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将至,一起领略位于颛桥镇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天是我国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题为“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文物宣传展示活动主题为“文物赋彩全面小康”。

在我们颛桥镇

有两处 民国时期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它们历经近百年

见证着历史巨变,浮沉沧桑……

1、民国上海县政府旧址

位于沪闵路2550号,建筑面积约1667平方米。1928年7月上海特别市成立,实行市、县分治。上海县政府选址北桥,大楼于1931年奠基,1932年12月竣工,1933年1月入驻。1949年上海解放后,上海县政府在此建立。1954年上海县人民政府迁至闵行镇(今江川路街道)后,该址由部队使用。

民国上海县政府设计图稿

民国上海县政府大楼正立面图

旧址大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为主,是含有中国元素的西式建筑。主体为二层,中部加建一层纵向阁楼,小青瓦多坡屋面。正门外筑前挑门廊,四根横排的科林斯柱支承长方形廊顶,上承形似帽顶的刻花额墙。

底层外墙右下角嵌阴刻“上海县政府新屋 奠基时中华民国贰拾年伍月伍日”字样花岗石立碑。原北墙根处有一通1933年刊立的记迁治建楼的《上海县迁治志略》青石刻碑,今迁至东墙根处重立。该碑主要记述上海市县分治后,县府迁治议定、经费筹措、设计建造等概况。

该旧址为闵行区境内唯一完整保存的旧政府大楼,具有较高的文物和建筑艺术价值。2000年9月30日,被公布为闵行区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由上海市文物管理部门、闵行区人民政府和南京军区共同出资完成全面修缮,加固了墙体,恢复了建筑的本来面貌。2014年4月4日,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2、上海普慈疗养院旧址

位于沪闵路3210号,上海普慈疗养院由原天主教公教进行会会长陆伯鸿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募捐创建,房屋建筑为西式风格,机制红平瓦四坡屋面,砖混结构。

普慈疗养院是是当时远东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精神科专科医院之一。始建时下设医务部、社会服务部及医药服务部,设病床300张。

上海普慈疗养院旧址为区境内仅存的民国时期建造、规模最大的医疗机构建筑群,档案信息资料较为齐全,且保存相对完整,具有历史代表性。

该旧址今占地面积约87437平方米。2003年12月3日,被公布为闵行区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2014年4月4日,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春申物语——上海闵行文物集萃》《鹤鸣颛溪》

图片资料:部分来源于区博物馆

值班编辑:郑宜文

Hash:2fbc0c286a6d2465d1c75679650666cf938083df

声明:此文由 颛桥家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