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湖州这里考古有新发现!

日前,记者从石淙镇获悉,为配合太嘉河后续工程的河道拓宽,今年3月至9月,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石淙镇板桥头遗址涉及区域进行配合性考古发掘,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少量石器、兽骨等。

板桥头遗址

据了解,该遗址位于石淙镇花园湾村板桥头自然村东部,发现于2009年,现属镇西村,东面与渔林村遗址隔河相望。遗址三面环河,北部、东部为许水漾,南部为沈家漾,面积约2万平方米。目前,地表大部分被堆土所叠压,其余部分为杂草和菜地。

▲发掘区航拍照(西南向东北)

“我们将发掘区统一纳入第一象限,测量原点位于遗址外围西南方向。探方方向为北偏西40度,规格为10米*10米,共布探方11个,另在渔林村布设探沟1条,总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省考古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板桥头遗址共发现灰坑55座、灰沟8条,渔林村遗址发现灰坑8座、墓葬3座,出土小件标本共计68件,时代包括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马桥文化、周代、汉六朝和宋元时期,良渚文化遗物有零星出土。

据介绍,该遗址堆积保存较好的区域主要位于东南部,西庙至连心路一带,堆积厚度在1-1.7米,其余地块堆积厚度在0.5米左右。经发掘确认,地层自上而下可以分为六大层,时代分别为现代、明清、宋元、东周、马桥文化、崧泽文化和马家浜文化。其中马家浜文化遗存是遗址的主体。

此外,在发掘过程中,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与山东大学考古系合作,对板桥头、渔林村遗址堆积单元进行了植物遗存的浮选工作,取样单位42个,总计获取90份轻浮、90份重浮,并对关键性的地层剖面等距离进行植硅体取样,相关的分析研究正在进行当中。

▲板桥头遗址土台范围示意图

“板桥头遗址是一处典型的复合型遗址,包括多个时代的不同遗存,它是我区继塔地、塔后、庙头角、凡石桥、树下兜等遗址后的又一次正式考古发掘工作。”问起今后对于这批文物的安置,石淙镇镇西村工作人员杨海斌提出了他的愿景,能够展示出南宋时期南浔农村生活的演变正是历史文物所蕴含的现实价值,把文物迎回村里也是村民的期盼。

来源:浙江考古、南浔发布

Hash:141bd3bd4373d710aa601dfa31196d99ba5c7502

声明:此文由 文化湖州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