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贡川的红军联络站旧址被认定为三明第一批红色文化遗址
为深入贯彻关于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有关要求,经各县(市、区)申报推荐、组织实地考察,依照认定程序组织文物保护、史志研究等方面专家进行严格论证审核,并在广泛征求了市红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意见后,决定公布第一批红色文化遗址名录,共计60处91个点。按照文物保护等级、需抢救保护急缓、史料价值轻重等,将第一批红色文化遗址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一级5处11个点、二级21处35个点、三级34处45个点。
其中,位于贡川镇延爽村的红军联络站旧址,被列为三明市第一批红色文化遗址名录,认定保护等级为二级。
红军联络站旧址(贡川)
△红军联络站旧址
1934年4月8日,红19师解放贡川城后,在笋帮公栈设立红军联络站。联络站的主要任务是:一是担任阻击三元、沙县方向援敌敌情通报、通讯联络任务;二是配合地方武装带领群众开展革命活动,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农工会苏维埃政府;三是为解放永安提供后勤保障任务。
红军联络站旧址,建于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由贡川笋商共同营建,为清代堂屋。堂屋分上下两部,上部为大厅,下部为门厅,中间是天井和回廊,横梁雕花,金漆斑驳;在外墙的防火砖上,有“笋帮公业”的印记;门楼古朴,门厅挂横匾一块,上有当地名流所题的“正直无私”四字。它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是当时笋商收购笋干、签订合同、订货、贩运,并开会商讨行情、价格、入股分红等问题的地方。据考证:“笋帮公栈”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笋业行会”旧址,已有340多年历史。
2005年5月,红军联络站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贡川还有一处农工会旧址。
(机垣杨家祠堂——贡川农工会旧址)
民国23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次到贡川,有一个连的红军驻下来发动群众。连指导员李如海和民运干部徐信彬领导农民组织农会,于3月10日,成立贡川农会,选举陈德旺、邓纯焜为农会正副主席,张狗仔等人为委员。农会成立后,在红军指导员李如海的指导下,农会没收了十几家土豪的谷子共七、八万斤,分给贫苦农民。土豪劣绅纷纷外逃。农会还把缴获来的土硝1400多斤,挑送永安,红军就用这些土硝,从地下挖坑道炸开城墙,解放永安县城。
民国23年6月,红七军团的连队官兵撤离贡川后,反动大刀会回到贡川杀害了农工会主任陈法旺、会员邓纯琨、高绍唐、罗荣光、张拗子、杨接老等人。农会干部聂文澡、聂先、聂细子、姜修园、姜先旺等被抓到福州反省院坐牢。其中聂先被虐死在狱中。
1950年永安解放后,县人民政府追认陈德旺、邓纯焜、张狗仔为革命烈士。
陈法旺,贡川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粗识文字,以泥水匠为生,家庭贫穷,其妻早逝。他个性谦和,与人为善,民国23年(1934年)间任贡川农会主席。
邓纯馄,贡川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七月生,小学文化,家贫无固定职业,曾任私塾教师。他天资聪颖,临危不惧。民国23年任贡川农会副主席。
张拗子,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生。粗识文字,为人爽直纯真,不畏权势,敢于斗争。民国23年任贡川农会委员。
综合采编自:中国三明、永安市委党史研究室、福建永安电视台、《永安市志》等。
Hash:09e79fcc8ef8f055e2227c39a5a173fa28e9cea2
声明:此文由 贡川古镇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