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因何称之为有龙之地?酃县改为炎陵县又足足推迟五十余年?
4
有
龙
之
地
酃
县
谜
西
汉
酃
县
未
解
之
谜
宋
代
酃
县
与
史料记载
酃(líng)县,地名,在湖南省,历代以来所指并非同一县域,而是有过一个演变过程的。根据史籍记载,西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始建酃县,汉代之“酃县”属长沙郡(见《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在今衡阳市东及衡南县一带,至东晋并入县治在湘江西岸的临蒸县。而自南宋起沿用七百余年之“酃县”,汉代则属长沙郡茶陵县,史称“长沙茶乡之尾”,至宋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始析茶陵之康乐、霞阳、常平三乡设酃县,至1994年又因“邑有圣陵”炎帝陵而更名为炎陵县。从汉代再往上追溯,我们发现,汉代之酃县,与耒阳、嘉禾、安仁、茶陵等富含神农文化色彩的地域相毗邻,在上古时代同为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重要活动地区,在春秋时称“宠”(即“宠”)或“庞”(见谭其骧《中国古代地图》、《史记·越世家》等)。《说文》曰:“宠 ,尊居也,从门龙声。”从字形结构和《说文》的解释看,“宠”、“庞”和“酃”,都是神灵之域,被称为雷电之神的居地,亦即龙的居地。而结合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生平来看,我们可以发现,炎帝是因龙感应而生,故又称神龙氏,实则是龙图腾的化身。正因为此,他活动过的这一地区被称为“宠”、“庞”和“酃”是很有道理的。炎帝神农氏的崩葬之地“长沙茶乡之尾”,与汉代之“酃县”同为炎帝神农氏重要活动地区,又同属长沙郡,在南宋建县时借用被称为“龙的居地”的古“酃县”之名,也确实是顺理成章之事。
酃县(今炎陵县)。明嘉靖《衡州政府志》谓“取古酃县为名”(西汉时曾于今衡阳市区东郊置酃县,东晋时废);清乾隆《酃县志》谓今县城有酃泉,因以为名。《水经注》谓因县东有酃湖,水可酿酒而得名。
古属荆地,汉代属长沙郡茶陵县,史称“长沙茶乡之尾”。西汉至南朝陈为茶陵县地。隋为湘潭县地。唐复为茶陵县地。南宋绍兴九年(1139)为茶陵军地。宋嘉定四年(1211)析茶陵之康乐、霞阳、常平三乡置酃县。初属衡州,后属茶陵军。元属衡州路(府)。1914年~1922年属衡阳道;1937年、1940年分别属第五、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9年属衡阳专区;1952年属湘南行政区;1954年属郴州专区,同年划安仁县云秋、草坪、大鹏三乡来属。1959年(一说1956年)与茶陵县合并,1961年复置酃县,属湘潭专区,1968年属湘潭地区。1983年后属株洲市。1994年4月5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55号)同意酃县更名为炎陵县。
传说
正因为“酃”字的这一特殊含义,炎陵县至今流传着很多与“龙”密切相关的地名传说。其中最富神话色彩的一个传说就是龙王井的故事——相传远古时代,有一次山洪暴发,到处是一片汪洋,县南九十余里的龙潭,有九条龙乘着山洪水势向北游来,其中一条小龙,因迷恋县城一带的风光,在这里逗留了一些时光。当它寻找同伴打算离开的时候,又被峻峭的笔架峰挡住了去路。山洪慢慢退去,小龙无法藏身,它只得施展神力,穿地而入,到衡阳的酃湖而出,再游入湘江找到它的伙伴同归东海。从此,小龙的入地之处就成了一口泉眼,被称为酃泉或醽醁泉,俗称“龙王井”。这也是龙王井之水与衡阳酃湖之水相通的由来。酃泉之水冬暖夏凉,清甜可口,用泉水酿出来的酒醇香纯和,回味绵长,被称为“醽醁”,曾被当成贡品朝奉宫廷。清人李朝事曾以诗歌咏古酃县八景之“醽醁泉香”,诗曰:“醽醁泉源寄市城,澄清不受物嚣樱。金望仙露欣同质,玉涧芳流可并声。受福已知占井汲,濡膏靡尽羡渊泓。个中不减湘兰味,肯教时人识米精。”
衡阳酃县古城遗址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衡阳市郊酃湖乡酃湖町,西汉置酃县,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十年废。1952年被发掘,城址东面为老茶亭,南为胡家台,西靠排渍站,北频耒水,面积20万平方米[1] 。经考古发掘,故城呈长形,城侧周围有便河,城墙用黄土堆砌而成,残高4,宽5左右。城基土层中有绳纹大瓦片、绳纹小简瓦及印纹硬陶坛罐残片等。城址内有陶片,汉代铜瓦板瓦,陶器有盆、壶、罐、钵,另有铁剑、铜渣等[1] 。
酃县遗址西面、北面残存高低不一的城垣和低洼的护城河;城墙的夯土层中,夹有绳纹板瓦、筒瓦和印纹硬陶残片;存有筒瓦、板瓦、瓦当、和盆、罐、壶、钵等陶器残片;城西的象山上,几乎等距离地突兀着三座小山峦,似埃及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一样,站在山峦上便可俯瞰整个城池;城址东面的耒水河岸边现留下一大缺口,为当时东城外的一座码头,起着县邑商业与军事物资的吞吐功能。
酃县故城遗址的保护范围:以遗址外缘为起点,四向各至10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0米处,保护范围为22万平方米。酃县故城是衡阳市区目前发现最早的一座古城址,它拉开了衡阳建城的序幕,是衡阳城市之根,是衡阳城市之魂,对于研究衡阳市的演变史和发展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衡阳雁去无留意,酃县故老有传承
衡阳城区最早的县治在江东,即古酃县遗址。这里处于酃湖边,耒水即将汇入湘江的末端转弯处。楚国的船队曾到达这里,2000多年前的城墙不久前还可见。不过后来的城区却转移到了湘江西岸。
衡阳城区为什么会西移?郭建衡接受“湖湘地理”采访时分析,古酃县处在耒水冲积平原,北有耒水,东有酃湖,每逢发大水就被淹没,限制了城市的发展。
后来分出古酃县的一部分和蒸阳县(公元25年承阳改名蒸阳)一部分,建立临蒸县,县治位于湘江西岸、石鼓书院附近,蒸水和湘江合流处。日后衡阳城就是在临蒸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古代的衡阳城有城墙,原先衡阳城基本上就是环城路包围的一带范围,背靠湘江,到石鼓书院已经是城北郊区了。
直到清同治年间(1862-1875年),又在城墙外修外城,城区范围延伸到了南边的回雁峰前。此前1000余年,衡阳的城区一直没多大变化。
到本世纪初,衡阳的城墙对城市扩张是一个障碍,于1925年开始拆除,到衡阳保卫战(1944年)前夕基本拆完。
现在的酃湖水面大概千把亩的样子,被隔成一块块的渔池。历史上记载酃湖水面最宽的时候是“周匝四十三里”,还有记载“阔可三十里”,最小的记载是“周回三里”。这是由于耒水冲击时而淤塞,人们时而治理的缘故。小水入大水时都有湖来调节水势,衡阳的蒸水入湘处有团结湖,雁栖湖,耒水入湘处就是酃湖。酃湖背靠五马归槽群山,面临广阔的酃湖平原,耒水婉转飘流其前。我最喜欢酃湖的寒烟春雾,飘香夏荷,成群秋鹭,平原冬韵。这里的湖光山色与江景,历代引来了许多骚客诗人。晋代文学家庾阐就喜欢在这里饮酒赏景,与友人围坐湖洲,斟酌酃渌美酒,凝望天边的烟霞。他于中兴三年(388年)来湘东郡作官,三月三日同友人于酃湖曲水流觞,作《三月三日》:心结湘川渚,目散冲霄外,清泉吐翠流,渌酃漂素濑,悠想睽长川,轻澜渺如带。在远古的汉晋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什么会以这个湖为县名叫酃县,是因为这里的山水美景。还有个原因就是这一汪清澈的酃湖水能酿出尚好的酃渌美酒,香醉天下,朝贡天子。在历代的史册中,唐诗宋词里永远弥漫着阵阵的陈香。读着这一首首酃渌酒诗会让人醉得酥软舒畅,三日余香。
沿酃湖东北走一百多步就到了汉晋时代的酃县故城,耒水在此转了个“几”字形的急弯。潮水一阵阵地冲刷着故城的泥土(文化层)。若不施以保护,故城遗址不久会永远消失,到时候去哪里寻找我们这座城市的根!故城址是块300米见方的台地,上面是稻田,水塘菜地相杂,俯首可拾汉晋碎陶。故城东靠耒水,南北西三面尚存护城河地势。城中靠耒水边有个大缺口,可能就是以前水门的正城门,门口有宋时建“古城庵”遗址。
公元前202年在此设酃县,属长沙国,汉之前就无史可查了。建国初期在这一带周围发掘了许多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群,证明汉代以前这里也非常繁华。三国分天下,这里以湘江为界,东属吴国,西归蜀国。蜀国在湘江西岸蒸水入湘处(今草桥旁)置临蒸县。吴国酃县依旧,并于酃县设湘东郡,取湘水以东之意,晋至南朝宋齐梁陈不同时期管辖六至九个县。晋代三国统一,隔条湘江不可能还设两个县,于公元395年把酃县并入临蒸县,湘东郡也随之西迁临蒸县。酃县存世近六百年。到了隋代,统一废郡改州,废湘东郡改称衡州,县称衡阳。
站在城墙上,远眺耒水,放眼酃湖平原,总是让人产生遐想。多少年前这里帆船密布,人声马嘶,街市井布,候门深森。晋武帝司马炎与左相(文臣)张载最爱的就是这里的酃渌美酒,二人一唱一和,一杯一诗,千古留名。宋明帝刘彧是个会享受口福的人,在这里也享受了一些时日。梁元帝萧绎曾在这里饮酒著文,他本是个文人,不该作什么帝王,落得个亲手把自已一生所著十万卷书付之一炬。大将吕蒙勇中有谋,智取零陵。零陵太守郝普不愿归附,其友人邓玄之在酃县为官,吕蒙先说服邓玄之,与其同谋,终于不费一兵一卒,零陵顺利归降。
快马加鞭吧,大晋天子急着等酒喝呢,“飞轻轩而酌绿酃,方双辔而赋珍羞”。
酃县改为炎陵县足足推迟五十余年
(中华民国二十年九月二十八日《酃县民报》)
众所周知,酃县是1994年改为炎陵县的。1993年7月24日,县人民政府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将酃县更名为炎陵县的请示》,经国务院批准同意,1994年4月5日民政部下达了民行批(1994)55号文件。
其实,早在民国二十九年(即公元1940年),当时的民国县政府就向湖南省政府动议改为炎陵县,并且在省政府第241次常委会上进行了讨论决定。不知何故,这件事没有下文。但是,当时的《酃县民报》报道了这一大事。
黄陵县原名为中部县,因县北桥山有黄帝陵而得名,1944年改为黄陵县的,如果当时炎陵县的更名顺当的话,那比黄陵县还早了3年呢!
附:中华民国二十年九月二十八日《酃县民报》
湘省府二四一次常会,长衡划为四县,酃县更名炎陵
湖南省政府,于本月十九日召开常会,临时动议第五案载:“拟将长沙划为长沙、善化两县,衡阳划为衡阳、清泉两县,以便治理,当否请公决案。委员兼民政厅长陶履谦提决议通过分县均以图内蓝线为界”。又讨论报项第十四案载:“奉交酃县政府呈请将该县更名炎陵县一案应否照办请公决案?委员兼民政厅长陶履谦提,决议通过”。
来源:大美炎陵
Hash:98f6b8c3560d9822c971f2e0f828705309181c97
声明:此文由 炎陵生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