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古老而又附有传奇色彩的小山村,有着让人无法拒绝的魅力。
福建省宁德市洋中镇钟洋村,是一个古老而又附有传奇色彩的小山村。相传建文帝南逃到福建,便在闽东建立抗击朱棣燕军的根据地,这些根据地往往有着类似的特点:占山为寨,建寺立庙,形成村落,村中暗藏地道,互相连通,或有密室,用以转移、藏匿武装力量。建文帝把和自己一起出亡的心腹武将纷纷派散,命令他们四下建立屯田军,以期反攻朱棣。钟洋村余姓先祖余六府将军一路保驾护航。故有了后来的"将军墓“之说。
离墓不远有一间香火旺盛的 “苏隣宫”,传说古时候的钟洋村居住着36姓氏的人家,苏隣宫属于苏姓人家所有,余姓人为苏姓看管苏隣宫,日久之后,余家建议苏家在今“尾座厝”处修条路直至苏隣宫,苏姓人家照办,这段路当时修得斗折如蛇型,因为宫呈燕窝状,隐含蛇进宫内吃了燕窝之意,苏家日渐衰退。苏家人随后在今地名“羊角路”处做了一把锁,意为把路锁住,蛇就不能再吃燕窝,然而苏家颓势依然。故事最终,苏家败落离开,余家就成了“苏隣宫”的主人。传说归传说,苏隣宫至今保佑着钟洋村的平安吉祥。宫内贡奉着15尊塑像,统称“三位侯王”。
每年的正月十九便是“三位侯王”的生日庆典,钟洋村会请剧团来表演社戏三天三夜,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祈求阖境平安,家家户户都设供品五果五菜五壳做贡,晚上全村人都要举着火把,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每尊神像由4个壮汉抬着,小孩子拿着神旗,锣鼓、唢呐、神铳声,震耳欲聋,迎神队伍浩浩荡荡,沿着古代通往古田县的官道前行,远远望去,队伍如巨龙腾飞。队伍依序经过每户人家,众人齐放鞭炮,敬香。每年的这个时候,整个村庄热闹非凡,有钟洋本村的百姓,也有外村的信众,最后所有人齐聚余氏祖厅门前燃放鞭炮。剧团演员要演出八仙的节目列队迎接三位侯王,并抬侯王到俱乐部看戏,整个“迎神”活动方告结束。“迎神”自古流传至今,从不间断,成为钟洋村独特的民俗。
明代古官墓,当地人称作建文帝武将余六府将军墓 。余六府将军墓已成为村民举行婚丧嫁娶仪式前祭拜的特殊活动场所。余氏女子出嫁前都要换上孝服至将军墓前祭拜,祭拜活动结束后方可换上嫁衣举行婚礼,这是钟洋村村民独特的生活方式。将军墓作为举行民俗活动的重要物质载体,兼具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
钟洋余姓宗祠,虽然于清代重修,但还是能看出其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
农历正月十九从凌晨开始村民就陆续进祖祠五果五菜五壳做贡。
古铳在元末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如今已成为农村民俗庆典助兴工具。往铳管内填入火药能发出很大响声,但不伤人。三声铳响村民自发集合到祠堂 。
人员就位,抬诸侯,在农村可以抬诸侯意味着吉祥,因为在人们看来为神明服务,神就会眷顾你,给你带来好运。
人们会抬着神明,环绕村子,给每家每户都带去好运。
游神虽是大人的事情,但是小朋友们也是其间重要的角色,他们会举着小旗,为神明开路。这个也是农村长大的小朋友最有趣的事情了吧。
游神队伍的小朋友们可以一起和小伙伴嬉戏,在快乐的时光间,大人还会给这些小朋友发一些奖励。
绕完村子,便送三位侯王回苏隣宫休息 晚饭后再抬出看戏。
苏隣宫外景-----苏隣宫始建于明朝,坐东朝西,大门正展旗峰,属“燕窝之地”,整个建筑呈前后宫殿土木结构,前天井由条石铺成,后殿为主厅,屋顶为凤凰池藻井,图案精美,色泽鲜艳,四方内八角斗拱飞檐,柱子特别大,宫内15尊塑像,统称“三位侯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刀工雕刻精美。
每年有游神,按村里就会请来戏班子在村里唱戏,一是为了庆祝这样的大节日,还有就是让神明也一起感受节日氛围。
到了晚上,人们还会在路边点亮火把为三位侯王照路。
然后再抬出神明,沿着古官道 再绕村一周。
每家每户燃放烟花爆竹敬香接神 祈求保佑健康、平安、发财。
这个习俗是传承百年的,我相信也会一直传承下去,这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寄托。
作者:李在定 小闽君整理发布
Hash:35773a54de4e74f2fbf568109bf00f20352f1282
声明:此文由 闽东脱贫联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