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礼炬 |《明儒学案·粤闽相传学案》王守仁福建门人考
点击右上角“...”,分享精彩文章给朋友
作者简介
郑礼炬
温州大学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为明清文学、家族文学与文化、中国文学批评史。已主持国家社科2现、出版专著二部。入选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摘要: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撰《明儒学案》,于明代福建的心学学者仅列马明衡一人,而福建师从王守仁的士人不乏有人,俱载典籍,《明儒学案》可谓粗略。辑考福建心学学者,研究福建心学思想的传播和影响,搜集王阳明受业门人,纠正前人对福建心学的分布及其传播的偏见。
关键词:明代 福建 王守仁心学 辑佚 学者
一、闽中王门的概况
明代重要的思想家王守仁所创立的阳明心学是宋明理学史上重大的变革,门人弟子众多。王守仁曾经巡抚江西赣南及福建汀州、漳州等地、总督两广军务,晚年基本上在南方任职,或退居故乡,福建士大夫得以追随阳明门下。根据地方志保留的材料,细加考订,整理出阳明心学福建门人的名单。
黄宗羲《明儒学案》卷十为《姚江学案》,是为宋明理学之王守仁阳明学派之始。卷十一至十五为《浙江相传学案》,列十一人,附董沄子董谷;卷十六至二十四为《江右相传学案》列二十七人,附六人;卷二十五至二十七为《南中相传学案》,列十一人,卷二十八为《楚中相传学案》,列二人;卷二十九为《北方相传学案》,列七人;卷三十为《粤闽相传学案》,列薛侃(广东揭阳人)、周坦(广东罗浮人,非莆田周坦)二人,虽立“闽粤”而不及闽。论福建王学谓:“闽中自子莘以外无著者焉。明衡字子莘,莆人也。父思聪,死宸濠之乱。子莘立志勇猛,与郑善夫为古文。”《四库全书总目》卷十二《<尚书疑义>提要》:“《明史》称‘闽中学者率以蔡淸为宗,至明衡独受业于王守仁。闽有王氏学,自明衡始。’”按:《明史》卷二百七:“闽中学者率以蔡清为宗,至明衡独受业于王守仁。闽中有王氏学,自明衡始。”这个论断的提出和《明儒学案》对福建王学的判断,三百年来基本没有人对黄宗羲有什么异见,影响了对明代福建理学的理解。清代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之《文庄蔡虚斋先生清学派》有一段按语:
案,明代盛时,理学大明,前辈言北方之学起自渑池曹氏(端)、河津薛氏(瑄),南方之学发自康斋吴氏(与弼),而闽中则虚斋先生(蔡清)实倡之先。文贞公(李光地)撰《虚斋先生祠记》曰:“吾闽僻在天末,自朱子以来,道学之正,为海内宗。至明代成化后,虚斋先生崛起温陵,首以穷经析理为事,非孔孟之书不读,非程朱之说不讲,其于传注也,句谈而字议,务得朱子当日所以发明之精意,有勉斋(黄榦)、北溪(陈淳)诸君子得之口授而讹误者,而先生是评是订。故前辈遵岩王氏谓自明兴以来,尽心于朱子之学者,虚斋先生一人而已。自时厥后,紫峰陈先生(陈琛)、次崖林先生(林希元)按:公初稿尚有净峰张先生皆以里闬后进受业私淑,泉州经学遂蔚然成一家言。时则姚江之学大行于东南,而闽士莫之遵,其挂阳明弟子之录者,闽无一焉,此以知吾闽学者守师说,践规矩,而非虚声浮焰之所能夺,然非虚斋先生,其孰开之哉!今经学久晦,士大夫好尚趋向,龎而不纯,浮华之徒转相夸毗独至,《蒙引》、《存疑》、《浅说》、《通典》诸书则行于海内,家习而人尚之翕如也。故尝以为吾闽之学,独得汉儒遗意,明章句,谨训诂,专门授业,终身不背其师言者,汉儒之学也。师心任智,灭裂卤莽者,近代之学也。是二者,孰古孰今,孰醇孰漓,后之君子必有辨之者矣。”读先公叙述闽学源流起衰救弊,诚今日学者之律令格式也。
这段话本其祖父李光地《重修蔡虚斋先生祠引》:“故前辈遵岩王氏谓:‘自明兴以来,尽心于朱子之学者,虚斋先生一人而已。自时厥后,紫峰陈先生、次崖林先生皆以里闬后进受业私淑,泉州经学遂蔚然成一家言。时则姚江之学大行于东南,而闽士莫之遵,其挂阳明弟子之录者,闽无一焉。’此以知吾闽学者守师说,践规矩,而非虚声浮焰之所能夺。”李清馥一禀其祖父家学而考订渊源,对蔡清的经学大加赞赏,对王守仁的“姚江之学”抨击备至。
钱明先生撰有《闽中王门考略》一文,发表于2007年《福建论坛》第1期,比较下功夫对闽中王门进行考订,对《明儒学案》中提到的郑善夫、马明衡与王阳明二人的材料进行补充,补入丘养浩、王慎中、林希元、林学道、林富、陈杰等与王守仁交往的士人,补入再传弟子林万潮、王时槐和与王门关系密切的李材及李材的弟子吴养志、朱夏、陈其志、方承郁以及师从阳明弟子的闽中学人吴钰(从邹守益)、陈九叔(从王襞)、林讷(从王艮第三子王褆),此外涉及郑岳、刘鳞长、李贽,总21人;也略微提到了白沙学派对福建的影响,但未作深入研究。该文揭开了钩沉闽中王学人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闽中王门考略》对于林希元的定位是有问题的,对于仕宦福建的心学学者的学术活动逸漏太多,对于万历以来的福建王学人物仅提到李贽一人是不充分的。
今据过目福建诸种省府县志,作王守仁之后《心学福建人物辑考》,虽不免挂漏,仍勉力为之。钱明先生已著论的,一般不重复,间虽与钱明先生所考者重合,仍有一定考订,故再论之。
二、福建地方史志所见王守仁门人考
以下虽列王守仁门人十一条目,但此十一条目所列阳明门人超过十一人,且各自交游范围不同,因此传播、接受王学的闽人绝不止此数,数量相当可观:
(1)兴化府莆田人林宽
林宽,正德间为南康府通判。当宸濠兵燹后,招民归耕。九姓渔户抅乱,讨平之。巡抚、都御史王守仁、唐龙交荐焉。
黄泗,字尚孔。宏治乙卯(八年1495)举人,授陵州学正,擢兴国知县。……(页二十,影印页3814)建二程子祠,移安湖书院于学宫。时王守仁方抚南赣,唐龙提学江西,皆嘉奖之。
(3)兴化府莆田县人林学道及其门人福州府怀安人马森
林学道,字致之,兴化府莆田县人。万斯同《儒林宗派》卷十五,列入王氏门人。《闽书》有传,在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张秉壶之后、十七年(1538)进士彭希贤之前:
从蔡文庄清、王文成守仁学,为高第。嘉靖间授都昌训导。……司徒马森,其及门士也。徐文贞阶谪延平推官时,愿见学道,学道不往。及其训都昌,会文贞亦督学江西,喜曰:“吾今得见林致之矣。”……所著有《原教录》。学者私谥贞修先生。
三山学派,传习源流尚矣。王信伯(王蘋,福清人)开洛学之先,林少颖(林之奇,侯官人)续紫阳之绪,厥后黄勉斋(黄榦,号勉斋。闽县人)肩紫阳学统,递有传人。至今称朱门派的者曰何、王、金、许,萃于金华,然而闽之派别薪传未艾也。元明以来,递相祖述。至成化以后,人材辈出矣。自吴闻过(海)、林尚默(志)、罗宗让(泰)、林德敷(春泽),而后如恭敏马公、恭介郑公尤笃守师说,典型屹峙,今著其师友派系载于篇。再按朱氏《经义考》谓恭敏亦守心学之说,与朱、蔡有违言者,而本传称其究心程朱之学。今以本传为据。
恭敏马孔养先生森 马森,字孔养,怀安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授户部主事,榷九江关,以廉能著。历知太平府……召为刑部侍郎,寻改户部,坐累徙大理卿,与刑部尚书郑晓、左都御史周延得,时称贯城三平。迁右都御史、户部尚书以疾乞休……初森为考官时,夏言壻出其门,欲介之见,言谢不往,严嵩闻而悦之,森亦不附。为徐阶所重,遂引用之。居恒讲明理学,与欧阳德、邹守益、罗洪先相质正,要以程朱为宗……所著有《四书口义》、《书经敷言》、《周易说义》、《春秋伸义辨疑》、《地理正宗》、文集奏议若干卷。子荧、歘。荧,字用昭。以父荫为南京都督府都事。雅善文辞。歘,贡士。能诗。
(4)兴化府莆田人林富
林富,字守仁。正德中以进士授大理评事……相方献夫议于朝,别设以都御史镇田州,(王)守仁荐富。……守仁卒,遂升富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提督巡抚两广。……初下诏狱时,与王文成讲《易》,桎梏间为知己。比治兵思田(中间当有顿号),同心共济,用有成功。年六十六卒。
(5)福州府闽县诗人谢宜相之父谢源
谢宜相,字道安。父源,字仕洁。正德辛未(六年,1511)进士,授监察御史,巡按江西。属宸濠叛,与王守仁协力讨擒之,已,为时所忌,罢归。宜相,嘉靖辛卯(十年,1531)举人,博学工诗文,与人交,久而弥笃,客京师,与逸士张子诗友善。子诗死,为治丧营葬,恤其孤。
谢源,正德六年辛未(1511)进士,举人与林春泽同科,举进士早林春泽一科,晚郑善夫二科。
(6)兴化府莆田人王大用
《蘖谷集》(王大用撰)《兰陔诗话》:“公用兵如神,所向必克。其诗气逸才雄,亦词坛中之飞将也。大用,正德戊辰(三年,1508)进士。”
王大用还精于诗歌创作:
大用归,复居仪真。以图史著述为娱,诗才雄气逸,晚颇作元语。(嘉靖)三十二年卒于仪真,遗命返葬。子邦圻。邦圻,世所称王生者也。
郑善夫与王大用往返多有诗篇,如《秋夜迟王员外时行》(《少谷集》卷一下)、《天津同王刘二子较射西营因赋长歌》有句“病夫平生沧海情,南征喜得王时行”(卷三)、《岊上送时行赴阙二首》、《寄王时行佥宪二首》(卷四)、《寄时行宪副》有句“闻君靖百粤,闲拥节旄游”(卷六)、《岁晏答王时行》(卷七)、《囊山留别黄后峰(巩)王蘗谷》(卷七)、《答王时行》(卷十八)、《与王时行》(卷十九)等,可以反映王大用仕途升迁和在广东期间的功勋,也反映出郑善夫与王大用的深厚交谊。在程煇所撰的王守仁病逝之《丧纪》,王大用名列门人籍,官广东布政。宁王之乱时,王大用协助王守仁平定叛乱有功:
宸濠之变,南赣巡抚都御史王守仁移咨援兵,(杨)旦即令兵备佥事王大用等整旅以行。……
兴化府莆田人方良永与年轻时的王大用有交往,作《檗谷解》(《方简肃文集》卷五),时正德十年乙亥(1515)。方良永称“主人秋官副郎王大用时行甫”,与林俊《味蘖记》记载的官衔吻合。查《明武宗实录》卷一百四十一,正德十一年九月,升刑部员外郎王大用为广东按察司佥事。当方良永作《檗谷解》时,王大用虽于正德三年(1508)成进士,王守仁在正德九年至十一年任官南京,但是王大用的思想还是福建的程朱理学为主,王守仁的《传习录》和《王文成全书》及其年谱等著作也没有把他列入此期门人名单,王大用的思想转变,成为王守仁的门人在其任职广东按察司佥事、副使、江西右参政、广东布政时期。现从《武宗实录》、《世宗实录》检出数条内容。正德十一年(1516)九月,王大用任广东按察司佥事(《武宗实录》卷一百四十一),十六年(1521)二月升本司副使,仍理兵备(卷一百九十六)。在这一段时间里,王大用参加了王守仁在江西、福建南部、广东北部剿匪以及平定宁王叛乱的军事行动。嘉靖二年(1523)十二月,升任江西右参政(《世宗实录》卷三十四),后升任广东布政使,八年(1529)四月从广西左布政使任上升为应天府尹(卷一百)。从广东到江西再到广西,王大用的升职均与王守仁的军事行动密切相关。
(7)马明衡在福建的同道
案,德敷先生深邃《礼》经,学者多北面受业,今未得徧考其学派。姑列著其家学以备参稽。盖公素游罗整庵(钦顺)、吕泾野(柟)二先生之门,其所学所守,绰有本末可考,且寿考康强百年之多,而子孙又眉寿逢吉。信乎得天者厚矣!再按公与郑公善夫诸贤相友善。善夫晚岁嗜学,励志儒宗,岂得以词华置之哉?故特志之,附交友中,待考焉。
郡守林德敷先生春泽 林春泽,字德敷,侯官人。登正德九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司榷临清。属武宗南巡,谏者皆廷杖,罚跪午门。春泽抗疏千余言救之……春泽邃于《礼》经,学者多北面受业。其诗词宏伟,与郑善夫、方豪、何景明相倡和。在吉州,与罗太宰钦顺讲学。其在南曹,复游吕宗伯柟之门,究极旨奥。年百有四岁卒。所著有《礼记筌蹄》二十卷、《瑞集》十余卷。子应亮,户部侍郎;孙如楚,工部侍郎,各享眉寿。《道南源委》、《通志》
善夫负奇质,幼即厌薄经生家言。宏治乙丑(十八年,1505)成进士。除户部主事,榷税浒墅关,愤刘瑾用事,告归筑草堂金鳌峰下,为迟清亭。居六载,当事贤之,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奏请更改历元,言“今岁及去岁三次月食,臣偕钦天监官登台观验,初亏后圆,时刻分秒多不合,占步宜按交食以历元。近访得南京国子监生蔡于榖、湖州处士孙一元明数理之学,乞敕量加官爵,使观秘书,参究数年责成其效。”不报。……友人孙一元死,间道之湖州,为经纪其丧。尝雪中游天台,褐衣筍舆,吟趣甚适,时顾璘守台州,闻之曰:“此必吾继之。”……善夫故振风雅,然实励志于道,尝曰:“任重者身也,致远者道也,塞道者口也,邪行忘于体而违言不存口,要诸道矣。”晤王守仁于常州,慨然有味性命之学,又得湛若水绪论,力行之,而不立门户之见。……所交尽名士,与一元、方豪、殷云霄尤友善。为文浑雄苍老,本之六经。诗学杜,以气格为主,目击时变,悲壮幽忧,亦与杜近。
按:郑善夫甚为心仪王守仁,屡次表明要入阳明门下的意思。《少谷集》有与王守仁的书信《上阳明先生》:“善夫蒙天不弃,癸酉(正德八年,1513)岁得假毗陵之谒,猥承至教。柰以天质凡下,无有其地,因循岁年,幸再私淑诸人,稍知向道。是虽未及先生之门,然窃念先生之恩,信与生我者同死不忘也。第恨立志不坚,时作时辍,比来业不加修,病不加少,恐一旦即死,与草木同朽,不及终志门下,不无负无涯之憾矣。去秋拟出门,再沮于大病,至今未复。区区抠趋寸忱,未有一日放下也。子莘往敬布下意,万冀不弃绝于门下,不胜幸甚。”可知郑善夫在正德八年(1513)在常州(毗陵)会晤王守仁,讨论道学,并有诗《梦与王阳明论学》。此信托马明衡向王守仁问候,情义殷切。除了马明衡外,郑善夫与王守仁门人顾应祥、季本、黄绾等俱有往来,其《少谷集》中如《岊江楼观涨送马子莘(马明衡)北征》(卷三)、《送季明德(本)应召赴阙二首》(卷五)、《答季明德》(卷二十)、《黄岩黄宗贤(黄绾)为余筑室羽山招与共栖未果守官郁郁辄有东路之思奈故乡多难欲归不可行当赴其招矣记兴二首》(卷四)、《秋夜偕应天彝黄宗贤(黄绾)宿灵岩天柱峰大雷雨作》(卷七),书信《答城中诸友》(卷十七)、《答湛甘泉》、《与湛甘泉》俱提到与黄绾的交往等。郑善夫所作序文《佥事顾箬溪(应祥)平寇序》(卷九),题“次年为正德丁丑(1517)秋七月日晋安郑善夫为之序”,正是为顾应祥于正德十二年(1517)二月协助王守仁剿灭福建土匪詹师富而作。郑善夫与心学白沙学派的传人湛若水亦有来往,如诗《三月晦陪顾未齐侍讲湛甘泉编修应元忠吉士游太湖龙塘舟中》(卷七)、《罗浮四百峰赠湛甘泉编修还岭南》(卷二)、书信《与湛甘泉》(卷十八)多通。于湛若水之学有所得。邓原岳《郑继之先生传》:“从湛氏,得其绪而力行之,功取专诣,非独立门户而已。”
泉州府的黄河清,与王守仁、郑善夫、湛若水等关系密切。《闽书》、《闽中理学渊源考》有黄河清的传:
黄河清,字应期,南安人。宏(弘)治十五年(1502)举进士,授吏部文选司主事,历郎中。慨然以进退人才自任,凡所举错,甚称冢宰杨文襄公一清意。……所著有《莲峰稿》。河清好读书,遍交当世士。与蔡虚斋(清)、王阳明(守仁)、湛甘泉(若水)、董中峰(玘)、何大复(景明)、郑少谷(善夫)诸公相善,而于三衢棠陵方豪尤契。豪称其嗜学如炙,悦士如姝,其气充充,其心休休……先生于其时以少年遭际,内承家学,外友天下豪俊,同时若蔡虚斋、王阳明诸公咸以经术著作有闻于世,先生与之往复议论,道契志孚,故其所得益深,与诸老并称为一时之盛。
晋江王慎中亦与黄河清交好,俱载王慎中的诗文中。
(8)兴化府莆田人陈杰、林达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王文成全书》卷二十七:
向在南都相与者,曰仁之外,尚有太常博士马眀衡、兵部主事黄宗明、见素之子林达,有御史陈杰、举人蔡宗兖、饶文璧之属。蔡今亦举进士,其时凡二三十人。日觉有相长之益,今来索居,不觉渐成放倒,可畏可畏。
类似文字见于同书卷三十二:
(正德九年甲戌)五月至南京。自徐爱来南都,同志日亲。黄宗明、薛侃、马明衡、陆澄、季本、许相卿、王激、诸偁、林达、张寰、唐愈贤、饶文璧、刘观时、郑骝、周积、郭庆、栾惠、刘晓、何鳌、陈杰、杨杓、白说、彭一之、朱篪辈同聚师门,日夕渍砺不懈。
上引两处文字中有三人是福建籍门人,除了马明衡外,还有陈杰和林达。陈杰,《闽书》有传:
陈杰,字国英。……举进士,授景陵知县。……擢南御史。从王文成游,文成称其笃信好学,高洁自守。……其卒也,督学潘璜题其墓曰孝廉先生。巡按聂豹、施山先后疏请依御史陈茂烈例旌表,弗果行。
查《闽书》的皇朝科第部分,陈杰是弘治十七年(1504)举人,正德三年(1508)成进士。稍早于正德八年(1513)举人、九年(1514)成进士的马明衡。《儒林宗派》卷十五列入王氏门人。王守仁正德十五年(1520)作《与陈国英》:“国英之于此学且十余年矣。”根据这句话的意思,似乎陈杰师从王守仁在马明衡之前,马明衡即使于正德九年向王守仁问学,也不及十年。林达,正德八年(1513)福建乡试举人、九年(1514)进士,与马明衡同科。林达是嘉靖间太子太保林俊之子,官南京考功郎中。林俊作有《复王阳明》信,据此信,林俊把两个儿子林达、林适送到王守仁门下受业;又有《題以吉卷》“吾家御史中丞兄季子以吉御史学古道,阳明子既告之矣,因属就正于予”,则林以吉亦曾从王守仁受业。王守仁与门人的书信都是把陈杰、林达和马明衡并提的,郑善夫作有《送陈国英侍御还莆兼怀素翁》(《少谷集》卷七)而《明儒学案》却忽略其他二人。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陈杰本传:“拜南京湖广道监察御史。时王守仁讲学南都,杰从之游。尝语诸生曰:‘辨义利,审真伪,为圣贤实学,彼科举特筌蹄耳。’所奏若干疏,皆切时务。既满考,念父年高,遂乞归养;迨父卒,哀毁庐墓。抚二庶弟,咸有恩。服食粗淡,步行里中,辞受取予,无不揆诸道义,人亦不敢以非意于之。(王)守仁尝称其笃信好学、高洁自守,不诬矣。年五十六卒。督学潘璜题其墓曰孝廉先生,巡按聂豹、施山先后疏请依御史陈茂烈例旌表,弗果行。”
(9)汀州府连城人童世坚
童世坚传见《闽中理学渊源考》:
童世坚,字克刚,连城人。正德癸酉(八年,1513),应贡京师,不就。叹曰:“此时阉寺熏烛,道与世违,可以隐矣。”遂结庐于昼锦桥东,扁曰寻乐。时王文成倡道东南,世坚走谒请业,归而沉潜体认,充然有得。邑人称曰寻乐先生。孙大梁。
民国《连城县志》的童世坚本传基本相同,又多了一段文字:“阳明先生书在《传习录》中……提学邵锐赏识之,呼为阳明弟子。”该传簃录了乾隆十六年徐尚忠所修县志中的一通王守仁给童世坚的信,该信见四库全书本《王文成全书》卷二十一,作《复童克坚乙酉》。《儒林宗派》卷十五,童克坚列王氏门人。
(10)兴化府莆田人林应骢
林应骢,林堪子,字汝桓,号次峰,兴化府莆田县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闽书》有传:
林应骢,字汝桓。以户部员外郎论救御史朱淛、马明衡诏狱,谪徐闻尉。以忤霍文敏韬,落职。
《梦槎奇游集》二卷林应骢撰。《兰陔诗话》:“次峰□(按:当是谪字)徐闻时,航海从王阳明讲学。”
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林堪传:“(林应骢)谪徐闻县丞,航海谒阳明王守仁,讲学旬余。阳明为序其诗。至徐闻,行事忤贵臣霍韬。丙戌(五年,1526)入觐,韬倾之,遂罢归。”
(11)福州府闽县人郭辚
万历《福州府志·选举志》弘治十七年甲子(1504)福建黄如金榜举人郭辚名下注:“字节甫,崇之玄孙,新化知县,有气概,为王阳明所知。”郭崇的另一玄孙郭波,字澄卿,正德十一年丙子(1516)举人、十二年丁丑(1517)进士。郭波与林俊、林文缵等俱有来往,林文缵与郑善夫系同年,请详看本书相关章节的内容,因此推知郭波、林文缵等人亦当受到王学的影响。
三、程煇《丧纪》所见阳明门人考
王守仁卒于嘉靖七年(1528),其灵榇自江西南安府护送回故乡安葬。程煇撰《丧纪》,详细记载发丧的过程,附《王文成全书》第三十七卷:
丁卯,榇抵杭州府浙江驿。布政潘旦、刘节、参政胡缵宗、叶宽、参议万廷彩、庞浩、按察使叶溥、副使傅钥、万潮、党以平、何鳌、汪金、佥事孙元、巴思明、梁世骠、江良材、林茂竹、都指挥使刘宗伟、都指挥佥事李节、刘翱、孙仁、王佐、杭州府推官刘望之、府学教授陶贺、仁和县主簿曹官、冨阳县主簿李珍、教谕黄宁、训导程大有、王裕、莆人知县黄铭介、子黄中、百户施经各就位哭奠。
庚午,榇抵越城,奠于明堂。御史陈世辅、王化、分守庞浩、绍兴知府洪珠、同知孔庭训、通判陆远、洪晳、推官喻希礼、府学训导舒哲、陈箴、林文斌、曾升、会稽知县王文儒、教谕张概、训导詹诏、山阴知县杨行中、教谕林斌、训导王升、广西布政李寅、参政沈良佐、参议汪必东、按察使钱宏、副使李中、翁素、张□、伍箕、佥事张邦信、王世爵、都指挥佥事高松、金华府同知刘业、友人侍郎湛若水、副都御史刘节、门人侍郎黄绾、给事中毛宪、员外郎王臣、主事石简、陆澄、按察使顾应祥、副使郭持平、萧璆、应良、知州王直刘魁、训导周桐、周衢、教授周冲、陈□、陈焞、陈炼、李敬、应佐、监丞周仲、周浩、周甸、辨印生钱君泽、私淑门人知县戚贤、武林驿丞何图、赣州卫指挥同知刘镗、指挥佥事杨基、广州府右卫指挥佥事武銮、南昌卫指挥佥事赵升、广州府前卫舍人孙绍英各就位哭奠。洪珠、栾惠又各特举焉。
此段疑有洪珠、孔庭训、张概三位福建人。洪珠,《绍兴府志》卷二十八郡守洪珠名下注:“莆田人,(洪)楷之侄,附楷传,(嘉靖)七年。”而下任绍兴知府毛秉铎名下注:“福清人,十三年。”洪楷传在府志卷四十一:“洪楷字学膺,莆田人。初为御史,出知绍兴。……从子珠,字玉芳,嘉靖初复知绍兴。”汀州府永定县有一孔庭训,弘治十四年(1501)举人,《汀州府志》注:“历官刑部员外郎。箧无余帛,囊无余金。”没有更多的记载。同知与员外郎秩相当,或为一人。福州府闽县有一张概,弘治十一年(1498)举人,未知是否同一人。
嘉靖八年(1529)仲冬,葬王守仁于越城南三十里高村。程煇称参加葬礼的多达数千人,其所撰《丧纪》择而录之,名单仍然颇长,兹不赘引。门人名单内除马明衡外,有员外郎蓝渠。蓝渠,兴化府莆田县人。《万姓统谱》:“蓝渠,字士张。兴化卫人。正德丁丑(十二年,1517)进士,历郎中。”弘治十七年(1504)举人,与王大用同榜,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初知随州,清刑狱,裁冗费,锄强暴,调钦州。去,民塑像祀之。终南户部郎中。”按:蓝渠知钦州,在嘉靖二年,在王守仁总督两广任内,可知其入门也晚。另有通判周忠、判官林同者与葬礼。林同,泉州府晋江人,弘治十四年(1501)举人。乾隆《福建通志》有传:
林同,字直正。晋江人。宏(弘)治辛酉举人。擢两浙运判,分司永嘉。永嘉多宦豪,兼并盐吏,相沿姑息。……张孚敬家,海上灶籍也。海上士大夫惧海贼,时至言于孚敬,即濒海一带筑沙城。孚敬以告浙省,当事无不唯唯。同曰:‘筑沙城,士大夫欲之;若灶丁者,未必欲也。费且不赀,奈何专之?’于是立案堂下案,具二纸,或愿或否,令各画纸,已而无一画愿者,遂报罢。御史阿张意,捃摭之。同弃官归。著有《正学蒙引》、《龙峰遗集》。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六十二立《运判林龙峰先生同学派》,《闽书》卷八十四、同治刊本《福建通志》卷二百三俱有传。根据这些传文,林同受学于李雍、蔡清,受到巡按唐龙、提学邵锐的器重,是林性之、陈让、洪富等人的老师。唐龙、邵锐与王守仁有门户之见,似乎林同是传统的程朱理学学者,但蔡清本人的学术即主虚,与阳明心学本有相通不碍之处,林同的学术思想在嘉靖年间或有变化,姑存之。同时周忠有二人。福建周忠,福州府闽县人。正德八年(1513)举人。江西周忠,广信府贵溪人,正德五年(1510)举人。亦两存之。
综上所考,福建学者在正德、嘉靖初,曾亲得王守仁之炙,人数不少,并可能在大家族内部和文学社集诸作家间扩散、传播开来,如兴化府的林富家族、泉州府的王慎中家族及其文学交游和福州府的马明衡文学社友,从而使福建王学影响逐渐扩大。此时福建从学王守仁的学者以福州府以南的兴化府、泉州府、漳州府及地界临近江西的汀州府居多,而北部诸府如延平、邵武、建宁三府和福宁州习王学的学者几乎没有。王守仁的学术以江西一省尤其以南赣为中心,从正德十一年(1516)起,直至其逝世的嘉靖七年(1528)末,中间十三年,福建因得地利之近便,先得王学的沾溉,遂使闽中朱子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发生变化。何乔远著《闽书》时对福建王学人物还如实记载,厥功甚伟,清代李清馥氏则稍为朱子学回护而不昌言王学,仅有零星的材料保留在《闽中理学渊源考》中,这是明代以来福建王学人物事迹逐渐湮没的原因。
【注】文章原载于《中国典籍与文化》2015年第1期。
责编:李毅婷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章已获得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如有版权问题,请留言说明,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Hash:dda5d1366d985d6e5d08f24d461aa14a6aceaf77
声明:此文由 边疆时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