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布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1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入围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3月11日报道:今天下午,上海文化旅游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了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包括1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208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为广大党员和市民群众送上一份权威的名单,也为今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一份生动的“活教材”。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伟大起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确立初心的地方。同时,上海又是近代中国光明的摇篮,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大本营。上海的革命文物资源源远流长、点多面广、丰富多彩,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革命文物家底基本摸清,革命文物保护状况持续改善,革命文物教育功能不断强化。

市文旅局对全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国有可移动革命文物进行了系统调查、认真核对和广泛征询,梳理出《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共计1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208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

发布会上,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褚晓波介绍,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呈现出五大特点。从区域分布来看,突出一个“广”字。1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分布于全市15个区,充分体现了上海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从时间跨度来看,突出一个“长”字。1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最早从1842年的宝山区吴淞炮台遗址(陈化成抗英牺牲处)一直到解放后,历时100多年,彰显了近代以来上海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从类型范围来看,突出一个“全”字。不可移动文物包含了战斗遗址、烈士墓、陵园、纪念碑、故居、旧居、纪念馆、纪念堂等,可移动文物有票据、手稿、书籍、刊物、武器、纪念章、历史照片、生活用品等,完整地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类文物。从内容主体来看,突出一个“红”字。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相关的史迹、实物和纪念设施构成了第一批《名录》的主体,其中1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有137处,208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中有167件/套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文物,占比分别为92%和83%,充分体现了上海的红色文化基因。从价值显示来看,突出一个“高”字。1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包括一大会址、二大会址、团中央机关旧址等1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7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8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均为珍贵馆藏一级文物,包括初版的《共产党宣言》、上海市政府成立时的第一块牌匾等。

此外,从这些革命文物名录中,可以感受出上海的特殊地位:一是中央机关驻在地。1921年至1933年期间,党中央除了几次较短时间迁离上海外,领导机关一直常设上海。比如名录中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1928-1931年)、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三曾里遗址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等。二是工人运动发祥地。名录中有作为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工人纠察队沪南总部、“五卅”运动初期的上海总工会遗址、沪西工友俱乐部遗址上海总工会秘密办公机关遗址等。三是宣传文化主阵地。名录中的百代小楼(《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拥有中国最早的录音室,见证了中国百年唱片业的发展,堪称中国的音乐圣地,并诞生了《义勇军进行曲》。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提示我们,“左联”的成立使得中国现代文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培养出大批文学青年投身革命之中。四是青年人才培养地。名录中有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作为培养青年团干部的重要所在地。平民女校作为中国共产党培养妇女干部的摇篮,堪称“妇联”前身,为党和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妇女干部,在妇女史上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上海大学作为国共合作时期培养革命人才的高等学府,造就了大批优秀人才,上大学生成为大革命时期上海学生运动的主力。此外还有中西女塾旧址、复旦公学旧址等。

公布的首批革命文物名录中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大多都经过了精心的保护和修缮。近三年来,上海共对474处文物建筑和96处优秀历史建筑进行了修缮保护。其中,先后修缮了列入名录中的茂名路毛泽东旧居张闻天故居、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团中央机关旧址、宋庆龄故居、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望道旧居等十几处重要的革命史迹。今年还有列入名录中的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一大代表宿舍旧址李白烈士故居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等7处重要革命旧址正在修缮或环境整治中,“七一”前将全部完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有多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原为居民住宅或单位办公用途,经过腾迁修缮,改造为对公众开放的红色场馆。如陈望道旧居通过改陈作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并对外开放,以及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旧址(《新青年》编辑部)、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中央军委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秘书处旧址、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宿舍旧址(博文女校)等。目前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旧址和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已完成建设并对外开放,其余场馆将在今年陆续完成建设并开放。

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工程之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项目坚持安全第一、品质为先,高质量建设、高水平布展,目前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全市各区也有一些场馆如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国歌展示馆、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宋庆龄故居、邹容纪念馆等陆续完成改造,提升了革命文物的教育功能。

据悉,市文旅局将在“七一”前夕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并将紧扣庆祝建党100周年主线,开展一系列聚焦红色文化的重大项目,充分挖掘利用上海丰富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都活起来,推进全市革命文物资源信息开放共享。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3月11日报道:今天下午,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了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包括1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208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为广大党员和市民群众送上一份权威的名单,也为今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一份生动的“活教材”。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伟大起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确立初心的地方。同时,上海又是近代中国光明的摇篮,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大本营。上海的革命文物资源源远流长、点多面广、丰富多彩,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革命文物家底基本摸清,革命文物保护状况持续改善,革命文物教育功能不断强化。

市文旅局对全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国有可移动革命文物进行了系统调查、认真核对和广泛征询,梳理出《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共计1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208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

发布会上,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褚晓波介绍,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呈现出五大特点。从区域分布来看,突出一个“广”字。1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分布于全市15个区,充分体现了上海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从时间跨度来看,突出一个“长”字。1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最早从1842年的宝山区吴淞炮台遗址(陈化成抗英牺牲处)一直到解放后,历时100多年,彰显了近代以来上海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从类型范围来看,突出一个“全”字。不可移动文物包含了战斗遗址、烈士墓、陵园、纪念碑、故居、旧居、纪念馆、纪念堂等,可移动文物有票据、手稿、书籍、刊物、武器、纪念章、历史照片、生活用品等,完整地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类文物。从内容主体来看,突出一个“红”字。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相关的史迹、实物和纪念设施构成了第一批《名录》的主体,其中1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有137处,208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中有167件/套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文物,占比分别为92%和83%,充分体现了上海的红色文化基因。从价值显示来看,突出一个“高”字。1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包括一大会址、二大会址、团中央机关旧址等1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7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8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均为珍贵馆藏一级文物,包括初版的《共产党宣言》、上海市政府成立时的第一块牌匾等。

此外,从这些革命文物名录中,可以感受出上海的特殊地位:一是中央机关驻在地。1921年至1933年期间,党中央除了几次较短时间迁离上海外,领导机关一直常设上海。比如名录中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1928-1931年)、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三曾里遗址、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等。二是工人运动发祥地。名录中有作为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工人纠察队沪南总部、“五卅”运动初期的上海总工会遗址、沪西工友俱乐部遗址、上海总工会秘密办公机关遗址等。三是宣传文化主阵地。名录中的百代小楼(《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拥有中国最早的录音室,见证了中国百年唱片业的发展,堪称中国的音乐圣地,并诞生了《义勇军进行曲》。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提示我们,“左联”的成立使得中国现代文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培养出大批文学青年投身革命之中。四是青年人才培养地。名录中有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作为培养青年团干部的重要所在地。平民女校作为中国共产党培养妇女干部的摇篮,堪称“妇联”前身,为党和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妇女干部,在妇女史上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上海大学作为国共合作时期培养革命人才的高等学府,造就了大批优秀人才,上大学生成为大革命时期上海学生运动的主力。此外还有中西女塾旧址、复旦公学旧址等。

公布的首批革命文物名录中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大多都经过了精心的保护和修缮。近三年来,上海共对474处文物建筑和96处优秀历史建筑进行了修缮保护。其中,先后修缮了列入名录中的茂名路毛泽东旧居、张闻天故居、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团中央机关旧址、宋庆龄故居、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望道旧居等十几处重要的革命史迹。今年还有列入名录中的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一大代表宿舍旧址、李白烈士故居、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等7处重要革命旧址正在修缮或环境整治中,“七一”前将全部完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有多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原为居民住宅或单位办公用途,经过腾迁修缮,改造为对公众开放的红色场馆。如陈望道旧居通过改陈作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并对外开放,以及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旧址(《新青年》编辑部)、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中央军委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秘书处旧址、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宿舍旧址(博文女校)等。目前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旧址和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已完成建设并对外开放,其余场馆将在今年陆续完成建设并开放。

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工程之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项目坚持安全第一、品质为先,高质量建设、高水平布展,目前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全市各区也有一些场馆如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国歌展示馆、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宋庆龄故居、邹容纪念馆等陆续完成改造,提升了革命文物的教育功能。

据悉,市文旅局将在“七一”前夕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并将紧扣庆祝建党100周年主线,开展一系列聚焦红色文化的重大项目,充分挖掘利用上海丰富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都活起来,推进全市革命文物资源信息开放共享。

Hash:1b7c9fb38ec16a1130885ab66fb1446b4a472941

声明:此文由 东方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