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大桥,曾在建成89天后被茅以升炸毁,让百万国人免于战乱

在古代,中国有着“桥的国度”之称,尤其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许多桥梁的设计都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将建筑艺术相结合,雕琢装饰,那时中国桥即便利交通亦装点河山。而在近代,中国却因桥而受到了多个国家的嘲讽,中国始终没有一条自己建造的公铁两用现代化大桥。

直到1937年9月27日,中国终于有了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

然而,在钱塘江大桥建立成功的第89天,为了抵御日本的进犯,大桥的设计者茅以升忍痛炸掉了这座桥。

造桥

1896年,茅以升出生在江苏镇江的一个有名的书香世家,他的祖父茅谦,在清朝时中过举人,是镇江名气远扬的学者。或许是从小受到书香门第的书香气息的熏陶,茅以升自幼才思敏捷,酷爱读书并且善于独立思考。

他6岁时被父亲送去私塾读书,一年之后又送去小学,9岁那年又进入江南商业学堂学习,并且去的每一个学校都因优异的成绩和乖巧性格而深受老师的喜爱。

茅以升的梦想萌发在他10岁那年端午节,家乡举办划龙舟比赛,人们都跑去那座文德桥上观赏比赛,而茅以升因为肚子疼在家中休息,结果却听到了文德桥坍塌的坏消息。

由于桥上人太多,桥承受的压力太大而轰然倒塌,导致多人被水淹死或被桥身砸死。那时刚满10岁的茅以升就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建造出最结实的桥。

茅以升为了这个梦想做出了不懈努力。在学校的时候,茅以升整天钻在图书馆里,需要有关桥的书籍文章,并且将它们摘抄在记录本上;如果遇见有关桥的图画,也会剪贴或者临摹下来。

1916年茅以升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康奈尔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并且成功被公费保送到康奈尔大学桥梁系,并且是以第一名的资格。

茅以升到了美国后,像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孩童,被美国的工程建造深深震撼。美国里各种各样的图纸让他眼花缭乱时不时就拿出小本本描绘摘抄。

他疯狂的汲取知识,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康奈尔大学,茅以升仅花了一年时间就拿到了硕士学位,成功毕业。

茅以升深知,只凭自己现在所学的知识是无法实现自己的造桥梦的,于是他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

最终,他的写出的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引起高度关注。他也因这篇博士论文被授予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和“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引起国际一片哗然。

回国造桥

博士毕业之后,茅以升毅然拒绝美国一家公司给出的丰厚工资待遇以及实验资源,他毫不犹豫回到祖国的怀抱,多年在外的寒窗苦读,终于有报效祖国的机会了更重要的是想在自己的祖国实现自己的造桥梦。

然而事实是当时国内资源根本比不得国外。国家一缺资金资源,二缺人才技术,暂时根本无法实行茅以升的造桥梦想。茅以升只得再次将造桥梦埋于心底。

同时,迫于生计无奈以及当初的老师推荐,24岁的他回到母校当起了工科教授,开启教学育人,在这十几年间为祖国培育出了很多年轻工程技术人才。

就这样,一直到1934年,茅以升的造桥梦才突破了土壤,发出了嫩芽。上级指示为了打通浙赣铁路和沪杭铁路,要求在钱塘江上造一座大桥。

茅以升得到消息后,毅然辞去教授职位,临危受命,担任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隐藏于心底多年的梦想终于得到了实现的机会。

此时的茅以升刚刚38岁,接手项目之后,不顾风霜雨雪,每天都坚持在一线奋斗。工程的每一寸质量与每一分进度全部交由他审核,小到连一颗22毫米的铆钉都不放过。

钱塘江江水湍急加上江底暗潮涌动,泥沙混杂,建桥圆梦之路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他并没有因困难的出现而气馁,恰恰相反,他涌起了从未有过的劲头。他采用“浮远法”、“射水法”、“沉箱法”、等克服了造桥中的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并且为以后造桥留下了珍贵经验。

当时中国科技尚不发达,解决了工程中的80多项技术难题,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1937年,9月26日凌晨4点,钱塘江大桥上迎来了第一列火车的灯光,茅以升知道,经过近5年的日夜努力,多年以来的造桥梦终于实现了。

在这之前,中国还没有一所属于自己造的公铁两用现代化大桥,这件事一直是我们的耻辱,但就在火车驶来的那一刻,耻辱被洗刷了,

中国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大桥!

据当时铁路局数据统计,大桥通车不到三个月就抢运了大批民用、军备物资等,强有力地支援了前线的抗战将士,为前线作战提供了物资支持。

可好景不长,日本人逐步南下,

南京来的丁教官告诉茅以升钱塘江大桥必须炸掉!起初茅以升坚决反对,因为钱塘江大桥的建成是实现了茅以升多年以来隐藏心底的一个梦,更是多年学成归国后回报祖国的礼物。

但是最后丁教官握拳说到:

“修桥不易,但是这座桥不能留给日本人!”茅以升心中五味杂陈,用力锤一下桌子,斩金截铁的说出一个字:

炸!

丁教官知道茅以升心疼这座桥,于是设计的只需要炸毁五孔钢梁即可,以后还可以修复,但茅以升却说:“要炸就炸彻底!不能给日本人修复桥的机会!”随即在设计图上将十四号桥墩圈了出来。

1937年12月23日,日军进入杭州,当天下午5点,茅以升忍痛亲手炸毁了仅仅存在89天的钱塘江大桥。这钱塘江大桥自建成到炸毁的虽然不足三个月,但是却挽救了100多万军民的生命。

将钱塘江大桥炸毁的那天晚上,茅以升在书桌前写下了八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随即携带钱塘江大桥的图纸,向后方转移。

复桥

抗战胜利后,1946年,茅以升终于听到复桥的命令,他满怀兴奋的申请亲自主持修复钱塘江大桥。

这次修复时间花了七年,1953年,钱塘江大桥终于再次通车。通车那天,可以看出茅以升的眼中满含泪水,扶栏杆的手微微颤抖,是激动更是喜悦。

茅以升修建的钱塘江大桥,修成于硝烟弥漫的年代,与国泰民安之时再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运物资,保军民,在和平祥和之时,推发展,促经济,为我国的交通事业立下不朽的功勋。

钱塘江大桥从1937年建成距今为止已经有83年了,曾经于2000年的时候更换过公路桥的桥面板;2015年的时候进行过一次修复,主要是修复正桥十六孔中的两孔。负责进行日常维护的工程队队长也表示:钱塘江大桥自通车以来,至今没有经过大修大整,桥身上的每一颗铆钉都很牢固。

1989年11月12日,中国桥梁之父、钱塘江大桥设计者茅以升过世了。

“立志为桥,归国为民,奋斗作桥,以身渡人”这是茅老先生一直说的话。为祖国建设而努力奋斗的人我们从未不敢忘记,我们更要学习茅老先生真挚的爱国情怀,从此发奋读书,立志报国,为祖国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Hash:f8d50b28820a22fcfe356a82203f36fa1c8d9048

声明:此文由 清风渡口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