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非遗丨无论多少次,总能在常山找到新的惊喜

无论多少次找,总是能在常山找到些新的惊喜。尝过了常山的鲜和辣,览遍了常山的山水与奇石,现在又深深迷上了常山非遗文化。常山历史悠久,连带着,常山非遗文化也有些别样的风采,纸面上看总是不得要领,但许多东西记下来,就是在心里生根。日后触景生情,总会懂的。

/喝彩歌谣/

喝彩,就是讨个好彩头。无论时代如何改变,在中国人心中,造房子、买房子永远是天大的事。

遥想漫漫农耕时期,脸朝黄土背朝天农民,要早生多少华发和皱纹,才能依靠微薄的收成,累筑起一座遮风挡雨的屋宅。

知晓了过程的艰辛,也就能理解人们为什么会以盛大的喝彩,来庆贺上梁的时刻。

“日望金川千张帆,夜见沿岸万盏灯”,至今保留的球川三十六天井等古韵民居,见证了常山自古物阜民丰。多少楼台烟雨中,也就留下了多少高亢激昂的喝彩歌谣。

斗转星移,在今天的“柚都石城”常山,依然代代相传着喝彩风俗。毕竟,这是代代常山人血脉中的传承。

2014年,常山喝彩歌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桥十番锣鼓/

十番锣鼓,始于明,盛于清,是创于京师而兴于江浙的民间吹打乐种。常山新桥十番锣鼓是在明代十番锣鼓曲的基础上,吸收了具有衢州地区特色的婺剧内容而形成的一种独特民间音乐,流行在常山县芳村镇新桥村、横山路村等地。

新桥十番锣鼓以其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音乐魅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它也保留了自身的文化内涵,保留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特魅力。

而今,新桥十番锣鼓还在许多民间红白喜事等活动中演奏,每逢春节、中秋和庙会期间,民间更是会广泛地组织起来自娱自乐性演奏。

以锣鼓段、锣鼓牌子与丝竹乐段交替或重叠进行是新桥十番锣鼓的主要特点,根据其所用乐器的不同,可分为“清锣鼓”和“丝竹锣鼓”两大类,只用打击乐器演奏的为“清锣鼓”,兼用丝竹乐器演奏的称“丝竹锣鼓”。

2012年6月,常山新桥十番锣鼓与余姚十番等一起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武当太乙拳 /

武当太乙拳在常山民间落地生根的过程带有一种武侠传奇色彩。

19世纪之初,常山县辉埠镇才里村(原宋畈乡坪山村)有一户宋姓人家世代耕读习武,到19世纪中叶,家主宋志高已是远近闻名的武师,其子宋作宾考取了秀才,成为文武双全之人,宋作宾儿子宋步青在习武上更加显出超人一等的天赋。一门三代,皆为“武痴”。

与武侠小说中掉入悬崖、碰到传说中的武林前辈、习得盖世武功的经典套路不同,“武林前辈”是自己落难到宋家的。20世纪初,一位年事已高的道士被宋家人迎进门。

在常山城区中心有古十景之一“武当别峰”。据《县志》记载:“客有自均州(今湖北省均县北)来者曰:‘此吾乡武当峰,昔阴君升仙之所,尹喜栖真之地也’”因此取名武当别峰。古时,山顶有文峰塔、半闲亭、集真观,山半有元关门等古建筑群,集真观内原有“武当行宫”匾额一块。这样的记载,与当年武当山道士来常山云游一事颇为吻合。

/ 洪式斋公拳 /

常山洪氏斋公拳,原称“新庙洪氏斋公拳”,又称“洪家拳”、“彤弓拳”,是清光绪年间,同弓乡关庄桥新庙洪姓斋公(在寺庙里管香火的人)传授的一种实战武术。2015年被列入衢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洪氏宗祠里时不时会传来热闹的练拳声,阵阵呼喝声越过徽派风格的马头墙,跟着微风奔驰在空旷的田野上,迸发出一种野蛮生长的气势。

洪拳就像这片地上长出的稻子,关键是你怎么去收获。

丰厚雍容、秀泽悦目的文字间,有百年的武术基因在激荡。曾孤独沐浴风雨的老砖墙外,用于竖立旗杆的石臼,依然坚固不朽,古井的泉水似乎依然甘冽,它向后人昭示着曾经的繁盛与强大,又像是在期盼更风生水起的未来。

/ 猷 辂 拳/

輶辂村,是个位于常山县新昌乡八面山下的偏僻山村。据1988年版的《衢州地名志》记载,该村古时交通极为不便,仅有一条牛路可供通行,故原名“牛路村”,后因“輶辂”二字在方言中与“牛路”同音,又不显粗俗,因此更名为“輶辂村”。

輶辂拳并不是一种拳术,而是在輶辂村中严家、谢家、李家、刘家、鄢家等大姓,代代相传的本家拳。经过数百年的研习、传承,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扬光大,被统称为“輶辂拳”。

拳谱曰:“拾柴子午要吞归,分金滚剪快如飞;忽然一棍从上下,树皆等风自然回。”輶辂拳强调出拳速度讲究腿法、腰法和身法,和许多传统武术一样,看似简单的扎马步,就要从小练起,坚持多年。

和练武的讲究之多相比,传武给谁,也是个大学问——輶辂拳绝不是任何人想学都能学。旧时的说法,是不传冲动易怒、面相“眉毛打疙瘩”之人。世事变迁,尽管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这些说法早就被淘汰,但“輶辂拳不传无德之人”的讲究依然被一代又一代的拳师恪守。

輶辂拳的各门派,几乎都有传承创新的佳话。在这些关于知恩图报、救人危难的历史故事中,“德”的分量最重。按照各姓家谱上的记载,原先移民到輶辂村的乡民们虽有习武之风,但几次外来的高手指点,帮助輶辂拳有了极大的提升。

谢氏輶辂拳得益于一次赶考途中,在箬岭与一位出家人结缘,掌握了不少实战技击套路,由此便以文功见长。而严氏輶辂拳,是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严家冒险收留了被称为“金彪”的太平军勇士,并为他养老送终,“金彪”就把自己在战场上历练出的一身武艺传给了严家子弟,并由严维旺、严樟水等人代代相传,也形成了硬桥硬马的特点。

我们往往不懂得时间的意义。过去寻找常山历史的痕迹,可能会是古色老街上的一砖一瓦,可能会是热气蒸腾里的菜色味香,但又何尝不在这些涌动着历史的常山非遗文化里呢,我们通过这些非遗文化看到常山的过往,也能在这些非遗文化看到常山的未来。

Hash:d46a2fcc1a183dbc07c3367a123ba5456892d81f

声明:此文由 常山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