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株洲最美古桥,能走一走看一看都是福分!

古诗有言“小桥流水人家”,有桥的地方自然也有人家,有人家就会有故事。在株洲范围内,不少古桥都有着神奇的传说。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看一看古桥,听一听故事。

1

罗正坝桥

300年沧桑容颜不改

罗正坝桥桥长约28 米,宽4 米左右,中间有个跨度较大的石拱,两边各一个小一点的辅助石孔,外形典雅端庄,造型优美,据说是市区古石桥中唯一保存较好的多拱古桥。

桥亭里有碑文,上面有对罗正坝桥的修建及募捐方面的记载。因为碑文找不到,资料缺乏,对于罗正坝桥修建的确切年份,似乎难以确定。有说明末清初的,也有说清代的。2012年11 月,罗正坝桥被公布为株洲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桥的南端立有一碑,上面写的是建于康熙年间。

关于罗正坝桥,还有一个美妙的传说。

相传,那时桥梁不通,村民很不方便,于是请工匠修桥。村民的艰难,感动了天上的神仙,神仙于是下凡来帮忙,做事时还在,吃饭时却悄悄走开。所以修桥的时候,总是每天有100个工匠施工,却只有99 个人吃饭。后来大家好奇地去寻找,发现离桥不远的山崖上,有一行直通天上的脚印,这才知道少了的那位不是凡人。

因为这个传说,罗正坝桥在当地百姓那里,也被称为“神仙桥”。

2

三搭桥

曾为三地百姓过往的必经之路

三搭桥是一座石桥,位于白石港的上游。桥面宽有两米,两边修有水泥护栏,桥长约50 米,由一座双拱桥、一段堤坝和一座石板桥组成,整座桥共有三个拱,其中两个半圆形,一个方形。只有从云龙大道往下看,才能同时看见这座古桥的三个拱。方拱的桥基部分是水泥修建,而双圆拱则更多保留了麻石块的桥基。

为什么有一个方拱?并且两个圆拱连在一块,与方拱却有几米左右的距离?当地居民听先辈们讲述,这座三搭桥原本只有一个拱,原来仅有一个拱的三搭桥,遇到涨水,桥就像变成了水坝一样,排水不畅,周边农田容易被淹,后来当地人捐钱捐物,集资在三搭桥边多开挖了一条河道,为了道路畅通,在新增河道上再修建了一座双拱桥。它变成三拱桥,是出于泄洪的目的。

3

大坝桥

227年前的桥墩时常会露出水面

大坝桥桥下两个方拱,是座两搭桥。长十几米,双车道宽,钢筋栏杆的尽头有根指示牌,两个箭头分别指向两岸,一边三搭桥社区,另一边龙升社区。

在《中国对联集成·湖南株洲卷》中有一则株洲才子与岳麓书院的小故事,大坝桥就出现在故事中。

清朝乾隆年间,有钦差大人来到湘潭马家河(即今天的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镇),他看着湘江上往来的船只,吟出了一边上联:“河里来货船,蜜七桶,油八桶,七七八八。”正巧这时一位卖菜的挑夫走过,听到这个上联,没多想就接道:“路边卖青菜,葱九把,韭十把,九九十十。”钦差大人听了点了点头,心想,这里连菜农都能应对,实在是不简单。而后,他过了河不觉来到了清水塘一带,这时肚子饿了,就走进一间酒家准备吃午饭,进门前,要店家拿出笔来,随手在店门右边写了一联:“清水塘,清钱打清酒,清清楚楚”;等他喝完酒出门一看,不知道谁就把下联给对上了,上面写着:“大坝桥,大人做大事,大大方方”。这位大人连连称赞,继续北行,来到长沙跳马百世桥。

当然,这位大人还出了几边上联,都被身边的民众对了出来。回京后,他如实禀报皇帝。乾隆皇帝非常高兴,认为湖南确实才子多,就下旨在岳麓山重新修建了岳麓书院

4

太平

太平军路过而得名

太平桥始建于什么时候,现已无法考证。相传因为出了湖湘第一贤人、孔夫子的名徒言子游,龙头铺声名远扬。明清年间,皇家命人修言氏宗祠,完工时剩余款项则在龙头铺河上修一条连接株萍官道的石拱桥,取名望虞桥,因为言子游死后葬在江苏常熟虞山。

清末,当地人重新修葺望虞桥,恰逢洪秀全北上攻打长沙路过此地。他骑马立在桥上,看到桥下河水凶猛,长沙、湘潭两县一水相隔,两边民风淳朴风景又好,就随口问一个送茶过路的伙头师傅:“此桥叫什么桥?”伙头师傅回答“以前叫望虞桥,现在又新修,还没有定名”。洪秀全说:“我们是太平天国的军队,路过此地,要使天下百姓共享大平,这座桥,就取名太平桥!”从此之后当地人就将此桥称为太平桥。

太平桥桥面呈梯形,高出平地丈余,用石梯铺砌,桥宽一丈五尺。两边上桥为石梯,有石雕扶手,中间是缓坡车道,中间碾出很深的车槽。桥顶平整如坪,行人上桥可驻足小憩。桥洞可过小船,乘船进入龙头铺河水面,远望桥洞,如同放大的金盆或者日月。

5

醴陵渌江桥

为省内保存最好的石拱桥

石拱桥是湖南现存数量最多的古桥,醴陵渌江桥则为我省保存最好、跨度最大的石拱桥。

渌江桥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原为浮桥,于1925年10月改建成现在的公路桥。1986年被列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网友zd695219 摄

该桥为10 孔石拱桥,长186.7 米,宽8米,桥中部架引桥连接状元洲。渌江桥曾被誉为民国湘东第一桥”,康有为题桥额“渌江桥”3 字,傅熊湘撰并书《渌江桥碑》。2002 年,醴陵丁水生写的长篇历史小说《慈善大侠》,主要讲的就是民国慈善家陈盛芳捐建渌江桥的史实和传奇故事。

6

攸县重兴桥

为我省现存最早的砖石混合拱桥

攸县重兴桥是我省现存最早的砖石混合拱桥,2009 年,攸县文物普查人员在当地石羊塘镇谭家垅村发现该桥,后被列市级文保单位。

据同治版《攸县志》记载:重兴桥,县西,距县25 里,宋宣和六年(1124)由保宁仁勇禅师倡建,明洪武元年(1368)沈氏重修。攸县文物普查队现场测量表明,重兴桥由主桥和引桥两部分构成,全长56.9 米,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当地老人称,此处原有一条古道,路面用红石铺筑,一直是攸县较为重要的交通要道。新中国成立后,因另辟石羊塘渐渐隐失于田垅丘岗之间,重兴桥基本闲弃。

Hash:ff647be8d75239a86712dad6a56736f7f30d69d6

声明:此文由 韵动株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