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的名义,传承张山头红军墓群的革命薪火

它们是没有名字的,三块青砖,一个编号,一根红飘带,就标记了一个墓冢;它们又是有名字的,历经90载的漫长等待和1290个日夜的考证,它们拥有了响亮的名字——张山头红军墓群

张山头自然村隶属于武夷山市洋庄乡小浆村,方圆1000多亩的茂密竹林就是这1343座红军墓的安息之处。在这青青竹林之下的方寸土地,长眠着红军先烈的英魂。曾参与墓群考证工作的原武夷山文物文化遗产管理所所长赵建平说:"这些不到20岁的年轻人,人生刚刚开始便长眠于此,他们是一代布尔什维克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实景证明。"

为了让这些无字丰碑"重见天日",一代代人不懈努力,他们将对红军的崇敬与怀念凝聚成一股精神力量,还原先烈的历史足迹,传唱不朽的革命史诗。

张山头红军墓全景

唤醒竹林深处的"武夷魂"

7月17日,福建人艺术剧院与中共武夷山市委宣传部联合创作的红色题材大型原创话剧《红军·1343》在武夷山市首演,现场座无虚席。

"这是一场荡气回肠的演出,是对所有演职人员的一次洗礼。"导演傅蕾评价说。演出的前一天,她带领平均年龄只有22岁的主演们到洋庄乡张山头红军墓群祭奠。"面对长眠在这里、和自己年纪相仿甚至更年轻的无名英雄,我们有责任也有使命把他们的故事演绎出来。"

第一次到张山头创作采风时,傅蕾独自走在队伍的最后,她静静聆听风吹竹林的声音,感受这里的肃穆气息。剧组排练时,她让人挂上一条横幅,上面写着"发扬红军精神--燃烧吧,少年!"她说,演员们只有燃烧自己,才能感受当年青年们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

历时18个月,《红军·1343》诞生了。这部取材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夷山张山头1343座无名红军墓群的话剧,讲述了1934年的闽北苏区,在闽北最大的红军中医院所在地张山头上,工农红军在缺医少药、断粮断盐的情况下,捍卫信仰、坚持革命,与当地百姓共甘苦的故事。

《红军.1343》演出现场

当看到剧中老区人民为了不泄露红军行踪,留下革命火种,不得不忍痛抹去碑铭、拔除墓碑,用生命阻击敌人这一幕时,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罗永胜被深深感动了。虽然知道剧中场景只是艺术创作,但他依然能真切感受到当年军民的鱼水深情--是什么让热血青年奋不顾身,是什么让穷苦的村民为红军献出最后一碗米、一把盐?

这种情感也留存在张山头村民杨学文的记忆中。今年66岁的杨学文早已退休,跟着儿子住在市区。每个周末他都会来张山头走走,有时一住就是几天。他已经习惯于在山里往来巡视,有时遇到游客还会为他们引路或讲解。"张山头的每一座房屋都是一间病房,每一位妇女都是一名护理员。"杨学文说,"我的奶奶曾是红军洗衣队的一员,爷爷是熟识中草药的乡医,曾协助红军看诊。村里的老一辈几乎都为红军服务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在闽北率先建立苏维埃政府,开展反"围剿"斗争,先后划归闽浙赣苏区和中央苏区,是闽北革命的策源地和闽北苏区首府。1928年上梅暴动后,张山头成为革命大后方,设立红色医疗点收治伤员,1931年改建为闽北红军中医院。据当地村民说,当年战事最为激烈的时候,送往红军中医院的伤病员多达1000人,村民自发组织担架队、洗衣队,家家户户都是住院部。如今,这些老宅仍有村民居住,一直以来,他们对红军的感情从未改变。

张山头红军中医院旧址

杨学文说,村里人小时候就知道山上有墓,却一点也不害怕,因为大人们都说,这些是好人,是保护我们的人。干农活时,村民们都小心翼翼,生怕破坏墓冢,每逢清明都会扫墓祭奠。得知消息后,自2016年起,武警福建省总队南平支队执勤三大队官兵自发守护无名红军墓群,帮助村里改善设施,助学留守儿童,为村民巡诊,与村民结下深厚情谊。每逢官兵到来,村民们就像祖辈们对待红军那样,拿出红薯、鸡蛋招待他们,用淳朴的方式延续着这段由来已久的军民鱼水情。

武警福建省总队南平支队执勤三大队官兵祭扫张山头红军墓群

为了永不忘却的红色记忆

从只有当地村民知道,到广受外界关注,张山头红军墓群的勘察保护之路颇为曲折。从2010年全国革命遗址普查开始,杨学文就为此多方奔走,他直接找到了时任武夷山党史研究室主任罗永胜。罗永胜来到张山头查看时,车胎被高低不平的石头划破了,只能徒步上山。"这里没有路,等到爬上去已经是中午一点了。"在拍照取证之后,闽北红军中医院和张山头红军烈士墓群被武夷山党史部门作为全国革命遗址上报。

"当时我军的红色医院就设在崇安张山头,这是一座高山,周围是密密的树林,只有几十户人家,风景优美,十分安静,是个疗养的好环境。"红军中医院在方志敏烈士的夫人缪敏的回忆录中有所记载。1931年4月,方志敏率领红十军第一次入闽作战,从江西入闽沿途取得了11场战斗全胜的战绩。当时,方志敏曾到张山头看望伤病员。然而红军墓的佐证材料几乎缺失,且因年代久远无从查证,因此,张山头红军墓群当年并未列入全国革命遗址名录。

2015年,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为制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路线图,派人到张山头了解情况,作为洋庄乡挂点领导的武夷山市政协副主席金文莲陪同考察。当走到山中一个相对平缓的坡地时,看到眼前成片的低矮墓冢,有的甚至已被杂草淹没,金文莲数度哽咽:"想到80多年前他们牺牲时还是个孩子,如今在这里无人知晓,连个'名分'都没有,我的心就揪起来了。"

当晚,金文莲彻夜难眠,曾经当过记者的她立刻写了一篇新闻报道向媒体投稿,但收效甚微。她又发挥政协职能,将其作为社情民意信息上报省里,终于在2016年5月迎来了武夷山"张山头疑似红军烈士墓群核查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

随着勘察工作的深入,清点的墓冢数量不断增加。当1343这个数字出现的时候,在场考古人员的心情已经无法用"震撼"来形容了。但一切还没有结束,只要红军的身份无法被确认,就无法为这些为国牺牲的人正名。

三块青砖,一个编号,一根红飘带,就标记一个墓冢

另一边,作为领导小组下设材料组的组长,罗永胜也努力通过查找资料获得有价值的线索。在翻阅了6万多卷、100多万字的史料,走访了28位革命"五老"后代,完成了25份笔录后,罗永胜和赵建平都认为,当时国民党进行封锁"围剿",战事艰难,而红军医疗条件极差,伤员死亡率较高,牺牲的重伤病员只能简单就近掩埋,未留姓名。从1928年至1935年,在张山头的东坑头、瓦窑、墓坪、黄泥潭仔四大片区千余亩山林中,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红军墓葬群是很有可能的,他们的身份应该是闽北红军、红十军、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战士和苏区干部、赤卫队员。

2016年5月13日,东坑头红军墓碑的发现让核查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看到严重风化的石碑上还能依稀辨认出五角星和"红军墓""三一年立"的字样,金文莲热泪盈眶。至此,张山头红军墓群正式得到认定。随后,战壕、练兵坪等遗址和遗迹一一被发现。在福建省和南平市、武夷山市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张山头无名红军墓群的保护、申报、宣传等工作陆续开展。2018年9月,张山头红军墓群被列入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被国务院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人员用撒面粉的方式辨认石碑字样

英雄放心未来有我

从2016年开始,每逢清明,张山头红军墓群前都会举行庄严的祭奠仪式,寄托对先烈的崇高敬意和无限哀思。洋庄乡党委书记张杰说,祭奠活动在武夷山市已持续了5年,去年清明在线上开展"张山头云祭奠"活动,吸引了1.3万名青年干部参加。

2020年清明节,共青团南平市委、共青团武夷山市委组织机关干部、学生团员、青年志愿者、团员青年代表等50余人,到张山头红军墓群举行祭奠英烈活动。在墓前,大家齐声诵读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相信的,朋友!"

共青团武夷山市委组织团员青年清明祭扫张山头红军墓群

武夷山二中的高一学生杨深伍哲将这个场景写进了作文。他写道:"他们的年纪和我差不多,但我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他们却已经早早地为祖国献出了生命,就连墓碑都没有名字。"去过张山头之后,他真正理解了课文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含义。2021年6月,武夷山二中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共青团武夷山市委开展的"小小红色讲解员公益培训班"活动,共有16名青年学生成为红色志愿讲解员,杨深伍哲也是其中一员。今年8月,他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共福建省崇安县委、苏维埃政府机关驻地黄墩村进行了首次讲解。他说:"每一次我都带着感情讲,希望用这个方式向先辈学习,向先烈致敬。"

共青团武夷山市委书记叶维沁是武夷山市小小红色讲解员公益培训的组织者,她说,在此之前,很多土生土长的武夷山人都不知道有张山头红军墓群,包括她自己,这让她更加坚定了要做张山头红色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的决心。今年4月,她利用参加中央团校线上培训的机会,再次来到张山头红军墓群,出镜拍摄了近6分钟的短视频,并将其作为"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讲述百年党史故事党性教育实践教学作业,向全国的团员干部宣讲这座特殊的红军墓群。

6月25日,为增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效,共青团南平市委、共青团武夷山市委组织机关干部前往洋庄乡开展主题党日暨主题团日活动。全体人员前往张山头红军烈士墓群、红军墓碑亭等遗迹遗址参观,向革命先烈默哀、鞠躬。同年4月,共青团南平市委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南平市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推荐评选工作,张山头红军墓群被授予"南平市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成为12个"南平市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之一。

张山头红军墓群纪念碑

2021年年初,《张山头红军墓群保护利用规划》的通过,为张山头红军墓群的保护画好了蓝图。除了保护好红色资源,老区苏区的发展也成为洋庄乡的头等大事。依托闽北红军中医院遗址的历史资源和优越的生态资源,"红+绿"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应运而生。截至目前,洋庄乡获批中央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预算内投资1200万元的张山头闽北红军中医院项目,规划建设红军步道、中医院陈列馆、送军连廊、半山茅草亭、红军索桥栈道等景观节点及基础配套已经基本完成。同时,乡里制定了《洋庄乡红色文化小镇建设实施方案》,以大安、坑口、小浆三个村的红色经典景区为点,串联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洋庄乡红色文化小镇建设,发展红色旅游。张杰提出,洋庄乡将从绿色产业上发力,今年计划以张山头村100亩荒山为基础,与企业共同建设红军中医院配套项目"红军百草园",未来将发挥村民擅长运用中草药的优势,通过种植中草药,融入中草药识别、初加工体验等观光农业内容,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

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就像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中所期望的那样:"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守好红色阵地,传承红色基因,为子孙后代留住珍贵的革命历史资源并将其发扬光大,才是对革命烈士真正的告慰。

编辑:石雨 王晶

Hash:c23d4d70c586bf80d9a3bf4ff87fa7e98e974b0a

声明:此文由 中国青年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