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建党百年|百名巾帼宣讲员讲好百年党史故事㉞
1921-2021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百年风雨路,奋进新征程,为传承红色基因,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引领广大妇女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黑龙江省妇联以“龙江薪火巾帼学堂”为平台,启动开展“百名龙江巾帼宣讲员讲好百年党史故事”宣讲活动。
回顾历史 珍爱和平
主讲人 ★ 董静
今天,因为我们热爱和平,所以我们回首战争,回顾历史,珍爱和平。
东宁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边陲,古时以其地居宁古塔东部而得名。东宁有着厚重的红色文化积淀,是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最后沦陷地,是远东战役第一枪打响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战役最后终结地,同时也是日军残害、强迫中国人民充当劳工的罪证遗址——东宁要塞的所在地。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我国东北地区饱受着日本法西斯铁蹄的践踏和蹂躏,居住在东宁的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纷纷团结起来,奋勇杀敌,抗击日寇,涌现出“反日会”、“抗日同盟会”等多支抗日救国组织以及周保中、李延禄、胡泽民、于明智等抗日英雄,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保卫了这片土地,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安宁的日子,他们的英勇事迹和民族精神,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东宁人,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东宁要塞的抗联英雄园,园中的雕塑群是二战时期坚持在东宁地区与日军英勇作战,并立下卓越功勋的22位国际主义英雄和抗日英雄。中国国民救国军总司令王德林就是其中之一,王德林原名王林,1875年出生在山东省沂水县徐家洼子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895年,20岁的王德林逃荒来到东北,当过伐木工、农工。九一八后,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王德林在中共党员周保中、李延禄等人的帮助下,宣布成立了“中国国民救国军”,他担任总指挥。1932年至1933年间,他指挥所部在延吉、宁安、穆棱、东宁一带,与日军展开一场场激烈的战斗,重创日本侵略者。1933年1月9日,日军第10师团第8旅团第39联队由绥芬河向东宁进犯,驻守在东宁地区的国民救国军总司令王德林率部奋勇阻敌。但因伤亡惨重,弹尽粮绝,不得不撤入苏联境内集结休整。一月十日,16时20分,东三省最后一座县城——东宁沦陷。
这里是东宁勋山要塞的炮台口,该要塞遗址是整个(东宁要塞)要塞群中小型的一处,总占地23.6万平方米。要塞遗址由由地面、地下两大部分工事构成。地面工事一般会设有碉堡胖、战壕、反坦克壕、机枪阵地、野战阵地等遗址。地下工事设有作战指挥室、通风口、排水渠、浴室,等等。生活作战设施十分完备。它的地面、地下工事相互连通,形成火力交叉网。
当年日军为何要在东宁构筑这样的阵地?他们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目的呢?
东宁与俄罗斯仅一河之隔,距俄罗斯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仅有153 公里,是东方国家从陆地通往欧洲的门户。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绥芬平原,则被日本关东军视为对苏联前哨阵地最理想的战略要地和进攻方向。关东军几次修改作战方案都将东部正面的东宁作为向苏发动进攻的突破口和主攻阵地。日本关东军的作战构想就是:一旦从东宁发起攻击,扼制乌苏里斯克铁路的咽喉,切断滨海边疆区与阿穆尔洲的联系,并随即摧毁苏军港符拉迪沃斯托克空军战略基地,解除对日本本土的空袭能力,就可以达到占领苏远东之目的。为此,1934年6月东宁要塞群开始动工修筑,直1945年基本完工。东宁要塞北起太平岭,南至老黑山七三机场,正面宽180多公里、纵深35—50公里,在东宁边境线205公里地段上,构筑了以东宁要塞、绥芬河要塞、鹿鸣台要塞和观月台为中心的东宁要塞群。东宁要塞群分布广,工事规模大,军事设施全,防御坚固,攻击力强,曾被关东军称之为“北满永久要塞”、“第一国境守备阵地”、“亚洲最大军事要塞群”。
修筑这样庞大军事设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当年东宁的人口不到3.5万人,这惊人的劳动力究竟从何而来?据专家研究调查发现,在东宁修筑要塞的劳工大多来自东北和华北的百姓。日军关东军采取招骗、颁布法令、任意抓捕等方式大肆掠夺劳动力。根据要塞工程量计算,当年修筑东宁要塞的劳工至少达十七万,为了防止机密泄露,在要塞工程结束后,日军将他们全部秘密杀害,只有极少数幸存者。
近些年来,我们在东宁市老城子沟村东北2公里的山岗上,发现了约两万平方米的荒丘,这里就是当年日军集中埋葬劳工的地方。经过多次挖掘我们从劳工坟中挖掘出三具劳工遗骸,其中两具他的小双腿骨被利器锯齐,据专家鉴定他们的年龄都是25——35岁的青壮年。而埋葬在这里的人只是修筑要塞的一小部分劳工,当年修筑核心工程被屠杀的劳工葬在哪里?至今无人知晓。这些事实足以揭示日本关东军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 他们用17万中国人民的生命和鲜血构筑起了一道所谓的“东方马其诺防线”,也为自己挖掘了灭亡的坟墓。
1945年8月9日零时,苏联(远东)第一方面军所属25集团军的先遣支队越过中苏界河,当进至三岔口一代时与当时的日本关东军发生枪战,打响了远东战役第一枪。经18天激战,1945年8月26日18时30分,以斋藤俊治大队长为首日军第783大队901人,从东宁胜哄山要塞当中走出投降。8月30日,东宁地区的残敌全部肃清,东宁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战役的最后结束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虽已远去,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面对纷繁复杂国际形势,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更要懂得居安思危,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本期主讲:董静
汉族,中共党员,东宁市要塞博物馆馆员,从业十余年。曾撰写的文章和论文在国内各类专业刊物发表十多篇,合著有《东宁战事》一书。先后荣获“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优秀讲解员”,“黑龙江省优秀导游员”等荣誉称号。
- end -
来源 | 省妇联宣传部
审核 | 毕彩虹
责编 | 梨月
编辑 | 岳心如 赵雨情
Hash:b72753ae9ec068033461cf489020b651f7be8830
声明:此文由 大东北生活资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