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三屠,自由与尊严比生命还要重要
1645年,也就是清军入关的第二年,嘉定(今上海嘉定)民众为反抗满清的“剃发令”,而连续开展三次激烈的武装抗争,最终惨遭清军三次屠杀。
满人入关后,最初对于让汉人剃头一事,是相当谨慎的。1645年五月初九清军攻破南京,弘光帝南逃,豫亲王多铎发布了这样一个公告:剃头一事,本朝相沿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尔等毋得不道法度,自行剃之。前有无耻官先剃求见,本国已经唾骂。特示。
也就是说满洲权贵对汉族男子剃头一事,采取了两种策略,尽管已让北方汉族男子剃了头,但还没要求南方汉族男子也剃头,反而阻止他们私自剃头,甚至还“唾骂”了那些光着脑袋前来投效的无耻的汉族官员。
清廷强制汉族男子剃头的图画
但前朝官员又有几个不无耻?特别是这些归顺了新主子的前朝官员。他们不仅自己主动剃发,以示效忠,为了取媚满大人,还纷纷上书建议立即剃光所有南方汉族男子的头发。
清军此时进军甚是顺利,不仅控制了中原,还控制了东南和西南,自觉大局已定,认为没必要再对南方民众客气了,于是在剃头问题上一改之前的策略,于月6月12日,悍然颁布了“剃发令”,限令十日之内,江南男子无论老幼一律剃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也就是说,想留脑袋就不能留头发,想留头发就得掉脑袋。剃头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我能管你。
但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基本伦理和风俗,断发文身那是古代蛮夷的“陋习”,汉族如何接受?头发的价值几乎等于脑袋,当年曹操的战马踩踏民田,他也不得不“割发代首”,汉人怎肯轻易剃发?
如果“发型”美点也好说,但最早像老鼠尾巴一样
满人擅改国策,在江南推行“剃发令”,别的地方也就罢了,在嘉定城却惹恼了两位豪杰——候峒曾、黄淳耀。在他们的带领下,嘉定人民揭竿而起,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清斗争。
嘉定文化昌盛,多学识渊博、讲求气节之士,侯峒曾、黄淳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尽管他们只是文弱书生,当民族危难之际,却能把节义看得比生命还重,挺身而起,爆发出惊人的巨大能量。
侯峒曾,天启进士,时任弘光朝左通政使,辞而未就。为人正直,为官廉洁,被誉为“南部三清”之一。南京沦陷后,避难于嘉定。
黄淳耀,崇祯16年(1643年)进士,国破前一年登科,不禁哀民生多艰,叹朝纲不振,恨吏治腐朽,发出了“野人叹息朝无人,朝中朋党如鱼鳞”的感慨。此后绝意仕途,隐居嘉定城内西林庵。
换了新主子,江南人民也就忍了,但满人忽然改变国策,要求大家都剃头发,这个可忍不了。也许南方汉人还以为自己会像蒙元时代的“南人”那样,虽位居第四等,但也许会“享受”到与北方汉人不同的特殊待遇。但连这点梦幻也破灭了。
侯峒曾、黄淳耀塑像
6月12日,嘉定附近乡兵,袭击了李成栋的一支小部队,杀敌84名。李成栋连忙去太仓搬救兵,在罗店又被乡兵追杀,伤亡惨重。等他领大军回来,纵兵报复。
17日,侯峒曾与黄淳耀及他们的子弟等人倡议守城,得到嘉定民众的支持。19日,为鼓舞士气,侯峒曾下令在城楼上悬挂一面“嘉定恢剿义师”大旗。同时他们城楼上“集众公议”,决定“划地分守”:侯峒曾父子负责东门,黄淳耀兄弟负责西门,诸生张锡眉负责南门,太学生朱长祚负责北门。诸生马元调(已七十岁)等人负责后勤供给。集议已定,各头领率众在城上日夜巡逻,严阵以待。
古代社会不是没有力量,但向来一盘散沙,只要有了身先士卒的领头人,民众“颇觉鼓舞”,自会“争相执刃以从”。
李成栋扫清外围乡兵,步步紧逼。七月初一,各路乡兵10万余人会集砖桥与清兵决战。乡兵虽人多势众,但毕竟都是平民百姓,拥挤堵塞,毫无纪律,组织和战斗力都较差。李部虽不足五千,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他们分两翼冲杀,乡兵大败。李成栋部入驻娄塘镇,杀害一千多人,并纵兵掳掠。
初三,李成栋汇同太仓清兵将嘉定城四面围住,集中火炮齐轰东、西二门。清兵攻势甚猛,举着软梯直奔城下,城上则以砖石雨还击。守城民众虽然伤亡甚众,但顽强不屈。如果某处城墙被炮火轰塌,民众立即用木料和充土布袋将其堵塞。火炮声终日震撼,地裂天崩,炮硝铅屑落在城中屋上,簌簌如雨。
李成栋围攻嘉定城
在腥风血雨中,灾难终于降临。在隆隆的炮声中,城墙终于被轰塌,清军乘机登城,蜂拥而入。他们从屋顶上奔驰,通行无阻。而城内民众因街上砖石堵塞,不得逃生,只好纷纷投河而死,水为之不流。
侯峒曾此时仍坐镇东门楼,两个儿子跑来问道:“情况危急,我们该怎么办?”侯峒曾说:“现在不过是一死而已,只可恨白白送了一城百姓的性命。”后来,他的两个儿子在孩儿桥被清军杀害。侯峒曾在宣家池(叶池)投水自杀未死,后被清兵杀害。
镇守西门的黄淳耀见大势已去,与弟弟渊耀来到少时读书的西林庵,留下遗书,双双自缢而死。对面墙上染着黄淳耀口中喷出的一片血迹,艳如桃花,灿若火焰。无等法师含泪用笔在一旁写下“留碧”两字。(金庸小说《碧血剑》“忠臣之血三年化碧”之典概出于此?)
守南门的张锡眉,留下绝命诗,携小妾投水而死。教师龚用圆携两个儿子投水而死。诸生马元调,唐昌全,夏云蛟,娄复闻,城破后皆死。
李成栋入城后,下令鸣炮屠城。清军遍布大街小巷,无不穷搜,乱草丛棘也用长枪乱搅。
后来杀累了,就开始搜刮财物,每遇一人,都要他们“献宝”,如果所献不多,就连砍三刀。
嘉定三屠绘画
“三日不封刀”,一连三天,嘉定全城哭嚎之声,惊天动地。悬梁者、血面者,不计其数。骨肉狼籍,遍地皆是。投河自溺者不下数千人。从自西门到葛隆镇,浮尸飘满河面,行船都无处下篙。血污浮于水面,高出数分。初六,李成栋掠夺民船300余艘,满载金帛、女子、牛马猪羊驶往太仓。这就是嘉定一屠。
幸存者回到城里,没有屈服,反而伺机复仇。最终他们在朱瑛的领导下,重新集结起来,开展了反屠运动,处死了归降清军的汉奸和清军委派的官吏。李成栋随即领军杀回,将还在睡梦中的居民杀个措手不及,积尸成丘。这是嘉定二屠。
20多天后,南明总兵吴之番率余部猛攻嘉定城,周边民众纷纷响应,再次杀进城中。不久,李成栋再次整军反扑,把吴之番率领的数百士兵击败,又屠害了近二万刚刚到嘉定避乱的民众,血流成渠。这是嘉定三屠。
自闰六月初,嘉定人民自发抗清,在两个月内大小战斗十多次,嘉定城内民众无一投降,遇害人数在5至20万之间。
今天,在嘉定很多地方还能看到纪念侯峒曾和黄淳耀的遗迹,有侯黄桥、侯黄先生纪念碑,西林寺旧地址有吴玉章题写的“陶庵留碧”碑,在方泰有两黄先生墓地。
吴玉章题写的“陶庵留碧”碑
嘉定民众誓死抗击清军,与其说是为了反对剃发,不如说是为了捍卫生存之尊严。反对剃发只是一个由头,在很多时候,自由与尊严比生命还要重要。
当然,那时南方各地的抗清斗争不止嘉定一地,华夏儿女大义凛然的抗争精神可歌可泣,值得万世传颂。
Hash:e2782f21c9fd66206e8401ae6241938bbf765084
声明:此文由 吕望鼓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