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一座郡王大墓,只出土一件随葬品,专家却称“收获巨大”

现代的中国考古史,同时也是一部发现“盗墓”史。如今的考古队挖到的古墓,基本上都是被古代盗墓贼们洗劫过多次的空墓、残墓。由于盗墓现象由来已久,致使现在的考古队不得不面对这样残酷现实般的考古问题。然而即便如此,由于古代盗墓贼们普遍急功近利以及某些大墓的防盗技巧高超,也让考古队在挖到不少被盗过的古墓时,依旧能够收获不错!

上世纪80年代初期,考古队在山西太原晋源区的王郭村,发现了一座一千六百多年前的豪华大墓,墓主为北齐时期青州东安郡王娄睿。刚开始在考古队探测到此墓的墓坑大约有五六百平米之大时,队员们一个个都感到振奋不已,期待出现第二个马王堆。

然而很快便令他们失望了,考古人员刚挖到封土层时,就发现了六七个大大小小的盗洞。在考古挖掘工作中,考古队最不愿见到的便是盗洞,因为有盗洞的出现就意味着此墓有过被盗的经历。

考古人员强忍住心中瞬间形成的巨大失落感,经过一番深挖后终于打通进入到了墓坑内,结果如他们所料,诺大的墓室内空空如也,只见地上到处是盗墓贼洗劫留下的漆器瓷器和陶器的碎片。

此墓的墓穴修建得十分豪华,光墓道都有20多米长,建有六个墓室呈墓道两旁排开。“要是没有被盗,指不定会出土多少的珍贵古文物呀!”看着恢宏豪华的墓坑,考古人员无一不发出这样的感慨。

不过,既然耗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本次考古挖掘,怎么着也得将整座地下墓坑地毯式搜罗一遍,哪怕是找到几件普通的陶器也好有个说法一些。

然而还真就“皇天不负苦心人”,就在考古队对各个墓室进行清理时,无意中在侧墓室旁甬道坑内的土层里翻出了一尊“陶牛”。这是一件用红陶烧制而成的雄牛,大约有40厘米高,埋在地下上千年依旧完好无损。

红陶牛的造型无比雄健,牛头微微抬起显露出一股昂扬向上的霸气,两个长长的犄角直立冲天,充满斗志。这是考古史上头一次挖出如此大、雕工如此精湛的陶制家畜,它充分地展现出了南北朝时期烧制陶器业的发达,以及工匠雕刻技艺的高超。因此,考古专家直呼“本次考古虽只出土了一件文物,但收获却无比巨大!”如今,这尊红陶牛为山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Hash:034718d6e662fadaa02234d2dfaa872714577a25

声明:此文由 文化常识大全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