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辣手——访中国报业先驱邵飘萍故居

铁肩辣手——访中国报业先驱邵飘萍故居

2021-08-12 09:04·

作者 | 拾遗书斋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有一个片段:在北大课堂上陈俊达、邓中夏、旁听生毛泽东就“怎样才是合格的新闻记者”展开讨论,毛泽东答:做一名出色的记者,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立场和职业操守,追求真理是一名记者至关重要的品行和良知。

这正是中国新闻事业先行者邵飘萍先生秉承的职业操守。

2017年秋天,与友人逛琉璃胡同,偶然走到魏染胡同,远远望到一个二层小楼建筑阁局比较古旧,但见门楣上隐约有字迹,仔细辩认是“京报馆”三个大字。整个楼显得很破旧,电线横穿大门,门内堆放着杂物,院里显然有住户。这是一个有三十多家住户的“大杂院”,平均每间房屋使用面积仅10余平米,却挤着一百多位居民,这样一幢历史建筑还住着人,实在令人堪忧。

夏日炎炎,我偶然又走进魏染胡同,欣喜地发现京报馆焕然一新,这里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原来在宣房集团管理下这处旧建筑一直保存还算完整,2020年政府开始修缮,妥善安置了里面的居民,恢复其民国风格。狭长的灰色楼体被清理得整洁肃穆,两根廊柱高大挺拔,犹显精神。进入京报馆大门,但见院门口的影壁上镌刻着“铁肩辣手”四个大字,邵飘萍先生挥笔写下的“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悬于报社墙上,用于自勉,也勉励同仁

1918年10月邵飘萍在北京三眼井38号创立《京报》,这是一份无党无派,主张言论自由,为民众发声的刊物。开办一年即在北方各省皆有报纸代派处,可见其发行量之大,影响力之广。同年邵飘萍与蔡元培、徐宝璜在北京大学创立新闻学研究会,其宗旨是“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邵飘萍主讲新闻采访和新闻学理论,第一次把新闻学搬到了中国的大学讲堂,课堂上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讨论。

早在1911年邵飘萍就在杭州办《汉民日报》,后因反对袁世凯,三次被捕入狱。1914年赴日留学,创办东京通信社,向国内报纸发稿。1916年回国,任上海《申报》驻北京特派员,先后写下二百多篇“北京特别通信”,深受读者欢迎。1916年7月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向国内各报及外国驻京记者发稿。由于《京报》屡次发表揭露、批评政府腐败的文章,1918年8月被安福系政府查封,邵飘萍逃亡日本

如此经历注定邵飘萍终将成为一个著名报人。

1920年曹锟、吴佩孚上台,邵飘萍从日本回国,同年9月17日《京报》复刊,社址迁到魏染胡同,也就是今天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京报馆。它是一幢坐东朝西的二层木构楼,面阔七间,临街立面用西洋式砖壁柱装饰,大门处有古典柱式门廊,门口上方建有观光阳台。楼门正上方有邵飘萍手书“京报馆”牌匾。东侧紧邻邵飘萍故居,是一座两进四合院,坐北朝南。一进院正房、厢房各三间;二进院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一间,布局紧凑。

流亡日本时邵飘萍撰写了《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和《新俄国之研究》,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赞扬俄国十月革命,与李大钊先生的思想观念相契合。回到北京后,邵飘萍与李大钊、邓中夏、罗章龙等人接触来往,支持他们组织的活动,在《京报》上推出“列宁专刊”和“马克思纪念特刊”。

1925年经李大钊、罗章龙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邵飘萍急赴各地采访,连续报道各种消息、评论、通电、文章等110余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由于《京报》关注时局揭露事件真相,它的相关报道惹怒了军阀,此实他已经被列入当局的通缉名单中。

邵飘萍对险恶形势已有预感,为防万一,他暂避东交民巷苏联使馆。4月24日,在被军阀收买的《大陆报》社长张翰举诓骗下,邵飘萍被侦缉队围阻拘捕,当夜侦缉队包围京报馆,《京报》被封。

4月26日凌晨,警厅未按法律程序公开审理,便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罪名秘密判处邵飘萍死刑,被押至天桥刑场。临刑前,他神情自若,向监刑官拱手说:“诸位免送!”向着曙光仰天大笑,从容就义,至死没有出卖党组织机密。

沿着古旧的木制楼梯拾级而上,二楼右手第一间便是邵飘萍的社长办公室。走进室内,岁月悠长,时光穿梭,好似看到他的身影,或凝神沉思,或奋笔疾书。京报馆附属的两个四合院是当年邵飘萍和家人生活的场所,夏日的阳光晒进客厅,仿佛邵飘萍还坐在那张椅子上读书看报。

Hash:c280f9b9e5f88abf092441eacca340aba66b418a

声明:此文由 孔夫子旧书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