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最美水利人|激扬新时代,谱写水利情

总有一些事让我们心潮澎湃

总有一些人让我们肃然起敬

他们,是平凡的水利

却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他们,是最美的水利人

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

忠诚、干净、担当

科学、求实、创新

的新时代水利精神

任宝学|界河上的水文人

松辽委水文局黑龙江上游中心洛古河水文站站长,技师。

他是松辽委的一名基层水文人,驻守极寒之地,观测冷冽的界河,30年如一日,无论世事变迁,始终如一,不忘初心,坚守岗位。

1987年成立的洛古河水文站坐落在中俄界河黑龙江畔,河流年均封冻170天,最低气温超过零下58℃。建站初期的十几年不通客车、不通邮、不通电,站上通信靠电台。任宝学驻守在这里,一人一站,一呆就是32年。

1988年8月,连续的暴雨使洛古河水文站江段险情不断,任宝学24小时严密监视水位变化,及时报送水情,向村里发出了预警,撤出了所有人员,大大降低了村民的财产损失。

每年开江时,岸边都是厚达几米或十几米的岸冰,每次他都第一个穿上救生衣,腰上系着安全绳,亲自完成观测。1994、1995年开江属于倒开江,水位暴涨,洪水裹挟着巨大的冰块冲上了公路,推倒了大树,淹没了房屋。由于他及时上报并制定了撤离预案,村民都及时撤出了村子,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漠河县政府为洛古河水文站送去了锦旗和慰问品,而任宝学却又把全部慰问品捐送给受灾村民。

30年如一日,扎根基层,任宝学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真正实践了“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就是最美的水文人。

杨海燕|水利战线上的“铿锵玫瑰

中水北方公司副总工程师、设计总工程师。

20多年宝贵的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心爱的水利水电事业,杨海燕为构建中国跨流域调水格局、助推中国标准走向世界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与德国法国日本等老牌国际咨询工程师交流中,她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彰显了中国新时代知识女性的风采。

积极投身“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她作为技术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先后参与巴基斯坦等国家40多个国际水利工程项目的投标、合同谈判及工程设计工作。她为巴基斯坦科哈拉水电站项目成功解决设计遇到的难题,节约工程投资1亿美金。她为苏基克纳瑞水电站成功建设发电水头及单机容量的冲击式机组,提前工期半年以上,并节省投资6000多万美元,为中国企业赢得了尊重和巨大效益。她优化阿扎德帕坦水电站项目设计方案,增加发电量约10%。她还曾被亚行聘为印度LOWER KOPILI水电站项目咨询专家。

积极助推“中国标准走出去”:一是先后参与《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等20余个规范的翻译、审查工作;二是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中国标准改革;三是积极推动和组织中国标准宣贯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申报国家澜湄基金项目“水利水电技术标准推广”,已有2018年和2019年两期获批。2018年组织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孟加拉等6国55名技术官员和专家学者来华交流,致力于中国标准走出去活动。

精湛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工程经验得到国际认可:主持完成巴基斯坦人百年梦想工程“高摩赞大坝枢纽工程”设计工作;杜伯华项目经历了2005年南亚大地震和2010年特大洪水考验;塔贝拉四期工程项目解决罕见设计难题。多次荣获天津市海河杯一、二等奖,拥有国家发明专利三项。结合工程实践发表了多篇论文,翻译11.3万字。

柔弱挑重担,温婉却坚定;芳华二十载,初心从未改!她的姓名在“杨海燕”和“Sonia”间转换,身影在祖国和海外间穿梭,角色在设计、管理、市场中更迭,但是无论异域风景如何变幻,始终不变的是心中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忠诚,对企业的责任,对自我的超越。

邹秋文|用心用情呵护一江清水

江西九江市水利局水资源科科长。先后获得全国水资源工作先进个人、九江市目标管理考评先进个人、九江市水利系统 “创绩先锋”、年度先进个人等。

尽职尽责,勇于担当。在20多年工作期间,邹秋文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服从安排,顾全大局。2017年水利部作出重要部署,全面核查长江入河排污口。此项工作水资源管理部门责无旁贷。邹秋文接受牵头任务后,带领4个小组12名技术人员,顶风冒雨,白天爬山涉水,晚上加班熬夜,现场核查近600个排污口,通过近两个月时间日夜的奋战,顺利完成了现场核查登记工作,核查成果对指导江西省九江市入河排污口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主动作为,在取排水项目技术审查时敢于动真碰硬,对于影响水生态环境安全、不符合水资源管理要求的问题坚决要求优化调整,曾经否定了两个投资近10亿元的化工项目落户。在平时的执法工作检查中,对发现的问题一抓到底,绝不姑息。

尊重科学、求实创新。由于九江市属于丰水地区,水资源管理水平曾一度滞后。邹秋文迎难而上、开拓进取,认真分析九江水资源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尝试和探索。他参与组织的九江市“践行节水护水,畅享碧水蓝天”试点项目获2015年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银奖。在他和科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九江市水资源管理考评获得全省第一名,2018年水利改革发展考核再获全省第一。在2016年6月,九江市代表江西省接受了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现场抽查,得到国家考核组充分肯定,高度评价。

以身作则,热情服务。在2016、2017、2018年度考核中,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工作中,他绝不吃、拿、卡、要,以实际行动想企业所想、急群众所急。为了推进全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他坚持与相关部门的同志一道,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协调解决重大项目涉及取水、排污问题。2011年以来,他帮助协调解决企业、群众反映的水资源问题近百次,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018年为了一个项目能顺利落户开工建设,他上门服务10多次,并多次陪同企业联系协调对口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获得业主和招商部门的高度称赞。

沈腾香|让“难坑”变“富谷”

福建长汀县策武镇政府水土保持工作站副站长, 策武镇南坑村党支部书记。

她是绿水青山的守护者、金山银山的领路人。

20多年来,沈腾香将治理水土流失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带领福建省长汀县南坑村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上,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1987年,沈腾香嫁到南坑村,彼时这里还是长汀县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从农村到县城的路上,沿途的山上少有树木,没有生机。“山光、水浊、地瘦、人穷”是当时生态恶化、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南坑村全村236户1126人,1996年人均纯收入不足600元,因此被称为“难坑”村。

1997年,32岁的沈腾香当选村支书后,摆在她面前的最大任务就是让南坑村脱贫致富。

有思路才能有出路。沈腾香深入村组、农户家中座谈调研,组织全村党员和种养能手到漳州西坑村学习,看看西坑人是如何闯富路的。回来后,她组织干部、党员结合南坑村实际展开讨论,得出“治穷先治荒,扶贫先扶志”的初步结论。沈腾香提出了庭院养猪鸡,能源用沼气,山上种水果,耕地烟稻菜,形成产业链,实施“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的发展思路。

村民们不相信那砂石裸露的荒山能种果致富,沈腾香就带头在苦竹坑山上种果10多亩,在没人愿意去的山上建猪场,发展“猪—沼—果”生态农业。在她的争取下,还成立了“凌志扶贫协会”,推广“协会+农户”机制,为村民提供购买果树苗木、肥料、种猪等生产资金的担保,提供统一的技术服务。

扶贫先扶志。沈腾香从县农业局、畜牧水产局聘请了3名技术人员,专门指导村民种养,还免费选送党员、村干部、种养户参加农函大、农广校学习,每户村民都学到了1-2门种养实用技术。

向生态要效益初见成效,沈腾香又从山林权流转入手,积极引进厦门树王银杏有限公司,投入300多万元,建立了2300余亩银杏生态园,通过“公司+党员+农户”模式,带动全村98%的农户在山上种银杏、油萘等果树。如今银杏年产值就达200多万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保持住了水土,把荒山变成了绿洲,但沈腾香并不满足于此。在她的带领下,村民们还在银杏基地套种了百合茱萸、互叶白千层等作物,从中增收致富,脱掉了“难坑”的帽子,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如今,南坑村山青了,产业发展了,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3万元。

开好了“青山”局,沈腾香又开始做起“大田”文章。她引进了长汀县宏兴蔬菜专业合作社(远山农业),通过土地租赁、入股、互换等形式,引导农户参与生产经营,规模种植大棚蔬菜、草莓等经济作物,走出了一条农业观光和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做好一山和一田,还有一水要治理,南坑村投资600万元建设绿泉水库,既彻底解决农田引水灌溉问题,又充分发挥绿泉水库库面资源,以贯穿全村6.4公里的南坑溪为主线,沿途建设5级拦河水坝、6座跨溪桥、沿河步行道、公园等,溪边实施绿化、美化。与此同时,沈腾香大力实施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带头拆除自家猪场,还建设了10多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对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并清理河道、增加村保洁队伍力量,村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昔日的“难坑”变成了“富谷”,昔日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

钱锋|守住水环境监测的生命线

高级工程师,湖南常德文水资源勘测中心水资源科(常德市水质监测分中心)科长(主任)。

30年前的水文行业,可以说是一个“冷”行业。刚入职水文行业,钱锋被安排到大庸水文站工作,在那个远离家乡的测站里,这位年轻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普通水文工作者的不平凡:远离都市繁华,一年365天,每天必须准时准点到河边进行水位观测;越是下大雨涨大水的时候越要冲到河里测量;对每一份测报数据精益求精……

随着时间的流逝,钱锋渐渐走在了水文业务的前沿,成为水环境监测与保护的前锋。2004年她的论文《多排污口河段衰减污染物的允许排放量确定》在“全国水系污染与保护”会议上交流;同年9月,取得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2009年,钱锋担任局水资源科科长,出任国家认监委认证认可的实验室——常德水质监测分中心负责人。

30年来,她以当好江河湖库水质的守望者为己任,多次成功处置各类水污染事件,快速准确监测,及时通报各方,为确保老百姓安全用水做出了积极贡献。她带领的水资源科承担的监测河段覆盖了沅江下游干支流、澧水干支流、西洞庭湖及省界,监测任务量位居全省第一。

2008年起,常德市水文部门承担了全市农村饮用水源的水质监测任务,2017年又承担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任务。钱锋和她的团队肩负了对全市300多座水库和湖泊水质监测分析评价及近200个农村水厂饮用水检测的使命。钱锋手里出来的水质监测数据是许多人看重的“生死牌”,对来自说情或威胁的干扰,她坚守“质量是水环境监测生命线”的原则,坚持用真实的科学数据说话, 向市政府提交真实的结果,对千千万万老百姓饮水安全负责。

她说:“守住水质监测的生命线,是水文工作者对千千万万民众健康的承诺。”

来源|水利部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END

Hash:c011962ec8cb35c53814ae81dbb9feb7d6ff5346

声明:此文由 中国水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