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峡文物园,有一块节孝牌坊,你知道它背后的故事吗?

作者|夏氏第十一代长子长媳,风轻云淡

六月的清晨,晨曦微吐。我从群益广场出发,沿着云阳县城被称之为“天下第一梯”的万步梯,拾阶而上!梯的尽头,望上仰,便是被冠以“万里长江第一寨”的盘石城,此时的盘石城,恰似一位身强力壮的将军,默默地守候着云阳这座美丽的县城!从盘石城往下看,那便是三峡文物园,她更像一位娇人的俏美人,偎依在将军的身旁,悄然注视着云阳新城的发展与昌盛!信步踏入园内,壮美如澜的节孝牌坊便赫然在目!

▲三峡文物园节孝牌坊

据记载,牌坊始建于嘉庆十五年(1810年),原址位于云阳县高阳镇牌坊村,于2002年8月12日由沈阳故宫古建筑公司承接迁建,并于当年9月30日竣工,除少部分石构件由于年代的久远而缺失外,整体保存较完好,是现存节孝牌坊中保存较完善的。该牌坊高15米,跨13米,为石质四柱,五顶仿木结构,采用园雕、浮雕和线刻等手法。铭文秀美清晰,造型端庄秀丽,纹饰丰富而生动,表现出强烈的地方特色,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原高阳镇夏氏节孝牌坊

▲原高阳镇夏氏节孝牌坊搬迁至三峡文物园的场景

据牌坊上铭文记载,其一位黄氏女士17岁嫁入夏家,在其28岁时,丈夫夏承才去世,留下其7岁的儿子夏荣泰。夏黄氏独自教养其子,照顾其公婆,儿子长大后学有所成,为儒林所所重用。后得两个孙子,夏德新和夏德中,夏德新曾到国子监读书,夏德中参加童子试(童子试指考科举的第一步,即未取得功名的秀才)。而后又得曾孙夏定成、夏定超、夏定闻,均勤学向上,五世勤劬(夏承才之父夏之文至其曾孙夏定成之辈),后辈大有所成。夏黄氏孀居四十余载,逝后由其儿子夏荣泰不懈努力,于1810年农历12月14日由嘉庆皇帝亲自御赐,并由官方出资建立起了这座节孝牌坊。当地村名也由此改名牌坊村。

▲夏氏夫妇合影

▲原高阳镇夏氏节孝牌坊圣旨及铭文

在当时那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立牌坊,是一件极为隆重且不易之事。据当时规定,凡是进入国子监(国子监为封建社会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读书和获得举人(清代科举考试分为四级,童生通过县一级的考试,称为秀才,秀才参加省一级的考试,通过后叫举人,举人就成为了国家在编官员,享受俸禄。)以上功名的人,经地方官府审核批准,批准后由官方出资建立牌坊即可。而节孝牌坊不同于贞洁牌坊,节孝牌坊审查更严格,逐级上报批准,最后由最高统治者直接封赠,才能建造。所以,当时夏黄氏节孝牌坊的御赐修建,对夏家人,是一种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殊荣。

▲夏氏节族谱

而今,这座古建筑经历了两百多年的风霜洗礼,夏氏家族从夏黄氏这代开始,已传承至现在的第十二代人。两百多年的风霜,夏黄氏后辈秉承夏黄氏遗训,“孝悌忠信”,恪守不渝,人才辈出。繁衍到夏氏第九代长媳,夏库氏库熙珍,她在上世纪那个社会极其动荡、经济极其潇条的环境里,承受着沉重的政治压力下,用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精神养育了其五个子女,三岁的小叔至幼父母双亡,也由其长嫂夏库氏养大,外侄儿也在其家里度过了童年。可以想象,那个年代里,要养活这么多口人,是多么的不容易!2015年清明,值夏库氏老人诞辰一百年之际,夏氏后辈一百多人成行,大多都是由千里之外赶回来,来到高阳陈址梁,为他们敬爱的夏库氏扫墓。因为夏库氏为夏黄氏的精神做出了典范!

▲原高阳镇夏氏子孙后代合影

一座牌坊,书写一个故事!

一座牌坊,就是一段历史

夏黄氏节孝牌坊,不仅是一种饰物,更蕴含着的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是中华古老文化的象征之一!愿我后辈夏氏一族继续秉承“孝悌忠信”的夏黄氏精神为我大云阳做出奉献!愿我夏黄氏节孝牌坊秉承的“孝悌忠信”精神在我大中华发扬光大!

(注:孝,指对长辈尽其孝;悌,指其兄弟姐妹相互扶持;忠,指对国家,单位,企业忠于职守;信,指信用,对所有人言而有信)

据说喜欢关注和转发的人

越活越年轻,

人缘越来越旺,

财路越来越广!

……

往期回顾

商务合作

■温馨提示:《梯城庭院》推广的内容我们都得到原作者的授权,部分图片可能会采用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者撤销。

■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梯城庭院 微信:tcty2017),未注明文章来源我们将视为侵权。

Hash:178903d3d3bb70b3c787a6a336d67656a1766d1d

声明:此文由 梯城庭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