑上的人和事,话匣子如同拧开的水龙头似的,滔滔不绝,忽又勾起了老人的一番回忆和述说,什么徐桐石的儿子徐世来与他们是同班同学、现仍健在南京啦!什么商会会长钟瑞生住在镇子南头河岸边、长的如何高大魁梧啦!什么士绅沈云台家与我爷爷家住隔壁、长的如何儒雅倜傥,他们的闺女、儿子(现洛阳公安局退休局长)都是谁啦!……一扑一条,说得头头是道,又如此前一模一样的复述了一遍。我感叹!这就是“追忆”的神奇之处,把石头上那些冷冰冰的文字与活生生的人又紧密联系起来了。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是实。故此,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应该一分为二客观地看待问题,功是功,过是过,让历史给以公正的评价,我绝不会“贵耳贱目”的随意妄说。

淮河渔叟

二〇一六年六月十六日

来源:固始百事通

Hash:815a9f63494bb946739717645e0d46320d443df4

声明:此文由 戴氏商帮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