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幢机关大楼曾是租界巡捕房,如今成历史建筑永久保留

这栋百年历史建筑,见证了那个年代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以及红色革命的足迹。

上海黄浦区建国中路22号,今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所在地,一栋红砖砌墙的大楼格外显眼。这里曾是原法租界警务处暨中央巡捕房所在地。从1918年大楼正式建成,到1945年法国将其归还给中国,这里是管辖法租界的一大权力机构。

修缮后的法租界中央巡捕房旧址,如今是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所在地

期间,这里逮捕关押过许多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因此有人说,这栋历经百年风霜的建筑,见证了那个年代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以及红色革命的足迹。

昔日的巡捕房,如今的优秀历史建筑

法租界警务处最初只是一个设立于1856年的小捕房,后来不断扩大规模,到1914年,法租界警务处成为独立的机关,直属总领署管辖,下设秘书处、侦探处和政治部等单位,先后在法租界设立了中央、小东门、麦兰、霞飞、贝当、福煦6个分区捕房。1911年以后,法租界警务处和会审公廨、监狱等重要机构都比较集中地设在薛华立路(今建国中路)一带。

1918年1月,法租界警务处暨中央巡捕房正式建成。这栋位于薛华立路22号的建筑物占地面积1640平方米,使用面积共5772平方米,耗资11万银两。1928年7月,由于机构更趋庞大,办公用房紧缺,便从原来的三层扩建为四层大楼,即现在这个模样。

扩建前的法租界中央巡捕房,位于薛华立路22号(今建国中路22号)

在所有部门中,政治部是审理政治案件的重要机构,专门迫害、镇压共产党人、爱国志士、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领袖等革命者。当时有大批的革命者,就是在内外反动派勾结下,被从法租界“引渡”给中国反动政府而遭到残杀。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社会各界要求收回法租界会审公廨,维护国家司法主权的呼声日渐高涨。1931年7月28日,存在了62年之久的法租界会审公廨被撤销。但是会审公廨及其配套机构中央巡捕房真正归还给中国政府,已经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了。

1931年8月1日,法国将法租界会审公廨移交给中国政府。图为出席仪式的中外要员

2014年4月,这里被列入上海市“新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作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成了法定保护的永久保留建筑。在学者看来,这里书写着近代上海司法、警政演变的历史谱系,建筑物本身也凝固着上海城市特有的历史记忆。

与中国共产党结下“不解之缘”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中共中央长期驻扎在上海办公,指导全国革命工作。因此也成了法租界中央巡捕房的“眼中钉、肉中刺”。

法租界中央巡捕房的外籍巡捕

1921年7月下旬,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就在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时,一个名叫程子卿的密探突然闯入会场,随后又以找错地方的借口离开。来自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当机立断,提出要立刻转移会议地点。因此,共产党人及时地转移到了嘉兴南湖的一艘船上。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程子卿正是政治部的一名密探。

法租界老巡捕薛耕莘回忆,政治部所有人员皆穿便衣,专门同国内的官僚、政客、军阀、豪绅、地痞流氓等反动势力勾结,刺探情报。程子卿原是米店学徒,1905年进入法租界巡捕房工作至1943年,一直做到探长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其也曾帮助宋庆龄营救进步人士,因此对其作出宽大处理。

1921年9、10月间,渔阳里二号陈独秀的家被法国巡捕房查抄,负责这一行动的也是程子卿。当时被捕的除陈独秀夫妇外,还有杨明斋、柯庆施和包惠僧。据包惠僧回忆,当天下午,他们在楼下客厅里闲谈,陈独秀在楼上,突然有人敲门,说想找陈独秀。见眼前几人形迹可疑,包惠僧便谎称陈独秀不在家,陈独秀则下楼来想从后门出去。但此时,后门已有武装巡捕把守,不准出门。随后,一行人被带往总巡捕房。

在得知陈独秀被带走后,张太雷和马林立刻着手组织营救。包惠僧在回忆录中写道:“马林是有经验的人,他知道巡捕房除了对进步人士进行迫害外,还要敲竹杠。在马林出钱,张太雷等出力的情况下,才把我们保了出来。他们还请了一个名叫巴和的外国律师为陈独秀辩护••••••因为经过了一次风险,彼此之间的成见也逐渐消除了,马林的意见才为陈独秀所接受。”

“七君子”中,3人由法租界巡捕房逮捕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笼罩整个上海都市。期间,作家、中共地下党员任白戈,曾任中共中央委员的邓中夏及其妻子李瑛,曾任中共总书记的向忠发等,均是被中央巡捕房逮捕、关押。

1931年,因受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打击,邓中夏从湘鄂西根据地来到上海,和妻子李瑛生活在一起。1933年,化名“施义”的他遭叛徒出卖,被关押在中央巡捕房。得知消息后,进步律师史良立刻赶往会见,并为邓中夏制定了辩护策略。在开庭审理时,史良和另一名律师董康共同作为辩护人出庭,成功地让法庭作出了“不准移提,可以保释”的裁定。不料,因为一同被捕的人员叛变,供出了邓中夏的真实身份,最终导致邓中夏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据法租界公董局年报记载,“法警务处政治部于1934年前,逮捕共产党人工作更形紧张。一年间,关于共产党案件先后捕获70人,其中有14人由法租界判罚,还有51人均引渡于中心内地”。

邹韬奋所著《经历》,记载了他和史良等进步人士被巡捕房的这一段历史

1936年11月,法租界中央巡捕房还应国民党政府的要求,逮捕了当时住在法租界的救国会领袖邹韬奋、史良和章乃器3位爱国志士。救国会是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中,由国内各阶层人民和海外华侨的代表在上海成立的抗日进步团体,该会发表公开信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得到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毛泽东主席的复信。这也触怒了南京政府,他们于1936年11月23日凌晨,通过法租界和公共租界的捕房,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了沈钧儒、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章乃器、邹韬奋,这就是“七君子”事件。

最后,因为社会各界反响强烈,“七君子”得以被释放。

(本文参考资料、图片来自黄浦区人民检察院、《近代上海城市的特殊记忆-法租界会审公廨与警务处旧址》)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Hash:77e16e2490fe9f880a2d27a8d459e9dcd5ec9408

声明:此文由 伴公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