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221核爆场 : 探秘我国首个核试验基地

1、这里是青海境内我国著名的原子城,它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金银滩草原,总面积1100多平方公里。它是我国建设的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和试验基地,老一辈军工科技工作者在这里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原子城建于1958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均诞生于此,故称为"原子城"。"原子城"也称为"青海221厂"。1995年5月15日退役,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海镇,现为海北州府所在地。2001年,青海原子城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1月,原子城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同时也是国家AAAA旅游景区,现正在申报国家AAAAA旅游景区。

2、在青海,221厂科研基地分为多个地点和场所,今天我们就从这个运输站说起,有人问为什么?一是有利于把我们此行到过的221厂科研基地其中的三个场地串起来向大家介绍,二是最重要的一点,我国60年代在苏联军事专家全部撤走及其困难的条件下,我们的国防科研前辈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行研制成功的首颗原子弹和第一枚氢弹就是从这个运输站装车运往新疆罗布泊的。

3、我们到221厂运输站时,正赶上站里的工人们搬运铁轨,这场面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50、60年代那个艰苦的岁月。

4、这个圆井是个当年建造的“防爆井”,井很深,我从它的回声判断足有近十几米深,据说是当年放置危险、易爆和疑爆物品用的。

5、防爆井井口。

6、同行的nono与英雄列车和工人们合影,倍感光荣。

7、从运输站出来,我们来到了221厂科研基地的爆轰试验场,这个试验场面积很大且有多个地下车间和地下指挥所,图中可以看见爆轰试验场的两名女工作人员身上还穿着50、60年代盛行的“列宁装”。

8、爆轰试验场的地下指挥所门口,钢筋水泥墙上当年的毛主席语录还清晰可见。

9、地下指挥所里摆放着我国首颗核弹和首枚氢弹的模型。

10、核弹模型。

11、地下指挥所部分房间里的陈设还保留着原有工作状态和旧时的科研仪器。

12、50年代的老式发电机。

13、据说有的老机器现在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太神奇了。

14、老式的磁石电话机,这种老式电话没有拨号盘和按键,使用时你只要手摇三圈,接线员就会为你接通你想要找的部门,比起现在的移动通讯确实显得落后,但当时采用的就是这种工作条件。

15、当年的接线员就是用这种老式的电话总机控制台为军工科研基地接通远在数千里之外的中央、军委首长,接受上级指挥指令的。

16、这个地下指挥所的铁门是手工打造的,仅铁门的重量就达近三吨,有着防核、防辐射的作用。别看它那么重,五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开起来仍然比较轻便自如,可见当年的军工科研前辈们的高超工艺和过硬的质量。

17、地下指挥所电报室内的老式人工手摇发电机。

18、地下指挥所墙上的悬挂着当年的宣传画。

19、地下指挥所电报室内的老式人工电报机。

20、老式人工电报机。

21、老式载波机。

22、地下指挥所还专门建造了逃生通道

23、在爆轰试验场,我们走进了为我国国防科研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爆轰墙,整体材料完全采用高标号钢筋水泥建造,里面分别设有几个观察孔,可以直接观察外面的爆炸试验情况。

24、爆轰墙的外面更加耐人寻味、引人注目。这些残留在爆轰墙上的坑洼痕迹是当年在进行小规模核爆之后,很多弹片会镶嵌在爆轰墙这个平面上,军研专家们就用特殊电凿工具将爆轰墙上的弹片取下,结合爆炸的当量、爆轰墙钢板的密度、弹片嵌入爆轰墙钢板的深度等等数据,专家们就能精确计算出此次试验的结果是不是达到了设计要求。再就象我国试验东风21D导弹一样,把刚刚退役的远望四号远洋测量船放在公海上,在东风21D导弹准确击中目标比航母小得多的远望四号远洋测量船之后又被拖回基地进行各种数据的研究测算,从而成功造出了令敌人胆寒的航母杀手东风21D导弹。艾玛,我们的国防军工科研前辈们也真是蛮拼的啊!

25、这一道道残留在爆轰墙上的取弹痕迹,凝结了多少国防科研前辈的心血和汗水啊……

26、

27、

28、在221厂科研基地,我们只逗留了短短两个小时,大家都不舍离去,通过了解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在那样困难艰苦的条件下研制成功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两弹一星的英雄事迹,从而接受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都为祖国的日益强大倍感自豪,为祖国的日益繁荣倍感骄傲。注: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青海省海晏县西海镇,特别提示一下,教育基地仅限于中国公民,绝对禁止外国人进入参观。

Hash:f6d28072eb608ebee0362673d59a23363256f3a3

声明:此文由 阳新风情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