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滩村:传承红色基因

高滩村:传承红色基因

高滩村:传承红色基因

原载于《农村青年》2021年第7期

文/张霄 整理

“高滩村咧,山也高来,水也长嘞……”在江西萍乡莲花县高洲乡高滩村王佐支部陈列馆前,曹金香亮开嗓子,一曲唱罢,大家纷纷鼓掌……如今高滩村深挖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每个假期都能迎来不少游客。

高滩村

“平时没事就爱唱两句,如今能到陈列馆唱给更多人听,还能领工资,太好了。”曹金香乐得合不拢嘴。为了吸引更多游客,近年来,高滩村对秋收起义部队行军会议旧址进行重新布展。作为烈士王佐的家乡,高滩村还对拥有600多年历史的王氏祠堂进行整修,建成“红色大讲堂”、王佐支部陈列室等。

莲花县是革命老区,曾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莲花县留下战斗足迹。而高滩村,便是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进入莲花县的第一村。

1927年9月23日,秋收起义部队在芦溪遭到敌军伏击,总指挥卢德铭牺牲,部队只剩下六七百人,士气十分低落。在部队不知何去何从之时,毛泽东在高滩村召开行军会议,就部队敢不敢革命,要不要革命,怎么革命,作出“高滩不散摊”的重要论述,极大鼓舞了士气。会议结束后,部队向莲花县城进军,打下自秋收起义暴动后的第一个胜仗,并顺利引兵井冈,创建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秋收起义高滩行军会议旧址

高滩村,还有井冈山斗争时期组织生活标准化规范化的典范——王佐支部。王佐是秋收起义部队进入莲花的引路人。

1928年5月,王佐同志牺牲。按照上级指示,中共莲花县委10月作出决定,将王佐同志所在的高滩支部命名为“王佐支部”。

土地革命时期,高滩村王佐支部不断为红军输送优质兵源和所需物资。这个当时总人口不到300人的小村子,为革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革命烈士达25位,享受苏区时期待遇的老干部就有15人。

近年来,高滩村以1931年“王佐支部”为标杆,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打造红色名村,对秋收起义部队行军会议旧址进行重新布展,制作排演《毛委员来高滩》等六首红色歌曲,研发精品党课,每年吸引2万余名党员干部前来接受党性教育,党支部研学教育基地正逐步形成。为丰富红色教育内涵,高滩村编排情景剧《坚强的战斗堡垒——王佐支部》,同时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并配备专职、兼职讲解员,为游客提供优质的讲解服务。“我们挖掘本村能讲会讲的老党员、能唱会唱的热心村民,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曹金香便是其中一位。

人流量大了,红色讲解员也忙起来,周末、节假日讲解成了家常便饭。为此,高滩村开始着重培养红色讲解员队伍。目前有村干部、优秀党员、少先队员等专兼职讲解员十余人,队伍正不断壮大。

游客参观陈列馆

红色培训的蓬勃发展,也拉农产品销售、农家乐、餐饮服务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搭上红色教育培训产业链的“快车”。

“红色引领、绿色发展。高滩村引入吉内得实业有限公司,发展绿色农业、生态观光,开展农耕体验教学、革命传统教育等,带动农家乐发展和农产品销售。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万元。”村支书欧阳婷茜介绍说,村里每年平均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户均年增收约1万元。

此外,高滩村党支部还通过“红色名村”建设,打造研学教育基地。“到村头的古柏下听听红色故事、红色歌曲,是我们来这旅游的重要内容。”有游客表示。通过现场教学、微党课、研讨室教学、专题党课等形式,高滩村着力抓红色培训,目前已接待数十批培训团队千余人。

江西高滩村,这个土地革命时期总人口不足300人的小村子,牺牲的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25位,红色的沃土滋养着这里也浸染着这里。高滩村是众多红色名村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也是这个时代中的人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生动缩影。

来源:综合整理自中国日报网、中新网。

终审:李师东

审校:李志国 刘朱婴

编辑:刘树晨

Hash:1ecb4d2416ca97d883821e7f28fe0993060aea72

声明:此文由 农村青年杂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