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村明清两朝走出了7位进士!于是村民集资建了这座塔

黄埔文化遗产

挖掘黄埔文化遗产

传播文化黄埔

明清两朝,从明代弘治辛酉年(1501)到清代光绪乙未年(1895)近400年里,长洲街道深井村凌氏一族文人辈出,先后有7人考中进士。

就在光绪乙未(1895)年,凌福彭与康有为同榜高中进士,这是村子里凌氏一族的第七位进士,族人激动不已,为彰显村威,凌氏族人经过商议,决定在村内建筑一座文塔。

在那个年代是非常讲究风水的,文塔选址自然非常重要。凌氏长老请了江西人来此勘察,认为村前河边一个地方风水极佳之地,在那个地方建塔,可以保祐该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才辈出。

当然,也有另一说认为,深井历来文人辈出,建塔是为了表彰村威,并期望后人“青出于蓝胜于蓝”。

文塔座落在深井村边的土坡上,为一座楼阁式的砖木结构的古塔

底层直径6米,壁厚0.5米,首层出檐0.4米,塔呈攒尖形,塔身高约18米。塔外观为三级,塔内分三层;塔身正门上额枋刻有“山明水秀”四字,正对上一层又刻有“振彩高飞”四字,字体劲猷端庄,相传均出深井村书法好手凌霞成之笔。

塔身呈六角形状,六面中仅有一面辟门,由门迳入塔心内室。据村里老人回忆,民国时期文塔室内分为三层,每层木板间隔,有楼梯由塔底直通塔顶。首层供奉土地神,二层供奉文昌、关公二帝,三层供奉文魁星。逢年过节、喜庆吉日,村民多来拜祭,十分热闹。

文塔建筑的工艺非常有特色。塔下基底以砖线逐级放大,塔身转角处两砖相咬,严实无隙,由下而上,棱角清晰,线条笔直;在二级和三级的转角处,塑有跃起的鲤鱼,鱼尾和嘴顶住飘檐,鱼鳞涂上景泰蓝色,描以黄边,嘴唇嫣红,格外生色。

塔膛为六角直井式,塔身向上逐级收分。塔身三层,每层均有腰檐飘出:首层出檐0.4米,逐层收小。飘檐下方嵌有灰黄色的浮雕图案,图案貌似菜花,横排四行,每行25朵,排列工整,玲珑透剔,十分好看。飘檐上方,雕塑着立体彩画,画长3.4米,高0.6米,画中除一般的山水虫树之外,特有“金龙腾飞”、“彩凤飘舞”、“雄狮嬉戏”、“麒麟驾云”四幅,形态逼真,跃跃欲动,工艺精巧。

塔尖为弯月形内向攒顶,坡度陡峭;顶上盛开莲花一朵,花心托出葫芦一樽,使人有典雅飘逸之感。

整座文塔的造型,古朴中显秀丽,平实处见奇美。

2004年12月,文塔按原状进行维修,2005年4月竣工,现已恢复往日风采。1994年6月16日,公布为黄埔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9月1日,安来市旧址(含深井文塔)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据村中老人回忆,当年村里文塔不仅这一座,还有另外一座,分别座落在遥相对望的土坡上,二者间隔三四百米。

其中村外的那座于1956年(一说1958年)被拆毁,取其砖木运往番禺县城(当时深井村属番禺管辖)作为别用;仅存的一座,也在历次运动中屡遭破坏。

塔膛内楼板楼梯全部拆毁,供奉神像荡然无存,农具杂物柴草堆放其中,虫蚁混住,臭气污浊。塔身外层经年累月风吹雨打日晒,彩画颜色剥落,通花浮雕崩损,塔砖表层风化,整座文塔显得破旧不堪。

2004年,政府文物部门出资对深井文塔开展大修,这颗古塔建筑的艺术明珠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光彩。

Hash:0737e3bbd883e92c2c224f825776b893e1ab6bea

声明:此文由 黄埔文化遗产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