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桥——乡风文明的桥
谈起近几年临颍的发展,我们总是用变化太大了来感叹,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刷新了临颍昔日的落后印象,一座座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扶危济困、爱心公益、一心为教、为民服务的桥梁,搭建出了临颍的华丽转身。从今天起我台将播出系列报道《心中的桥》,一起来见证临颍县几年来乡村建设砥砺奋进的发展之势。今天推出第一集《心中的桥》——乡风文明的桥。
2021年是乡村振兴的起始之年,一座座精神桥梁深植于乡村文明的灵魂,承载的不仅仅是人民心心相连的幸福,也凝结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刘欢有首老歌《弯弯的月亮》,其中描绘了一个悠远飘渺,充满诗情画意的村庄,虽然美丽却也让人惆怅,从前的瓦店镇大李村似乎就是这么一座从歌里跑出来的村庄,村民朴实却安于“认命”,风景秀丽却暮气沉沉。2019年,驻村第一书记付沛沛来到大李村后,在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牵线搭桥争取项目资金,对村庄进行整体布局规划,不断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乡风文明建设像一座桥连接了沉寂的灵魂,小村庄突然又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如今的大李村,一院一景,一幅幅超大幅立体墙画点缀在道路两旁,村史馆古朴的乡土文化气息,唤起了人们对“乡愁”的浓浓回忆,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怡然自得,幸福再次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大李村第一书记付沛沛说:“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就是要打破村民的思想壁垒,化身城市和乡村的桥梁,以乡风文明为切入点,用自己的智慧,赋予村庄新的生命,焕发出新的生机,大力开展‘美丽庭院户’‘星级文明户’‘善行义举四德榜’评选活动,对本村‘好媳妇、好婆婆’等模范人物20人,进行公开表彰,同时制定了村规民约,抓好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阵地建设,组织开展广场舞等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有效抵制各种消极堕落的社会风气。持续推动大李村民精神面貌的整体提升,让‘纯朴乡村 恬静生活’不再成为向往,使安居乐业幸福安康成为每一个人触手可及的幸福,以“绣花”功夫在村民内心深处,绘画出了一副乡村振兴乡风文明的新气象。”
当“广场舞”架起文明的桥梁,丰富的文化活动和文艺演出,成为了村民们从比“牌技”到比“舞技”的现场。重阳节当天,来自瓦店镇14个行政村的参赛队,在“一曲山河、齐舞家乡”为主题的广场舞大赛中依次登场表演,各支参赛队身着统一服装,在热烈欢快、传递正能量的乐曲中翩翩起舞,或柔美婉约、或激情澎湃,或灵动飘逸,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融入到一支支舞蹈,连通了每个人的心房,舞出了新时代农民的精气神,舞出了乡风文明的新形象。
瓦店镇瓦店村代表队队员李向可说:“今天的广场舞大赛,我们得了第一名,心情非常激动,跳广场舞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身体,又增进了邻里间的感情,回去以后,我们会把我们的广场舞队伍壮大起来,把广场舞跳得更好。”
在三家店镇潘庄村,以“崇德向善,人生幸福”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正在开讲,临颍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围绕乡风文明、感恩所有、孝老爱亲、行善传爱等内容,引导大家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村民们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融洽,道德讲堂结束后,志愿者和老人们围坐一桌,有说有笑,你拿米来我备枣,通过一片小小的粽叶,让精神的桥梁深深的包进粽子,不断品尝文明的甜与香。
三家店镇潘庄村村民吴俊红说:“听了陈老师的讲课,我感受很大,以后就是孝敬父母,和邻居搞好关系,多做善事,多帮助别人,以后都会走上幸福之路的。”
编后话: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民致富、推动农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的有效手段,在搭建乡风文明桥的进程中,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熏陶,也为今后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与目标,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
采访:刘佳 韩飞 谢旭 潘浩
编 辑 | 王 星
审 校 | 张健雅
监 制 | 梁占杰 张志武
特别声明
未经许可请勿随意转载或摘编本公众号刊发的政务新闻,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Hash:9bd0ae1148b11cb297e3cbb6c05b29db966557e7
声明:此文由 中部城市生活指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