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三山会馆的古戏台上传来当年上海工人的歌声

“打倒孙传芳,打倒孙传芳,拒绝张宗昌,拒绝张宗昌,工会公开成功,工会公开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走进三山会馆,站在那座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古戏台边,你依旧可以听见近百年前,上海工人中传唱的这首“战歌”《倒孙拒张歌》。

1926年中共上海区委秘密组建工人纠察队,准备以工人武装起义推翻北洋军阀在上海的统治,迎接北伐军,这首振奋人心的《倒孙拒张歌》也在上海的工人之间流传开来,提升了士气。“三山会馆是上海唯一保存下来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纪念地,这座古戏台作为三山会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见证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预备党员、三山会馆宣教干部张玉艳望着古戏台说。在和平年代里,我们永远都不会不忘记革命先辈们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的付出……

起义的歌声

走进三山会馆的古戏台,听到这首《倒孙拒张歌》,你会立即跟着哼唱起来,因为这个旋律就是大家从小就会唱的《两只老虎》。提起这首旋律的广为流传,还要追溯到1926年。

那一年,国民革命军举起北伐大旗,时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宣传科长的共产党员邝墉接到一项创作任务——为国民革命军写一首军歌。当时,士兵们文化水平都不高,很多人甚至不识字,冗长复杂的歌词肯定记不住。可是,如果歌词内容过于简短,又很难体现出国民革命军的精神风貌。邝墉下意识地用手指在桌子上打着拍子,他心头忽然闪过一丝灵光,眼前豁然开朗,随即提笔写下歌词,并配上一首现成的曲谱——“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邝墉写好词曲后,立即送给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副主任郭沫若审视,邓演达和郭沫若看后感到十分满意,随即下令印发到各部队,很快在官兵之中传唱开来。随着北伐战争开始,这首歌也就成了《北伐军歌》,后来改名为《国民革命歌》,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迅速克复了大半个中国,国民革命军军歌也越传越广,为宣传革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926年7月底,中共中央发出通告,号召各地党组织动员民众响应北伐军,推翻军阀政权,建立地方人民政府。8月,上海参加罢工的行业越来越多,罢工矛头直指统治上海的帝国主义、军阀当局。”张玉艳说,“此时,不断从南方传来北伐军作战胜利的消息,中共上海区委密切关注着北伐战争的形势,秘密组建工人纠察队,准备以工人武装起义推翻北洋军阀在上海的统治,迎接北伐军。现在我们在古戏台旁播放的,正是当时传唱的以《国民革命歌》为调子的《倒孙拒张歌》。”1926年10月23日,中共上海区委决定发动工人武装起义。

在这里除了这首《倒孙拒张歌》之外,还可以听到“天不怕,地不怕,哪管铁链子下面淌血花。拼着一个死,敢把皇帝拉下马。”张玉艳说:“这是1927年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期间传唱的民谣,在这个民谣背景下的画面则再现了当时第二次起义开始后,在老西门的起义工人、学生与军警对峙的珍贵历史画面。”

革命的枪声

众所周知,上海工人第一次和第二次武装起义都未能取得成功,但留下了宝贵的经验。1927年3月20日,中国共产党决定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21日晨,中共上海区委发布了全市工人总同盟罢工和举行武装起义的命令。三山会馆也是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南市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

在古戏台一侧的阁楼里,陈列了一只皮箱,皮箱里放着几把手枪模型,这是艺术化地模拟了当年怡和纱厂女工党员王根英家宅阁楼。张玉艳说:“第三次武装起义前,特别军委曾将12支手枪交王根英保管,被其藏在家里的阁楼上。”推开古戏台边这间小小阁楼的老虎窗,仿佛穿越了历史,如同与周恩来等指挥员一起,听取训练汇报,了解起义的装备情况。

事实上,革命远比戏台上演的革命故事要残酷得多。就拿王根英这位女英雄来说,1907年她出生于上海浦东,9岁起在外商纱厂当童工,16岁顶替别人名字进怡和纱厂。1924年,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担任老怡和纱厂第一任团支书。领导青年工人反对资方克扣工资的罢工斗争。五卅惨案后,王根英领导工人成立罢工委员会,响应市总工会总同盟罢工斗争的要求,罢工坚持118天,时间之长,为全市之最。不久,被吸收为中共党员。张玉艳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中,她不顾哥哥反对,冒着生命危险,将特别军委送来的枪支和部委秘密购买的弹药藏在家里。第三次武装起义当天,她将武器分发给工人,随着队伍向闸北前进。”中共五大后,王根英与陈赓在上海负责中央特科的情报工作。由周恩来介绍,与陈赓结婚。在秘密战线上,王根英全力协助陈赓的工作,为党中央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营救了大批被捕同志。不过,由于叛徒的出卖,她在上海被捕入狱。在狱中,面对敌人的酷刑和非人的折磨,她坚贞不屈。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周恩来亲自到狱中将王根英解救出来。1939年,王根英在反扫荡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32岁。

胜利的呼声

提起当年三山会馆成为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南市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也有一段故事。

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南市工人经过4小时激战,解除了南市全部反动军警武装,缴获轻重机枪、步枪、手枪等大批弹药,近1000名工人纠察队用缴获的武器武装了自己。至下午5时,南市的起义率先取得了胜利,这一日,整个南市民众一片欢腾,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当天傍晚,南市工人纠察队员集中于华商电气公司(后为南市区大兴街菜场)并准备宿营于该处。后因觉得场地太小,经王荷波同志与福建同乡会负责人协商,决定迁往三山会馆,并在大门上挂起“上海南市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的大红横幅。1927年3月23日,南市工人纠察队2000多人在三山会馆隆重举行“上海总工会工人纠察队沪南总部”成立大会。会后留下300名武装纠察队员入住三山会馆。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总指挥周恩来同志在警卫员杨福林同志陪同下,乘坐云飞出租车前往三山会馆视察。值得一提的是,杨福林后来住在上海,当年他也是个神枪手,能“左右开弓”——左、右手都能用手枪。在三山会馆里,周恩来同志从楼下到楼上亲切慰问南市工人纠察队员,一边握手、一边祝贺,使纠察队员深感亲切、温暖。慰问结束时,周恩来同志在古戏台边的东厢房语重心长地嘱咐:一要在工人纠察队员中建立党支部,加强党的领导;二要在工人纠察队积极分子中发展党员,壮大党的力量;三要武装工人纠察队员,积极开展军事训练,提高队员战斗力……

为了落实起义总指挥周恩来同志的指示,南市工人纠察队总部在三山会馆建立党支部,并规定各单位参加军训人数:500人以上大厂为80人,100人以上工厂为20人,100人以下工厂按实际情况办理。参加军训的武装纠察队员一律蓝布制服,束皮带,制服上佩有白底黑字的纠察队员符号。队长还佩武装带,队长和队员十分神气。每天清晨4时吹号起身,在古戏台前的天井内、广场上认真操练,6时吃早饭,夜晚轮流值班。还要上政治课、军事课,每天过着有组织、有纪律的集体生活。

如今的笑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古戏台走过了那段峥嵘岁月,如今时逢其盛,7月,一台台讲述再现革命精神的传统戏曲在古戏台上唱响,“我们希望借此让观众感受红色经典的艺术魅力,也为庆贺建党一百周年锦上添花。”张玉艳说,“我们在古戏台上听到了《红灯记》为代表的传统红色戏曲经典,也听到了小朋友们带来的朗诵节目《赞歌》,孩子们用真挚而又投入的表演,流淌出对党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珍惜,对成为一名为祖国发展奋斗者的信念与憧憬。”

戏迷们走进这片古戏台,一边听戏,一边也听着张玉艳介绍着这座超过百年的古戏台:“三山会馆是沪上一座保存完好的晚清会馆建筑,始建于1909年。古戏台是整幢建筑的经典之笔,顶部喇叭型藻井,自上而下,镂雕着百鸟朝阳、八仙吉祥、五福拱寿和旧时上海城墙的模型。戏台四周刻有上海城墙模型,还有凤穿牡丹、鱼龙戏珠等木雕图案。古戏台为中国传统榫卯结构,设计科学、工艺精湛,使这个旧时唱戏时的共鸣箱成了极其珍贵的艺术品,达到了实用与美的和谐。当然,这座建筑也是上海唯一保存下来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纪念地……”

如今,我们在古戏台前欢聚一堂,在欢笑与戏曲中重温经典,去感受先辈们在黑暗中的抗争与坚守,去体悟今日成就的伟大,百年的历史烟尘中,总有一种信仰在传承,总有一盏红灯在闪耀。

<<< 相关链接 三山会馆古戏台

城厢的三山会馆,见证百年风云的历史建筑

三山会馆位于中山南路1551号,是上海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会馆建筑,是1909年由福建旅沪的水果商人集资兴建,会馆是旅沪的同乡和同业为了互助而建立的社会团体,三山是指福州城内的三座山,因此得名三山会馆。馆内的古戏台是整幢建筑的点睛之笔,也是上海唯一保存下来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纪念地。

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大本营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是北伐战争时期中国工人运动发展的最高峰。三山会馆曾是“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工人纠察队沪南总部”,作为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重要历史旧址,三山会馆见证了最早一批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伟大理想艰苦卓绝的奋斗业绩,见证了上海工人阶级勇于牺牲、敢于胜利的优秀品质。

点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书香阵阵,活动多彩,豫园这个爱心暑托班有点不一样

老城厢这家工艺品店,不仅亮证经营,老板还是个热心公益的带头人

复兴东路一酒店客房天花板坍塌,睡梦中的母女险遭横祸…

炎炎夏日,跟着周到主播打卡豫园网红书店

编辑丨元宝

图文来源丨新民晚报、上观新闻、学习强国

Hash:f07e29a007e0aa796cb1ceb8ee83598b033e3636

声明:此文由 街头巷尾说生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