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古桥怎样完美结合千年历史和现代文明

位于成都老城南面的洗面桥是一座仿制石桥,桥下的小河早已消失,青石砌成的洗面桥宽约两米,长约三米,两侧栏杆上雕刻三国人物的故事。如果历史上的洗面桥保存至今,将近一千八百年,因为洗面桥传说中与刘备关羽有关,自然变得生动鲜活起来。每年刘备前去祭拜,都会在衣冠庙前的小河里,洗去脸上的风尘,以示对亡人的尊敬,这就是洗面桥的由来。

多次重建的洗面桥模样早已全非,但桥背后蕴含的兄弟情怀流传了下来,并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里。在成都的历史上,有很多的老桥和成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青石桥是金河上重要的交通码头,城内的生活物资都在这里交易。金河消失后,这里变成了农贸市场,不久又变成了花卉市场,鲜花、古桥、流水曾是青石桥的代表性符号,青石桥南街现已成为热闹的商业中心。

横跨成都一环路的磨子桥,历史上曾因桥边有水磨坊而得名,桥墩上泛着青绿的石磨,仿佛把人们的记忆拉回到久远,仿佛能闻到那经磨盘碾过的粮食的清香。

安顺桥当年是府南河上的水运码头,把城市需要的物资从外地运来,再把生活垃圾运走,桥两岸原来有许多美丽的吊脚楼。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整治府南河的时候拆掉了,成都的老桥不在了,许多新桥建了起来,人们在修建新桥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成都历史的挽救,一些试图恢复成都人文化记忆的桥梁,独具特色。

浣花溪公园是成都著名的平民休闲场所,在浣花溪上,有一座建筑别具特色的立交桥—清水河大桥,这座桥成为成都市众多新建桥梁的代表之作。清水河大桥整个桥身都是悬索结构,大桥蕴含着独有的巴蜀文化的韵味。吴其让是西南交大有名的设计专家,也是西南交大建筑设计公司的负责人,他做了几十年桥梁的设计工作,对成都市桥梁建设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标准。这张重约二十八吨的巨型川剧脸谱,高、宽均超过十四米,厚达三米左右,大桥高达六十米。清水河大桥当时为什么设计成脸谱的图案呢?吴其让主持设计的清水河大桥的方案,被专家组高票通过,成为众多设计方案中的首选方案。

从小生长在成都河流边,老桥下的海归雕塑家曾大毛回到家乡后,也投入到展现他心目中的老成都的工作之中,围绕桥梁做美化设计是曾大毛的重要工作之一。2001年9月,由曾大毛主持设计的老成都民俗公园,在人民南路立交桥下开工建设。民族公园有老桥文化艺术区、民俗雕塑区等组成,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高品位的休闲场所,也是外地游客了解老成都的一个窗口。设计师曾大毛当初是如何想到这样设计的呢?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传统文化保护,让曾大毛感触很大,面对快速发展的家乡,他只能在现行的条件下,去完成心目中的作品。作为一个设计师,曾大毛的聪明之处,就是尽量让人们不太关注的城市角落美丽起来,大毛和他的创作团队将成都的老桥和桥两岸的风情,作为表现的主要内容,重新复制的万里桥九眼桥、洗面桥等等,都成为其中重要的景点

桥是老成都人的共同记忆,大家一看到曾大毛的设计方案,既感到亲切又感到很兴奋,当设计方案变成现实场景的时候,更让人们大为惊喜,曾大毛的民俗公园一炮打响。在现代大都市,很多大型立交桥下面,都被用来当作停车场或者建成店铺出租,利用立交桥下空间展示城市河流的风采,展示本土桥梁文化的,不要说在国内,就连国外都罕见。

川剧是巴蜀文化中很重要的部分,至今仍然是老百姓听不够看不厌的地方剧种,把流动的音乐和高亢的唱腔,划成固定的建筑艺术中的一部分,成为设计师曾大毛的努力方向之一。曾大毛把成都苏坡立交桥下面的空间,打造为色彩鲜明的川剧长廊,大桥下面的立柱上,装饰高近三米的大幅彩绘,充满了既古典又现代的遐想。川剧剧目被刻在戏台上,配以文字介绍和舞台速写,园区内左右对称的四个小戏台,寓意唱、做、念、打,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面显得分外显眼。那曾经在耳边喧嚣的敲锣打鼓、高唱低吟,此刻却变成心灵深处最温馨柔美的声响。

2003年,曾大毛和他的创作团队再接再厉,他们又把成都三环上的羊犀立交下面的科技走廊呈现在市民面前,铝合金盘旋在桥柱上的巨大分子,地面浮雕展现的基因链、卫星火箭,通过艺术与科技的结合,表达着人们对未来无限的憧憬和想象。置身于羊犀立交桥下,回望三重门,古色的历史之门,红色的现在之门,紫色的未来之门,感觉像穿越了一次时空隧道,既蕴含了创作者的情怀,也为城市的桥梁文化增添了新的元素。

古桥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不复存在的金河,整修一新的府南河,割不断的万里桥、洗面桥、青石桥、磨子桥的历史情结,连同清水河大桥的象形,人南立交桥的民俗风情,羊犀、苏坡立交桥的形神兼备,成都的千年历史和现代文明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结合。

Hash:30a620403d3e6a89b790824d52db832ecc20ab0a

声明:此文由 平凡人讲历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