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之二十三——一朝庙宇修 胜抵十万兵
导读
它是承德避暑山庄周围寺庙群中最晚建成的,建造速度却快得惊人,而它的建筑特点,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汉藏建筑的集大成者。
修一座寺庙,胜抵十万雄兵。须弥福寿之庙见证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它是一座丰碑,在中华多民族融合的道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乾隆皇帝
是个好面子的人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乾隆70寿辰。而在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初六,章嘉国师奏称,班禅欲亲自赴京觐见。
乾隆皇帝自然是高兴的,因为班禅额尔德尼六世作为西藏政教领袖,要不远万里跋涉,其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让乾隆动容,必须给足班禅额尔德尼六世礼遇。初九,乾隆谕令在热河建庙,备班禅居住。
这里,要特别指出,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英国殖民者以狡诈手段入侵西藏日喀则,要求与西藏订立商约,被班禅额尔德尼六世庄严回绝。荣赫鹏所著的《英国侵略西藏史》记载,班禅额尔德尼六世说“西藏是属中国大皇帝管辖须(听)命中国皇帝”。
对于这样一心维护统一的宗教领袖给自己贺寿,乾隆怎么不动容?可班禅额尔德尼六世的祝寿队伍很庞大,约千人,该如何安排他们呢?庙该如何建呢?
这个难不倒乾隆,五世达赖觐见之时,修建了普陀宗乘之庙供其居住,六世班禅也要一样地礼遇。乾隆决定仿六世班禅在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规制为其建造行宫,取名须弥福寿之庙。“须弥福寺”是“扎什伦布”的汉译,“扎什”意为“福寿”(吉祥),“伦布”是“须弥”(山)意,合起来就是“多福多寿如吉祥的须弥山”。
乾隆四十四年正月初三,消息从京师到达西藏,告知班禅于四十五年七月到八月间来热河。其实,当时的清政府国库已经日形亏拙,可须弥福寿之庙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建起来了,乾隆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一次史诗级的会面
乾隆四十四年六月十七日,六世班禅率众从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启程,一行七百余人。十月十六日,到达青海塔尔寺,并在此过冬。
四十五年三月初十,班禅一众从塔尔寺启程,继续觐见之路。
五月二十六日,乾隆遣六皇子和章嘉国师迎班禅于岱海,并赐御用銮驾、仪仗,给班禅乘用以示恩宠。
七月二十一日,班禅到达热河,乾隆在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接见了班禅,并为其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乾隆引班禅至四知书屋,赐茶、赐座,赐予大量物品,随后乾隆引导班禅在“宝筏喻”“烟波致爽”“云山胜地”各处佛堂上香,随后班禅乘坐御用黄盖肩舆回须弥福寿之庙。
次日,乾隆到须弥福寿之庙看望班禅。按照当时的礼制,这是特殊恩典。班禅当即向乾隆呈献了方物四十件,和途中日记一册,记录了他在沿途的每一站必祈祝乾隆皇帝万寿的诚意。而乾隆遂将自己身着袈裟的画像送予班禅,并在妙高庄严殿举行了盛大的法会。
七月二十四日起,乾隆又于万树园设宴款待班禅,二十五日,又在卷阿胜境殿接见班禅。
八月初二、初三、初五,乾隆三次在勤政殿赐宴班禅。
初六、初八两日,乾隆又去须弥福寿之庙看望班禅。
八月十三日为乾隆七旬万寿,为表虔诚,六世班禅自八月初六就率领喇嘛僧众为乾隆诵经祈福,连续七天,晨昏不辍。
八月二十五日,班禅一行从热河出发去北京。
王海琦/摄
六世班禅一共在热河待了40天,他为乾隆万里祝寿在蒙古各部王公贵族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须弥福寿之庙碑记写道,“一闻班禅额尔德尼之来,其欢欣舞蹈,欲执役供奉,出于至诚,有不传教而然者,则此须弥福寿之庙之建,上以扬历代致治保帮之谟烈,下以答列藩倾心向化忱悃。”
两人的会面可以说是史诗级的,对于藏传佛教的发展,国家民族统一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0年7月20日,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的十世班禅来承德。7月21日,亲自去须弥福寿之庙拈香瞻礼,同行的赵朴初感慨万分,赋《临江仙》以记其事。
外八庙中最特殊的寺庙
须弥福寿之庙,位于避暑山庄北、普陀宗乘之庙东,坐落在狮子沟北山阳坡。东西宽120米,南北深360米,占地7.52公顷。总平面布局具有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特征。
游览须弥福寿之庙,可以看出整座寺庙采用了汉族建筑的中轴线向纵深对称布置的形制。从山门一直到万寿塔,主要建筑物都位于中轴线上,中轴线两侧的建筑都呈现出平衡建筑传统。从建筑形式上看,须弥福寿之庙的主要建筑都是藏式风格的,但某些建筑个体和细部装饰又具有汉族风格,这些建筑充分显示了汉藏两族文化交融的建筑艺术。
樊江岩、孙国威/摄
须弥福寿之庙是外八庙中最后修建的一座,是在藏汉建筑艺术融合有了丰富经验的情况下建设的,因此汉族传统建筑手法与藏式建筑手法的融合又有进一步发展。
首先,它使藏式建筑更多地融进了汉式手法,如门殿、碑亭、牌坊、宝塔都是汉族传统形式。如藏式金顶的瓦纹,脊上的金龙,正吻的梅鹿、孔雀等也都进行了艺术加工,汉式色彩得到加强。这样从风格上把武烈河东岸汉式特点突出的几座寺庙与狮子沟西藏式特点突出的小布达拉宫连接起来,须弥福寿之庙是风格上的过渡。
另外,须弥福寿之庙的选址也起到了两岸寺庙的连接作用。普陀宗乘之庙到安远庙相距7华里,普宁寺位置最北,在中间大块空地上建起的这座寺庙把各个寺庙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群体,形成了一个有丰富景观内容的空间视廊。站在避暑山庄北面的宫墙上居高俯瞰,各个寺庙皆归一览,须弥福寿之庙在群体中的“联系”作用尤为明显。
承德地区
最高规格制式的石碑
走过须弥福寿之庙的山门,正北是一座高大雄伟的碑亭。碑亭坐落在石质砌就的须弥座上,四边建有精美的石制护栏,护栏石柱头上雕有云龙浮雕。碑亭重檐黄琉璃瓦歇山顶,亭的四壁开有拱门,亭檐上悬挂着乾隆御笔提额“智光普照”。整座碑亭建筑细腻,结构紧凑,远看透露着一丝古意。
碑亭中立有用满、蒙、汉、藏四种文字书写的乾隆御制《须弥福寿之庙碑记》,碑文中记述了从顺治到乾隆的文治武功,宣扬了边疆少数民族对清政府的拥护,特别是对六世班禅入朝进觐作了记述,《须弥福寿之庙碑记》对六世班禅给予了极高的赞誉,表明了清政府与西藏的密切关系。
石碑的正面四边雕刻着14条龙,两侧是单龙戏珠石雕,碑首为双龙戏珠石雕,中间是“御制”篆书。碑座是一巨大的石雕负重神兽赑屃,赑屃是传说中龙的九子,它标志着此庙尊贵的等级地位。在石碑下部的地面基石上刻有波涛纹样,并有鱼、虾、蟹、龟等动物装饰,这座石碑的形制和规格在承德地区是最高的。
万两黄金铺屋顶
一庙胜抵十万兵
须弥福寿之庙内,最恢宏的就是妙高庄严殿。大殿位于大红台中央院落内,高三层,上下贯通,殿顶为重檐攒尖顶,上覆鱼鳞状鎏金铜瓦。
上檐屋顶脊身各一上一下匍匐着两条金龙,每条龙都重约一吨以上。屋脊上八条金龙弓身翘尾,鼓目生威,栩栩如生,大有跨空欲跃之势。四条向上的金龙仰天遥望,趋向中心宝幡,体现了天下一统的思想。四条昂首向外的金龙爪牙犀利,势欲腾空,向着无尽的宇宙,体现着无限的空间意识。
据记载,须弥福寿之庙的鎏金屋顶共用了1.15万余两头等金。这足以见得乾隆皇帝为维护与西藏的关系,是不惜财力的。
修建须弥福寿之庙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庙宇本身,它把历代解决不了的民族、宗教、文化等问题以一座庙宇得以解决,取得了“敬一人而使千万人悦,修一座庙胜养十万雄兵”的效果。
此外,须弥福寿之庙最北的山巅之上是全寺的最高点“琉璃万寿塔”,琉璃万寿塔建在方形须弥座台基上,塔身为七层八角密檐实心塔。台基上设有八角形平台,平台周围又有石栏杆。万寿塔的底层有木制回廊围绕着塔身,回廊为单檐黄琉璃瓦绿剪边顶。塔身各层塔面用绿琉璃砖砌成,壁面上镶嵌56尊无量寿佛,寓意乾隆帝万寿无疆,整个塔身色调雅而不俗,轮廓清晰,结构美观,突破了全庙的空间轮廓线,丰富了建筑群体的艺术效果。
编辑:建安
Hash:58dd754ced0ed9e1ffa74306f80b903baac18122
声明:此文由 承德晚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