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颗书法巨星的世纪会面,书法史上放射出耀眼光芒

文/一者

文化需要传承,书法作为文化的艺术奇葩也要代代相传,后世向前辈学习向古人学习。学习不能只在书斋里学,还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画旨》中最早提出)。博览群书学习知识,提高文化修养,行万里路走名山大川,访名碑墨迹,开阔眼界,提高人生阅历,同时拜访名师大家得到指点。在古代,印刷、交通局限,学习书法不想现在有便利条件,书法名家基本不可能招生开办学习班,向名家学习也只能登门拜访,怀素拜见颜真卿是史上一段书法传承佳话。

一位是唐楷大家,一位是草书巨匠,相会与文化名城洛阳,是唐代书法史上的一件大事,两颗巨星的碰撞,在中国书法史上放射出异常耀眼的光芒,据说有人前夜观天象,有两颗星斗相碰撞。这次会面对于怀素来说,这无疑促进他书法道路上的自我超越,习书用功固然重要,若有名师指点那更是事半功倍;对于颜真卿来说,能不吝赐教让后辈的学习骎骎日进形成新的动力,精益求精,从老师那里学来的、自己体悟的笔法秘诀得以传承。

怀素,唐代著名草书大家,与张旭齐名。狂癫似乎不分家,唐代两位草书大家被后世并称“颠张狂素”或“颠张醉素”,两人开创了狂草时代,成为书法史上草书的“终结者”,是唐代狂草最后的绝响,唐代书法盛世不仅仅有唐楷,还有狂草。

怀素 (737-?),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十岁出家为僧,少时即爱好书法,贫穷无纸墨,用芭蕉叶代纸习书,勤奋苦练。虽是僧人,无心修禅,却把经历放在学习书法上,游历天下交结名士。他南走广州,拜谒著名书家徐浩(时任广州刺史),北游长安,得到礼部侍郎张谓的揄扬。怀素客居长安大约五年光景,不仅受到许多同行书家、诗人及名流公卿的激赏,还得到了多篇颂扬诗文,为之后专辑书法专辑做好了准备。怀素能在当时的帝都长安往来于名流、公卿、同行之间,一是为了学习交流,不可忽略一点就是为了出名,他不是一般人物。几年光景让怀素名动一时,意气飞扬,任华诗有证:

“狂僧前日动京华,朝骑王公大人马,暮宿王公大人家。谁不造素屏,谁不涂粉壁,粉壁摇晴光,素屏凝晓霜,待君挥洒兮不可弥忘。骏马迎来坐堂中,金盆盛酒竹叶香。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已后始颠狂。一颠一狂多意气,大叫一声起攘臂,挥亳倏忽千万字,有时一字两字长丈二。

……”

怀素满载盛誉,离长安还乡,无话。

大历七年(772年)九月,途径洛阳,适逢颜真卿在洛阳公办,千载难逢的机会怀素不会错过,决定登门拜谒。这里有渊源关系,之前,怀素仰慕狂草大师张旭多年,未能得到大师级人物的亲授本是憾事,为弥补缺憾这次拜会一则追思前贤,二则拜见大师的弟子也是不错之举,或者说是拜见师伯也未尝不可。原来,怀素的老师邬彤(怀素姨表兄,擅草书)与颜真卿都是张旭的门生,又是仰慕已久的狂草大师的弟子,有了这层关系就好说话,这次拜会既是巧合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这次拜会意义非凡,敲开了颜真卿的书法之门。

两位书法同行相见如老友重逢,因此对怀素很是器重。见怀素狂草可与先师张旭比美,更是感叹不已,二人有说不完的话,不过共同的话题就是书法。对于后辈怀素来说,这次拜会受益匪浅,因为颜真卿门内人,是书法家,共同的爱好才有共同的话题。而先前拜会的那些名人真正能触及书法诀窍的恐怕不多。

颜真卿对怀素说:学草书除了老师传授之外,还必须自己体悟。张长史观察到孤蓬自振、惊沙坐飞,又见到公孙大娘剑器舞,领悟了低昂回翔的状态,不知邬兵曹有没有心得?

怀素答曰:古钗脚是极高笔法

颜真卿说了一句:“学古钗脚,何如屋漏痕?”怀素恍然大悟,非常钦佩。颜真卿又问怀素自己的心得,怀素回答:

“贫道观夏云多奇峰辄尝师之。夏云因风变化,乃无常势,又遇壁坼之路自然。”

颜真卿感叹怀素道出草书的渊深奥妙,是闻所未闻的高见。两人交谈间都说出了平生心得,所谓屋漏痕、夏云多奇峰,其精髓都在于变化自然。古钗脚,通称折钗股,古人通常的解说是:

“折钗股者,欲其屈折圆而有力;屋漏痕者,欲其无起止之迹。”

屋漏痕用笔:行笔过程注入力量,欲扬先抑欲进先退,涩进感觉。

颜真卿用笔有折钗股之法,而更重视屋漏痕之法。屋漏痕乃借事物作比,古人的解释不免简略,用现代书法理论解释的话:

“怀素见壁间坼裂痕,悟到行笔之妙,颜真卿谓何如屋漏痕’,这觉得更为自然,更切合些,故怀素大为惊叹以为妙喻。雨水渗入壁间,凝聚成滴,始能徐徐流下来,其流动不是径直落下,必微微左右动荡着垂直流行,留其痕于壁上,始得圆而成画。”

草书竖着的连接,应像古代的钗脚那样的古朴圆浑。

颜真卿将昔年从张旭那里得来的笔法诀窍与自己平生心得传授怀素,怀素后来说:

“近于洛下偶逢颜尚书真卿,自云颇传长史笔法。闻斯八法,若有所得也。”

这次拜会不仅让怀素学到笔法秘诀,还让大师给自己写了文章《怀素上人草书歌序》,可见怀素的聪明,时时不忘名人时评。

《怀素上人草书歌序》

颜真卿

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夫草稿之作,起于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楷法精详,特为真正。某早岁尝接游居,屡蒙激劝,告以笔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用无成。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向使师得亲承善诱,亟揖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以冠篇首。

序中对怀素书法大加赞赏,以张旭传人相待。颜真卿对后辈的教诲,体现了大师风范,既奖掖有加,宽厚且真诚,又不是一味地赞美,同时委婉地指出怀素未能亲承张旭指点而尚有不足。

怀素离开洛阳后,继续自己的万里游学之路,寻访古迹拜会名人。787年,怀素又结识了“茶圣”陆羽,并请陆羽为他写下了个人传记《僧怀素传》,成为研究中国书法史上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其实在这之前,怀素用几年的时间游历南北,遍谒名人请求品评,得到三十多篇称赞其草书的诗歌。为他题诗的著名诗人有李白、卢象、戴叔伦、任华、苏涣等。

其中李白的《草书歌行》被世人称道,写出了草书大家怀素我为草书“狂”的气势,是文学史上的经典诗歌之一。

《草书歌行》

李白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

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Hash:4aec9fc30d2dd2b22b57e810498822bcfb3c2d1c

声明:此文由 长茄子文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