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寻访偶遇中共三大会址

这个月中国共产党就97周岁了。看到朋友圈里面很多人在祝贺党生日快乐的时候,我觉得我在6月12 日对三大会议会址的探访也很有意义,因为,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1923年6月12召开的,正好95周年。

必须坦白一下,作为一名党外人士,我那天本来是去找寻东山少爷的,没想到一下就找到了党组织,于是就在那里接受了一次党的教育,暂时把东山少爷忘在了脑后。

下图中的这栋小洋楼不仅成为了代表们当年住宿和分组讨论的地址,更重要的是它成为了后来寻找考证当年会议会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这个标志就是楼主在他的小楼顶上写下的1922的字样。

因为代表们回忆,当年站在会议室的窗前望出去,这个1922和它前面的两根旗杆特别显眼。所以能够判断这个1922的对面就是会议原址。而这个会议原址的房子早在日本人的轰炸中只剩下了一段墙基,如今也被保护了起来。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

这是会议情景的再现。围着这个小桌子的就是当年的全部中共中央委员会委员,共九人(我自己数了半天,发现拍摄角度问题隐藏了一人)。对应于现在的架构应该是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与政治局常委三合一,还选出了五名候补中央委员。成立了由5人组成的中央局负责中央的日常工作,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罗章龙担任会计。对应于现在应该相当于中共中央书记处。

毛泽东同志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正式成为了党中央的核心成员。然后我也发现了会计是个好专业。

这次会议明确了开始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会议的讨论非常充分,张国焘、蔡和森等人反对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而马林、陈独秀等人则认为全体党员、产业工人都应参加国民党,全力进行国民革命。大会着重批评了怀疑国共合作的“左”倾观点,也不同意马林、陈独秀“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右倾主张。

以马林的共产国际的身份和陈独秀创始人总书记的位置,大会能够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辩证地讨论,而不是盲目地接受,这说明,会议的民主气氛相当好,所有的意见都能得到充分的表达。左右之分由来已久,对一件事物的认识存在多方面的甚至相反方向的看法其实是很正常的,一个好的机制可以保证最后的决策不至于偏离初衷太远。

这时候的孙中山先生和他所领导的国民党正处在极其困难的境地。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在了北洋军阀的手里,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均告失败,而南方陈炯明的叛乱又引发其阵营严重分化。孙先生意识到国民党需要新血液,而共产国际希望中国共产党可以依托国民党的规模和资源迅速壮大,所以就有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迅速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随后开始的北伐战争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前景。

这样的合作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众多的谍战片里面国民党关键或非关键位置上为什么那么多的地下党,因为原来曾经是一家。

中山先生还在上海自己的家里亲自主持了李大钊等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的仪式。下面这张手稿为孙先生亲笔,突然有一种见字如面的穿越感。又看见了毛泽东同志的名字哦,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在哪边都是毛委员了。

国民党虽然历史比我党要长,规模势力大很多,但运行管理不够规范。在我党已经开过三次代表大会之后,国民党才于1924年1月31日召开自己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在我党帮助其改组工作之后召开的。可以看到很多的共产党人在国民党中央任职高管了。下面这张是出席会议人员的签到记录。那时候毛委员的签名还是中规中矩的样子。

看看下面这张图片。我感兴趣的不是怎么帮组国民党改组,而是文末的两个签名。委员长T.S.Chen.这是陈独秀的签名,他那时候所有的签名都是是用英文签的,洋派的很。秘书也有个与委员长并排的签名,这里是Luo ZhangLong 罗章龙。按道理,毛委员是秘书,应该是他的签名,解说员解释说因为毛委员不在的时候,就让会计兼了秘书一职。

这里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所以下发文件必须委员长与秘书共同签名方能生效。所以,中央局秘书的权限是很大的,不仅肩负“本党内外文书及通信及开会之责任,并管理本党文件”这种一般事务性工作,而且有着“本党一切函件须由委员长及秘书签字”的联合署名权!

下图是张国焘的英文信的手稿复印件。这么漂亮的英文手书令我叹为观止。我也算是学过很多年的英文了,如果让我照着抄都不会这么整齐漂亮。很遗憾,这个图片没有拍好,因为是很多张叠放的,当时我只想着拍全,其实应该重点拍面上的那一张才能更多地欣赏这秀丽飘逸的书法。这些早期的共产党人并不是如人们常说的没有文化,相反,他们都是学贯中西的大知识分子,而且家境优越。

下面这张照片里面,解说员问,第一排左二,你们知道是谁吗?一堆人都没有猜出来。这个英俊硬朗的青年居然是朱德!大家惊呼,啊,朱老总原来这么帅啊?直接秒杀好多的小鲜肉啊!

朱老总是个真正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也要找寻一条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的坚定的革命者。朱德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属于军事科班出身,并加入孙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武装起义。40岁时已位高至军长。按照成功学的概念,奋斗至此他已经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照顾家人都已不在话下。

但是,他却抛弃了这高官厚禄的荣华富贵,至个人安危于不顾,投身于刚刚起步前途未卜的共产党的革命事业。试想,没有一个坚定的以天下为己任救国救民于水火的信念,如何能放弃已有的一切而重头来过呢?

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这是一直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们始终对于自己的拷问。

这个全世界第一大党一定是做对了些什么,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以星星之火而呈燎原之势。

风雨如晦的年月,这群有理想有激情的年轻人,即使献出生命也要为积弱积贫的古老国家找到一条富强安康的道路。这是他们读圣贤书当以天下为己任的信念,也是经世致用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在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备受欺凌的时代,他们挺身而出,奋勇拼搏坚韧顽强不惜以自己的鲜血祭奠救国救民的大旗。

这些数字的后面都是一个个热血沸腾、忧国忧民的青年才俊,绝大多数人都出身于衣食无忧的富贵人家。他们抛弃了优越的生活,投身于危险万分的救国民于水火之中的道路探索中,作为早期的革命先驱,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绝命于在正当青春的时候,没有能够看见光明的到来。但是,他们义无反顾慷慨赴死。我们今天的生活里永远有着他们流尽鲜血而发出的光。

陈独秀与自己的两个儿子陈延年与陈乔年,作为中共干部里显赫一时的陈氏三杰,父子三人在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同时当选为中央委员,开创了前无古人后也极难有来者的历史。

而这两个积极投身革命的年轻人,却分别于1927年7月4日和1928年6月7日被国民党杀害,年仅29岁和26岁。遇害的前夜,陈乔年却仍然乐观地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不忘先烈。不忘前人。不忘初心。

加入党组织,就应该相信党的理念,真正地以宣誓的誓言来要求自己。否则,那些唯自己功名与私利为己任的党员严重影响和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遇到了一大群专程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应该是党员学习活动。混在他们中间仔细地听到了讲解员的介绍。其间,听到几个人在议论,说那个时候的革命者是真的在革命。

结束了参观活动,信步走进院子,才发现院子里面郁郁葱葱,生机盎然。高大的树上居然结满了果实,仔细一看,原来菠萝蜜就是长在这样的树上的。

累累的果实象征着成就,象征着丰收,象征着甜美。

大家的果实值得大家来守卫。

Hash:a7a43242674ad8af61b405a3cb6cfd51481f0fca

声明:此文由 林中一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