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名为“白活”的怪房子,闹市之中,有茶有诗,有故事 | 寻城

每天在城市奔波的你,会不会觉得每天生活的节奏,和这座城市的交通一样,过分的拥挤?

闹市中心的这条古村,每天都发生不一样的事,会遇见不一样的人。

走进这座奇特的房子,或许,能让拥堵的日子来点诗意。

旅行坐标 #日本

CityWalk #黄埔古港古村线

图 | MuaTrip原地旅行

文 | 哈先生

图文原创,转载请联系

黄埔自古富人多。

自一口通商,黄埔古港古村成为“天子南库”,富人们开始在这里修祠堂,建家塾,买地造园,风格各异的民居,散落在村中各处。

所谓繁华看尽,归于平常。

时至今日,日新月异的广州城,千年古村成为市中心的一部分,有一座奇特的房子,收藏了一个名为“白活”的桃源

■ 1:30 p.m. 瞎逛:“梳式布局”

避开喧嚣的黄埔村口人群,路过北帝庙,拐入惇慵街。

人群变得越来越少,古代小镇的格局,越来越清晰。

村中巷道错落有致,分别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八个字命名的水塘,颇有深意。巷子两侧,民居分立两旁,一个院落套一个院落,又有“冷巷”贯穿,即所谓广府乡村的“梳式布局”。

“惇慵”这两个字,搭配颇有深意,惇指敦厚,慵指困倦——村里第一大姓冯氏,在这条世代居住于此的街巷,展现出与世无争却勤奋实在的性格。

路过淡雅古朴的姑婆屋,不远处即能认出这幢风格奇特的建筑——旅日华侨楼。

在日本楼相遇,遇见不一样的故事。

■ 2:00 p.m. 喝茶听曲,有心思

许多的城市人,一直在寻找“远方”——却往往忽略了原地,也有一处处隐秘的小景,可以把日子过成诗。

日本楼经过修复,如今不定时开放,可以喝茶听曲,享受优雅。

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出精品。

一曲 《凤浦 · 此行彼歌》响起,村中风流事,如今化成诗。

凤浦 · 此行彼歌

词 戚干舞

在此处看彼处,童年是遥远的美好

植物昆虫河流器物泥巴

在彼处看此处,现实是切近的慌张

恍惚匆忙猜忌烦乱迷茫

跋山涉水寻梦,寻不回来时路

身心相隔眼前,倒映凤乡

不一样的观望,似是而非的故乡

此时此刻迷乱,未来何处

人生匆匆,沧海茫茫

叹息你我,岁月蹉跎

思念失念,失念思念

斯人忧忆影

此行彼歌穿行,凤浦遗风耳畔

故水依依祠堂悠悠守候

■ 2:30 p.m. 回味故事

日本楼里,曾经住着两位日本的新娘,她们分别是两代冯氏的妻子,温柔贤惠,美丽端庄。畅想当年这座房子发生的故事,旧人不再,故事依然在流传。

如今几乎每一个的黄埔村人,都能够把冯氏二代人的故事娓娓道来:

到日本留学的冯作平,娶了日本的妻子后,回国为爱妻修建的这座三层高、日式风格的小洋楼,为儿子和妻子提供了乐活之地。日军侵华,冯作平的日本妻子亮出天王宝刀,避免了村里的杀戮成为“平安村”。

故事还没有结束,冯作平的长子冯国洪留学归来,又娶回另一个日本妻子。妻子还有了一个村里人耳熟能详的名字“陈四妹”,相夫教子,热情有礼,一直到千禧年间才高龄离去。

日本楼依然完好,两代日本人在此生活过的痕迹,在屋子里流传,记录那些年蹉跎却精彩的岁月。

■ 3:00 p.m. 看书写字

日本楼经过主人泰哥的翻新,保留了原有的味道,增加了书墨的香味。

科技时代下,许多曾经留存美好的书籍都被人们所遗忘。在这个百年的老房子内,终于可以留存一丝的宁静,享受近在咫尺的阅读美好。

20平方左右的空间,展示了日本楼新主人泰哥从各地收集回来的书籍和手工艺品,可以细读欣赏。

此外,房子里有不少的墨宝,不妨提笔,在日式和风的房子感受禅意,静心写字。

■ 4:00 p.m. 发呆,登高,看楼

小楼不高,却暗藏一个小天台,在此眺望,可以充分体会日式建筑的雅致。

日本楼的平面为倒“凹”字形布局,两边各有狭小天井。院墙及大门由红砂岩砌筑,有拱券、涡卷、线脚等细部,很靠近日本近代建筑风格。

日式建筑,深受中国唐代建筑风格影响,又以当地强烈的好奇心和对外文化的宽容兼容吸纳,发展成自己的建筑特色。

室内,被称为“隐居之所”或“城市中的山野隐居处”的和室,被认为是通往“冥想之路”的入口。在天台这种非常有限的空间里,细节的变化极其丰富而复杂。

在天台发呆,看那新旧搭配的光景,看村里发生的日常,与昔日繁华的时光,那平行时空的对比,甚是有趣。

在这里,通过简单与复杂的对立统一,为人们在虚饰繁杂的都市生活中创造出一片自然的天地。

● 如何报名参加黄埔古港古村线CityWalk?

Hash:67eb7256c6a5a85856dfed5697e2a37cd3dd3d56

声明:此文由 MuaTrip原地旅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