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冒顿单于的后代, 却自认是汉室的继承者, 还建了个汉国

冒顿单于(剧照)

历史要回到汉高祖时期,汉高祖白登之败以后,认识到汉朝初立,国力不强,百姓生活还能艰苦,不能再跟匈奴发生战争,决定采用和亲的方式结交,立宗室女为公主,嫁给了当时的匈奴冒顿单于,并约定彼此为兄弟之国,此后冒顿单于及他的后代都姓刘。今天的主人公就是冒顿单于的后代。

刘渊,字元海,新兴人(山西忻州)人,爷爷是南匈奴单于于夫罗,父亲是南匈奴左贤王刘豹。

刘渊这支匈奴东汉初被南单于派来协助汉朝镇压黄巾军,后来南单于被杀,便留在了东汉。三国时期,曹操将这支匈奴分为五部,刘豹统领左部(其它部也归刘姓统领)。刘豹这人就是个神话,他跟着他的父亲于扶罗188年被汉孝灵帝留在东汉,此时怎么着应该也有着二三岁吧,十几岁其实也是正常岁数,毕竟随父出征,不能太小,小编假设为十五岁,但他在251年左右生了刘渊,此时至少有78岁,直到279年才逝世,106岁,从汉末一直活到了西晋初,活着看完了整个三国,在那个乱世,就跟神一样。

刘渊画像

刘渊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了汉文化的熏陶,他的从师当时的名士崔游(这家伙也活了九十三,小编严重怀疑刘渊是不是寿星转世),学习汉书经典,不过刘渊还是继承了匈奴好战的传统,他对于文史这类典籍虽然也都涉及,但却更钟情于《孙吴兵法》这些军事谋略书籍。年轻时的刘渊胸怀大志,鄙视随何、陆贾不识弯弓,周勃、灌婴略输文采,很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情怀。不过后来证明,他确实也有这资本,文治武功一点也不比那几个名人差。

有本事的人是很容易得到当权者赏识的,刘渊的大名很快就传到了晋文帝司马炎的耳中,司马炎对他很是喜欢。某一天,司马炎的庞臣王济对司马炎讲:刘元海此人很有本事,其武攻文略都远超先祖,如果起用此人,让他去平定东吴,肯定可以成功。司马炎认为讲得很有道理,但是当时的孔恂,杨珧却说:刘元海的才能在当世可能属第一,但他是匈奴人,陛下您如果给他实权,让他去平定东吴,那平定东吴之后呢?他恐怕就会成为另一个东吴。司马炎于是作罢。

“蛟龙得云雨,非复池中物也。”-孔恂

279年,豹卒,以元海代为左部帅。

289年,晋武帝任命刘渊为北部都尉,负责管理北部的相关事宜。从此以后,刘渊就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刘渊决定好好地展现才能。一方面他严明刑法,禁止各种奸邪恶行。另一方面,他对人诚恳,乐善好施,对于各族百姓一视同仁,引得“五部俊杰无不至者。幽冀名儒,后门秀士,不远千里,亦皆游焉”。

八王之乱

随着刘渊底下的部将越来越多,而当时的晋王朝却发生了“八王之乱”,天下大乱,作为异族的匈奴部落起了异心,刘渊的叔祖父刘宣等秘密商量要建立匈奴人自己的政权,他们共推远在邺城的刘渊为匈奴大单于。

此时,刘渊是成都王司马颖的部下,他知道刘宣等的密谋以后,动心了,他要刘宣召集匈奴五部的势力以及其它胡人,假装响应司马颖的号召,征讨司马越,而实际上是图谋推翻西晋。

司马颖被封为皇太弟以后,因为刘渊拥戴有功,升他为屯骑尉,后为了对抗司马越,又升刘渊为冠军将军,封卢奴伯。不久,并州刺史司马腾,安北将军王浚起兵讨伐司马颖,司马颖向刘渊讨教对策,刘渊劝司马颖留守,自己带匈奴五部去应对。于是司马颖封刘渊为北单于。刘渊到左国城,刘宣等上大单于号,召集散落在汉地的匈奴,二十日不到,便已召集了五万部将,定都离石

后来司马颖战败,刘渊本来碍于先前答应过司马颖,想出兵帮助司马颖。但是他的叔祖刘宣却不同意,说晋朝昏庸,正是我们崛起的时候。刘渊听了,深以为然,王侯将相没有种,皇帝今年轮到我家,说:我们起兵反晋,如果混得好,可以像汉高祖一样成就千秋伟业,最差,也可以做曹魏。“汉有天下世长,恩德结于人心”,我是汉氏的外甥,匈奴和汉朝又曾经相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也能说得过去。

“大丈夫当为汉高、魏武,呼韩邪何足效哉。”-刘渊

汉赵地图

永兴元年(304年),刘洲在左国城称帝,自称汉王,对天下宣称自己是汉朝的正统,继承汉室遗志。并且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祭汉高祖以下的“三祖五宗”,国号汉(史称汉赵、前赵,因为后来他的养子刘曜 改国号为赵)。

永嘉二年(308年),刘渊正式称帝。

永嘉四年(310年),刘渊病故,太子刘和继位,不久,他的四子刘聪杀刘和自立。葬刘渊于永光陵,谥号光文,庙号高祖。史称后汉高祖光文皇帝。

刘渊后汉政权的建立源于匈奴的内附,内附的匈奴受汉室文化的影响,慢慢地汉化,但是因为司马氏王朝的内乱,就像其它王朝内乱一样,群雄乱起,刘渊只能算群雄中的一位。他后来称帝,其实也跟其它地方诸侯一样,并没有特殊的地方。

他建立后汉以后,对外宣称是继三祖(汉高祖刘邦,汉世祖刘秀,蜀汉烈祖刘备)之志,尊蜀汉后主为皇帝,不论他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政权也好,还是真正想继承三汉传统,至少表面样就是一个中华的政权。很多史学家把刘渊政权说成是伪汉,小编不以为然,每一个自愿华夏化的,都是华夏民族的一份子,无关他的血缘,文化认同才是真正的认同,而且汉民族向来如此,我们从来都是一个大包容的群体。

类似的还有北魏孝文帝。

Hash:12c7cb4f7dab630a8a773e3a02b6c4353ea9a5b1

声明:此文由 史路雨丝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