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这条“低调”古村,曾走出两位皇帝钦点的“御前侍卫”
两兄弟连中进士
还被乾隆皇帝钦点为御前侍卫
村民长寿健康,曾被赐建长寿牌坊
……
藏着一座人杰地灵的低调古村
这里河网密布,水乡风情尽显
这里,就是上地村
上上之地,上等之人
上地村,位于顺德区杏坛镇东南部。原名马村,因代过往客商饲养牛马牲畜而得名。何氏先祖于南宋初年从珠玑巷南迁至马村,至四世祖何淡为了改善泥烂的村容环境,出资修筑白板石路环绕全村,于是马村由一牧牛拴马村的泥烂之貌,成了一片干净整洁的地方。
△上地通津牌坊
“上地村”,曾因地处“江边坦地之高”而被称为 “高坦”,而在高坦往西走上一些就到了一片平地,就是当时的马村。当时人们到了马村就叫到了“上地”,意思是从江边走到了实地。
何淡公考取功名后,认为村名不雅。于是在元朝至元元年把“马村”改为“上地”,喻意在此上上之地能孕育出上等之人,功名富贵,人旺财兴。
人才辈出,文武双全
上地村的祠堂曾达36间,现存17间。它们的黑瓦青砖,诉说着家族的辉煌;它们矗立在故乡,等待着每位游子族人。
松涧何公祠是村中面积最大且保存得最好的祠堂,始建于明弘治三年,由何氏九世祖以其父松涧之名立祠。气派宏伟,飞檐翘脊,精雕细琢,美轮美奂,庭院宽敞,古朴庄严。
走进公祠,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热闹的村居图,这里早已成为了村民活动中心,只见村民们聚在祠堂里休闲,或聊天或闭目养神……淡定从容。
再往里走,大厅中大量精美的雕樑画柱最为吸引眼球。四爪蟠龙纹饰,庄严威武,可见何氏家族当时的社会地位之显赫。而屏壁之上,悬挂着一面匾额,上书“钦点御前侍卫”。何琼武、何琼诏两位都被乾隆皇帝钦点为御前侍卫,棠棣竞秀。村中还有“侍卫巷”内有“侍卫府”,印证了两位“御前侍卫”的足迹。
何琼武在清乾隆十六年辛未(1751)科会试中式第二名,为会魁,殿试三甲第六名进士;何琼诏清乾隆十七年壬辰(1752)恩科中式第二名武举人,同年恩科会试中式第五十三名,殿试二甲第五名进士,成为当地“两兄弟连科进士”的美谈。
古老祠堂前面,寂静地矗立着一块块功名石。左文右武,寓意文治武功,记载着何氏先辈的辉煌,也激励着后辈奋发图强。
庙宇众多,古迹遍布
上地村除了祠堂遍布,还有很多古庙。建于莲花宝地的这座古庙,环境清雅,人称“小西湖”。青砖黛瓦,雕梁画栋,气派不凡。
因上地村环境好,村民大都长寿,百岁老人甚多。在清朝同治六年,曾被赐建百岁牌坊 。牌坊面南而建,为四柱三间两层冲天式结构,花岗岩石建筑。坊额上正中石匾刻“圣旨”二字,其下横批石匾刻“升平人瑞”。石柱上刻“同治六年奉旨旌表敕授文林郎何大宝立”字样。这也是顺德现存保护较完美的古牌坊之一。
上地村不大,却有小桥十多座,其中最古老、最有名的当数松涧何氏祠堂前的跃龙桥。桥建于清康熙十七年,横跨环乡涌,连接东安、跃龙两地,是一座红石单孔石拱桥。桥长13.2米,顶宽3.25米,高3.6米。桥拱为纵联砌置法,一边石阶10级,一边石阶11级。桥身刻“跃龙桥”三字,旁刻“康熙戊午”。
炮楼也是上地村古民居群的一道独特的景观,主要建于社会动荡的清中后期。它是预防战乱和外来劫匪的防御性建筑。四周布满枪眼,各层木梯直通堡顶云台。在上地村这样的炮楼共有七座,现存三座。
如今的上地
静谧安闲,悠远古朴
青墙黛瓦的古屋、静静流淌的河水、
玲珑别致的古桥、悠长曲折的小巷......
静候您的到来
来源:佛山古村有约
编辑:梁韵芮
Hash:5aaed552d05e4851cf9f20a6b8fb83e601350226
声明:此文由 佛山文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