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祖先陵园雄伟壮观、陈氏宗祠铺满大地
舜帝陵位于湖南省宁远县城南三十公里处的九嶷山,是中华民族始祖“五帝”之一舜帝的陵庙。舜帝陵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分为两个自然院落,九个单体建筑,从外入内有玉带桥,仪门、神道、山门、干门、拜殿、正殿、寝殿、左右厢房、左右碑房和碑廊,三面宫墙环绕;气势恢宏,结构严谨,是我国始祖陵中最高最大的陵,被称为“华夏第一陵”。
据《九疑山志》记载,最早的舜庙建于夏朝,地点在大阳溪,白鹤观前。第二座舜庙建于秦代,旧址在玉琯岩旁,2000年该遗址被发现,01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02年经省文物考古所勘探试掘,确定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叠压文化层最深处约3米。遗址南北狭长,五进,九开间,完全符合古代帝陵“九五之尊”的体制。现在的舜帝庙是公元1371年(明朝洪武四年)由玉琯岩搬迁而来,位于舜源峰北麓,坐南朝北。
如今的舜庙为上世纪90年代重建,共斥资近三千万元,于99年落成。新建成的舜庙占地600余亩,坐南朝北,庄严肃穆,这是国内唯一的舜帝陵墓。陵庙为仿清式,两重院落,四进建筑,由神道、午门、拜殿、正殿、寝殿和陵山(舜源峰)组成。
淮阳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周口市8县1市1区腹心,西临川汇区、 西华县,北倚太康县、鹿邑县,东接郸城县、沈丘县,南邻项城市、商水县。属暖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三次建国、五次建都,李杰说:“中国的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安阳,八千年看淮阳”。
在淮阳龙湖东南南坛湖畔,有一座古今闻名的铁墓,这就是中华陈姓的始祖陈胡公铁墓,陈胡公墓前的石牌坊门楹联就写着:发宛丘巍巍圣绩垂千古;立陈姓绵绵子孙遍五洲。确实,陈胡公后裔可谓是一个了不起的泱泱大宗,陈氏遍天下,淮阳是老家;陈氏九千万,始祖皆胡公。由陈姓分出去的姓氏还有胡、田、王、孙、袁等等六十多个姓氏。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你人生的来处,生命的根源。
3、河南长葛 · 陈寔陵园
陈寔公陵园位于河南省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
如今的陈故村,与豫中地区的普通村庄没有什么区别,但在陈寔后人的眼里,这里是我们心灵的朝圣地,不少迁居海外多年的陈寔后人,经常前往陈故村陈园拜谒祖先。园内松柏森森,大冢之前的石碑上写着“颍川始祖汉太丘长陈寔公之墓”。
陈武帝故宫位于浙江长兴县下箬寺乡,陈霸先是陈朝开国皇帝,史称陈武帝。1994年8月15日,县政府批准重建下箬寺陈霸先故宫。陈武帝故宫原为陈霸先故居,志载:因陈故宫香火兴旺,南朝陈光大元年(567)诏立为天居寺;宋治平二年(1065)改广惠教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立为丛林,俗称下箬寺。下箬寺原为五进大院,占地36亩,四面环水,气势雄伟。
陈霸先,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一生南征北战,戎马生涯,先任广州府中直兵参军,再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通过平定“侯景之乱”,渐进而为王,再受梁禅称帝,建立大陈。陈霸先在抵御外族势力对汉族的迫害方面和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华夏传统文明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陈霸先在行兵打仗、国家治理、为人处世等各方面无不展现出他超凡的人格魅力,他不仅是一代皇朝的开国皇帝,更是流芳千古的贤明圣君。
义门陈故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义门陈氏家族,创造了3900余口、历15代、330余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食、和谐共处不分家的世界家族史奇观,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合居最长、团结最紧的和谐大家族,成为古代社会的家族典范而名动朝野。后宋仁宗在文彦博等重臣上疏建议下,将义门陈人分迁全国72个州郡(144县),分析大小291庄(另加43官庄共334庄)。从此,一门繁衍成万户, 万户皆为新 义门。因此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也成为了五湖四海的义门陈后代魂牵梦绕的梦境家园。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由内城、外城、紫芸阡、西山院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陈俊卿丞相故第
祠堂色彩浓郁
陈文龙墓,位于西湖北山街静逸别墅东侧。陈文龙(1232~1276),初名子龙,字君贲,福建莆田人。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状元。历任镇东军节度判官,崇政殿说书,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因正直敢言,渐渐忤怒了贾似道,被贬官抚州。景炎元年(1276),益王称帝福州,陈文龙再次出任参知政事,一上任就轻而易举地平定了漳浦、兴化叛乱。元军占领广州后,泉州、福州守将纷纷投降。招降使者两次至兴化劝降文龙,均被其焚书斩杀。对军中的议论,文龙道:“诸君特畏死耳,未知此生能不死乎?”由于部下降敌,文龙与家人均被元军抓获。面对凌辱,文龙指腹道:“此节义文章,可相逼邪!”遂被解杭州,绝食而逝。
以史为鉴,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知荣辱;以历史名人为典范,立我族性,壮我族威,扬我祖德,爱我族群,振兴宗族。同时,以此为契机,期望让更多的陈氏族人参与,共同完善陈氏文化历史宝库。
陈文龙墓虽然简陋,远没有同在西湖边上岳庙的辉煌、于谦墓的恢宏,但是这里安葬的是陈氏的铮铮铁骨,代表的是陈氏的精神!陈文龙墓也很幽静,访客极少,墓前铺满了落叶,相比于岳飞、苏小小等名人墓的喧闹,陈文龙的墓更适合你静静地呆一会,缅怀一下这位昔日的民族英雄,感受陈氏先人的英雄气概。
8、广州祠又称陈氏书院,为广东省陈氏的合族祠堂。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十六至二十年(1890-1894年),由黎巨林设计。整座建筑坐北向南, 占地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6400平方米。为三进五间九堂六院大小19座建筑组成。陈家祠以其巧夺天工的装饰艺术著称,它荟萃了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以其"三雕、三塑、一铸铁"著称, 号称"百粤冠祠"。
10、陈氏人口普查统计近九千万,陈氏宗祠处处都有
11、
海南岛最古老的《陈氏大宗祠》,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屹立于民族之林,纵横捭阖,光彩朗照。坐落在文昌市文城镇文东里76号。
迄自先祖在文昌湖山溪梅官桥建立宗祠有245年,其间经历了清朝、中華民國、人民共和國,有三個朝代的崢嶸歲月。
据记载,清乾隆葵已年(公元1773年)大宗祠在文昌湖山溪梅官桥始建名曰"官桥陈氏大宗祠"卒先发起并组织宗亲出了资出力创建的先贤是焞宇公,由诸公父老邀集82支昆季、集资1463文钱、173枚光洋在文昌湖山溪梅官桥头兴建落成,后又在清嘉庆壬申年(公元1812年)和清同治三年(公元1854年)进行修葺和擴建,在宗祠龕殿上立有105位先祖牌。
后因官桥地偏一隔,联络宗亲及祭祖活动等不方便,故于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又再由諸父老商議決定大宗祠遷建文城,並聯邀始祖各支祖后裔共178支,1908位海内外宗亲捐资12714枚光洋,在原文城武营旧址(即现在这块风水宝地)乔建,"陈氏大宗祠"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建造龛殿,上立有夏朝血缘始祖东方圣人舜帝妣娥皇女英一品夫人(五千多年),周朝陶正受姓始祖满溢胡公妣太姬元妃(3104年),汉朝太邱长得郡谥文范实公妣梁氏、张氏太夫人(1800多年)及魏朝、晋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中华民国、人民共和国等不同朝代的先祖(包括九官十八客先祖)共有958位。不仅有文昌地区的还有海口、琼山、澄迈、临高、儋州、定安、屯昌、琼海、万宁、昌江、东方、乐东、白沙、五指山、保亨、陵水等地同宗之部分先祖。又再居祖谱表示海口、澄迈、三亚及徐闻等岛内外十多个市县之部分昆季,也都由文昌派衍出去的。到2018年龛殿上又增加到1086位先祖,因此岛内外宗亲归来寻根问祖,不仅让陈氏家族四时烧香燃烛祭拜祖先神灵,虔诚尽孝,而且讓各支族昆仲歡聚一堂,交流聯歡,和谐融洽。
每逢清明过节世界各地的宗宗聚在此祠堂一起祭拜先祖
海南(文昌)陈氏大宗祠,年年都在这里赞助一批批的大学生,人才代代倍出!
世界分布陈氏人口近九千万,各地陈氏祠堂几万家!
Hash:6a80eb9aeaaf1251f438e6c6757e70d02e099aba
声明:此文由 舜帝英皇皇家集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