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湖口北门街上谕亭,它承载着300多年的人文历史!

湖口人知道上谕亭

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它存在的意义

上谕亭是一道石刻的咸丰皇帝圣旨

时光的交替

至今近三百年,

承载了湖口厚重的人文历史

清代时,湖口县城分五坊:朝阳坊(东门外至胜利小学);中团坊(胜利小学至老人事局);义井坊(老人事局至西门);明伦坊(成德岭一带);孝感坊(北门街)。在孝感坊(北门街)内,曾经有一座辉煌的建筑“上谕亭”。为清朝乾隆五年(1740),知县赵作霖建造。

关于知县赵作霖,古籍中有记载“雍正甲寅(1734)来莅湖口。新文庙、复义学、枭江上盗数事,尤于士气民风大有裨益。在任六年,仁心实政,鸡犬不惊。忧罢,士民建去思祠,饞碑钟石而饯之。颂声溢于街巷。新令尹缵祖嗟羡之,起谓曰:荣哉,请受我拜。遂下拜……”。说的是赵作霖任湖口知县时深得民心拥护、爱戴,民风淳朴,后任知县接任时下拜以表敬佩。

方斌 摄影

当时的上谕亭,亭前有门,外立木屏风,立文武官员驻轿下马碑二块,中间为亭。每月初一和十五为宣讲之日(朔望宣讲)。亭为宣讲上谕之地。后有大殿三楹,张榜上谕,前为陛,东西有朝房,四周有围墙。整个上谕亭规模宏大。

方斌 摄影

“宣讲圣谕”。是指乡县衙依法制每月朔(初一)、望(十五)日,各地方官员召集官民定点宣讲《圣谕广训》,以示统治者对教化的重视。早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亲自撰写“圣谕六言”。清承明制。康熙帝更加重视教化工作。亲颁“圣谕十六条”。整个“宣讲圣谕”时间为30分钟。内容涉及孝敬父母、遵纪守法、讲求诚信、邻里和睦、道德礼仪等方面。

据史料记载:每月初一、十五两日,八点至九点。众人将香案、圣谕牌、旗幡、钟鼓等安放妥当。知县和官员衙役前往大门外,先拜圣谕,行三跪九叩大礼。而后听众按尊卑长幼次序排列,百姓环绕周围。由知县开始宣讲,讲正、讲副协同解释。宣讲完毕,拜送圣谕,官员人役回衙,绅士百姓始散。

知县赵作霖建上谕亭位置,位于现在北门街四十×号,入口右侧约100米处,与汪家巷为邻。

(网络配图)

咸丰四年(1854),上谕亭在于太平军的战斗中,夷为平地。历时一百一十四年。

太平天国起义,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运动。从广西金田起义到天京沦陷,时十四年。攻克城池六百余座,纵横十八省,席卷半个中国。这次运动在湖口活动时间长达十年,并曾改湖口县为九江郡,改九江府为江西省。与清军进行了大小数十战。最著名一场战役,为咸丰四年十二月战斗。战斗指挥者:清军是钦命办理军务的主帅曾国藩太平军指挥作战的是24岁的青年将领翼王石达开。

(网络配图)

咸丰四年,太平军西征军在湖南失利,武昌沦陷。田田家镇败退。曾国藩率领湘军水陆大军一万七千余人,大炮数十门,战船四、五百艘沿江东下,企图收复九江、湖口,进而夺取安庆,直逼天京。石达开从安庆昼夜兼程赶到湖口,部署兵力。派从安庆调来的老兵一万多人增援湖口、九江,派遣能攻擅守的林启荣、李兴隆等守备九江,以秦日纲、韦俊、陈玉成驻扎九江北岸的皖鄂交界地区,以抗击北岸的清军。派胡以晃、罗大纲等驻守湖口。

(网络配图)

曾国藩能在长江自由出行主要依靠几百艘大小战船互相配合,而太平军的水师大都由民船组成。石达开为弥补不足,下令陆军紧贴江岸扎营,岸边修筑堡垒,水师船只紧靠江岸停泊。在湖口对岸梅家洲、城东台山遍筑土城,安装炮位。营盘之外设置木桩、竹签,宽十余丈。在鄱阳湖通往长江处设置水卡,水卡是运用巨大的木排浮桥和铁链铁锚组成,一头系在石钟山岩石缝隙上,一头系在鄱阳湖对面梅家洲。

(网络配图)

咸丰四年十二月,曾国藩出动全部水师和部分陆军对湖口水卡发动猛烈攻击。水卡、木排、炮船上和石钟山躲在岩石缝隙里的太平军展开奋力抵抗,猛烈回击,炮丸枪弹如撒豆落入清军战船。经过八小时血战,曾国藩以伤亡四百余名的代价突破水卡。以萧捷三、段莹器等湘军将领率轻便战船一百二十余艘,水兵三千余名,闯入鄱阳湖。石达开下令堵塞湖口水卡,将湘军水师堵成两截。一半关入内湖,一半留在江外,太平军集中优势兵力,用火猛攻外江水师,烧毁湘军大型战船四十多艘,击毙湘军将领史久立等,夺得曾国藩帅船。没收全部文案。曾国藩羞愧难当,欲投江自杀。

(网络配图)

迫使湘军从湖口一直退到九江江面。曾国藩后来回忆这场战斗说:“于是水师有外江内湖之分……炮震肉飞,血瀑石壁,士饥将困,窘若拘囚,群疑众侮,积泪涨江。以求夺此一关而不可得,何其苦也。”

(网络配图)

咸丰十年(1860),平息战乱后,彭玉麟修复石钟山毁坏建筑。重建上谕亭于石钟山北端。两脊重檐,木质结构,顶盖琉璃瓦,周围八根石柱,故又称八角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的石碑。石碑周围为九条浮雕青龙,盘旋于石框之上,精雕细刻,栩栩如生。石碑四周四根木质立柱围绕。石碑正面碑文为皇帝准曾国藩奏请在湖口建昭忠祠的上谕全文”咸丰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奏上谕:曾国藩等奏:湖口、九江建立祠宇,请饬地方官春秋致祭一摺,着照所请。所有江西湖口石钟山上建立水师昭忠祠,九江府建立塔齐布祠,现在将次工竣,即著各地方官照各府昭忠祠之例春秋致祭,以褒忠节,该部知道,钦此”。背面为“上谕亭”三字。正、反二面都是曾国藩手迹。因地方狭窄,仅仅建亭,亭门与殿等未恢复。

上谕亭迁址石钟山后,原址一百多年来,在此位置建北门街土地庙(通济门土地庙)。一度香火旺盛。以后土地庙倒塌,陆续被周边居民建房所用。

方斌 摄影

二十一世纪初,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捐赠曾国藩巨幅铜像一尊,立于石钟山上谕亭北面空旷地带,居高临下,凝视一望无垠的鄱阳湖。以示日夜思念他的湘军水师。

近年来,在上谕亭曾国藩铜像前,立碑石数块。有曾国藩箴言碑“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梁启超为曾国藩立序碑石一块。以及曾国藩家书碑石二块。

(网络配图)

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网络配图)

曾国藩一生以圣贤为榜样,曾经写下“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对联以铭心志,时时刻刻用“慎独”来反省自律,坚持“笃实”做事、“坚忍”做人的为人处世准则。他不仅身体力行,还经常在家书中告诫弟弟们:“贤弟此刻在外,亦急须将笃实复还,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日趋日下也。”至于坚忍功夫,曾国藩可算修炼到了极点。他说,“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苶然自馁也”。曾国藩一生写了1400多封家书,其中绝大部分是写给他的四个弟弟和两个儿子的。这些给子弟的家书对曾氏家族家规的建立、家风的形成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网络配图)

上谕亭,从清乾隆五年(1740年)建于北门街,至太平军(1854年)战事摧毁,到咸丰十年(1860)再建于石钟山,至今近三百年,承载了湖口厚重的人文历史。

方斌 摄影

此文为湖口老街情怀第15篇。

本文作者简介:邹胜军,湖口职工收藏协会理事。文革出生,居老街50年,医学世家。热衷挖掘、收集、整理湖口人文地理,勤于文字耕耘。

本文鸣谢杨赤宇老师、董望先老师、胡斌楠老师、健康湖口。

1、编辑人员

Hash:29a75ba8bee54d3722a0a40a5c17e653985b5b11

声明:此文由 湖口在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