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国的宗祠供奉的先祖居然是阿拉伯人?
很多人说,广州是个包容的城市。在这座车水马龙的城市,聚集了为生存而奔波的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但若你认真观察,也会发现于这繁忙的城市中,人们仍旧在繁华褪去后趿着人字拖身着棉T上街,你会看到各种肤色,听到各种语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广州的强大离不开这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可爱的人们。
前些年穿越剧大火之际,关于“穿越”的话题几乎成为大家伙茶余饭后的谈资。许多人都会有这么一个设想:如果拥有一次穿越的权利,你愿意前往哪个国度?最后唐朝以绝对优势高居榜首。思考后也不难得知,唐朝正是以其“海纳百川”的气魄引发众多人的憧憬。而今日,小编则要向各位读者介绍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珠江村的一座宗祠——蒲氏宗祠。这座宗祠的祖宗乃是来自西亚的阿拉伯人,千里迢迢跨越山河来到兼容并包的广州,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 蒲氏宗祠梁上雕花
广州蒲氏有何故事?古人记载广州蒲氏事迹者,以宋人岳坷《程史》最详。日人桑原鹭藏著《蒲寿庚考》,认为岳氏文中所云广州蒲姓,即当今广州蒲氏各房之先世,是古大食(阿拉伯)人,先侨寓占城(越南北部),继而来粤。诸多史学家都认可此说。
族谱记载,广州蒲氏一世祖为玛呿阿,是由其子海达迎养,定居广州玳瑁巷的。广州今天没有“玳瑁巷”的地名,一些学者认为它应当就是光塔路的玛瑙巷。玛瑙、玳瑁,皆用以装饰,而玳瑁与龟类似,龟为近世所忌称,或许因此改名。
海达之子阿呪咾叮( 三世)也住在玳瑁巷,海达的兄弟栢的后人也在玳瑁巷一带居住。此外蒲氏五世祖寿毓和妻子住在蒲宜人巷。专家指出,宜人,为古时妇人因夫及子孙而得之封号,始于宋政和年间。但因巷名过长,故后有删缩。即今光塔路之普宁里。
按家谱记载,六世祖蒲悦山于元末迁至鱼珠炮台旁之珠冈村(即今珠江村)定居,为蒲氏珠冈房始祖,后葬于广州越秀山知府窿,墓今已不存。有关蒲氏碑石拓片现存广州博物馆。
▲ 《蒲寿庚考》
黄埔蒲氏宗祠有何故事?蒲氏宗祠始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重修于1997年。坐北朝南,三间两进,总面阔12米,总进深22.6米,建筑占地总面积271.2平方米。
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墀头有砖雕。地面改铺耐磨砖。前为珠江村下街、地坪、鱼塘,左为珠江村九巷及民居,右为“悦燕别墅”及“珠江村十巷”,后为民居。
▲ 蒲氏宗祠
头门面阔三间12米,深两间6.7米,建筑面积80.4平方米。前廊三步梁。步梁底部雕有花饰,施雀替。四根石前檐柱,两次间虾公梁上置石狮,下施雀替。两次间筑塾台。大门石门夹,石门枕,石门额阳刻“蒲氏宗祠”,上款“同治癸亥(1863)仲冬吉旦”,下款“何聘珍书”,下有两方印刻“何聘珍印”、“琮生”,另刻有“一九九七丁丑年仲冬重修”。木门联上书:
龙从塞北
鳌占川西
后五架瓜柱梁架,两石檐柱。
▲ 蒲氏宗祠后堂
后堂面阔三间12米,深三间10.3米共十三架,建筑面积123.6平方米,四木金柱,石柱础。
明间上挂“光裕堂”木匾,为重修时所造,其左侧挂“宗呈友爱”木匾,落款为“南海里水甘蕉上街本立堂敬贺”,右侧挂“亲义情深”木匾,落款为“广州白云区蒲村怀远堂敬贺”。
左侧墙挂一镜框,内装广州市原市长黎子流题字:“蒲氏宗祠重光万代昌盛”,落款“子流题,一九九八年六月”。
▲ 光裕堂
若是仔细观察牌位上的刻字,也不难看出蒲姓祖先并非汉人。初太祖玛呿阿、初二世太祖嗨哒唲、初三世太祖阿咓咾叮等名字都看得出并非汉人姓名。
而为何先祖为阿拉伯人其宗祠却并无任何异域元素呢?专家在《族谱》上找到了答案:自蒲氏初太祖起,蒲氏四代都娶汉族妇女为妻,世代混血,再加上世居中国,子孙早被汉化。宗祠不具异域特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 蒲氏先祖牌位
龙从塞北 鳌占川西“龙从塞北 鳌占川西“”乃是蒲氏宗祠的大门门联。据村内蒲氏老人说,家族里世代相传,都说蒲氏老祖宗是从“塞北”内蒙古迁徙而至,但来自何国,却是道不清也说不明了。
老人还说,宋时,自阿拉伯地区来广州住在‘番坊’的外国人颇多,史称‘番客’。随着时代发展,绝大多数‘番客’均已华化,融入汉民族当中。如今广州地区唯一有迹可循的旧时‘番客’,乃为散布于南海、黄埔、白云地区的蒲姓族人”。
有关专家称该蒲氏南宋时来华,聚居广州“番坊”。他们在航海、商贸、建筑等方面显示了卓越的能力,尤其在宋元时期,蒲姓族人在粤、闽一带享有盛誉,是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镇光辉历史的独特见证。
▲ 宗祠门联
羊城光塔乃是蒲氏倡筑《甘蕉谱》记载广州蒲氏二世祖海达曾在宋代任“广东常平茶盐司提举,管军千户侯”。 也就是说,蒲海达是负责茶盐专卖的官员。正因为其官署设于广州,所以他将父亲接到这里,并选择了阿拉伯人较为集中的“蕃坊”居住。
蒲氏定居广州番坊,二世而显,且在商贸方面有相当财力,所以海达的两个兄弟能“倡筑羊城光塔”,四世捏咕柏能“特捐巨金”。怀圣寺光塔是广州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也被视作海上丝绸之路在我国的最重要地理坐标之一。
▲ 羊城怀圣寺光塔
提起蒲姓,或许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蒲松龄。但我们不该忘记,曾经有一群外族人在羊城落地生根,为中外文化、贸易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如蒲氏宗祠大门门联所刻“龙从塞北 鳌占川西”,他们从远方而来,在这片异国之土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
声明:本文编撰推送属非商业行为,如涉及著作权问题,请著作权人或著作权持有人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3461003623@qq.com(本QQ为工作号,不加好友),我们将妥善处理。转载请注明转自“黄埔文化遗产”(ID:hpwhyc)。
Hash:d5be60bf654b4c22d71f0961df13cb467d1de3a8
声明:此文由 黄埔文化遗产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