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博物馆有历史,同样有故事

有人说,上海是一座古老的城,它的美闪亮到令人发指。除了那句浓浓的“侬好”,很多人更钟情于那些七七八八坐落在街头的老建筑

的确,在上海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因为城内老建筑众多,像最著名的外滩建筑群、英华书馆、礼查饭店、韬奋楼、交大中院、英商托益别墅......当然也包括坐落在南京西路的上海前美术馆。

这座始建于1933年的英国古典主义兼有折衷主义倾向的楼宇,外墙还被脚手架和绿色的防护网所包围,褐色面砖与石块交砌而成的钟楼轮廓,在上海市民心目中再熟悉不过。

这里一直是上海的文化地标,先后入驻过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最后的上海美术馆于2012年10月1日迁至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场浦东园区的中国馆,成为中华艺术宫。而前美术馆原址,也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被改造成上海历史博物馆

从此,保存和展现这个城市历史记忆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经过几番周折,将最终结束从1999年开始的有馆无址的不固定状态,落户上海美术馆旧址。

改变建筑原有结构体系,满足现阶段的使用功能,为了安全,必然要对整体结构进行加固。普通建筑物改造尚有诸多顾虑,历史建筑更甚,保护与现代化改造,从来都是一对难解的矛盾。

在改建过程中,改造者始终遵循这样的原则:不擅自改变原有结构形态,在不影响主体结构的前提下进行改造。凡是曾经经过改建的,就按照现代博物馆功能进行再改造;凡是老建筑内的最初痕迹,都予以保留。

此次改建很大的一项举措就是东西楼之间建起了一个地下连廊。通过地下连廊把观众从东楼引导到西楼,免受风雨,展线也得以贯通。

东楼从一楼到四楼都设置了自动扶梯以及残疾人通道,一楼有许多台阶现在都改为坡道。比如二楼的大通道原来是封顶的,现在都打开,露出藻井的图案,并为观众打造舒适的参观体验。

原上海美术馆西面的一排三层楼房原为跑码厅配套建筑,曾租借给别的单位,现在也收回作为历博所用。经过改建的西楼空间增加了多种公众服务功能,如专题展览厅,学术报告厅,以及销售文创产品等。改建后的历博,一共将有差不多23000平方米左右的建筑面积。

根据加固设计,采用一级碳纤维布对梁等结构进行加固。

用电动剪刀裁剪碳纤维布

梁贴碳纤维布加固

林语堂曾说:“要享受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无暇无事的下午。”用艺术家的性情去享受生活,就是生活的艺术,而加固改造,就是为生活塑造享受艺术的殿堂。

据说十月份上海历史博物馆就要开馆,有故事有历史,你来不来?

原文链接http://www.shhorse.com/Article/shlsbwgylss_1.html

(本文系悍马加固材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于本人联系,如有侵权,后果自负。)

Hash:c929b69ed42f77de37969569f70afa8cc66b8c0e

声明:此文由 上海悍马加固材料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