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归朝 忆红军

归朝原来写作“皈(读guī)朝”,为方便阅读,就将“皈朝”写成了“归朝”。

归朝古镇,背靠布音山,怀抱普厅河,是云南18大土司之一的沈土司府衙旧址所在地。沈土司凭借归朝险要地势,统治富州(今富宁县)长达624年。归朝镇后面的布音山和碧波荡漾、四面弯环的普厅河,构成了一道天然的山水屏障。在军事科学还不甚发达的古代,归朝堪称“进可攻、退可守”的隘口,兵家的必争之地。当年红军曾经在这里频繁活动,留下了归朝“青年会”旧址、“兄弟会”代表会议旧址、大田坝阻击战遗址、甘美伏击战遗址、归朝包围战遗址、“洞楼惨案”遗址等革命遗址遗迹,是滇黔桂边区红军游击队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

归朝“青年会”旧址

1932年11月,中共右江下游党委派李家祺、赵敏、李著轩、黄香山、农明英、陆定安、李绍楚等第3批红军分别到富州县城、归朝、百油等地进行秘密串联。归朝陈太清的妻子和李家祺都是广西东平马人,李家祺利用同乡关系,在归朝隐蔽下来,以帮人缝衣服为职业,后来当上了归朝镇录事员、副镇长,秘密开展地下革命活动。同来的陆定安以帮人解木板为掩护,在百油、尾洞、甘美一带活动;李绍楚、李著轩以刻私章为掩护,活动于富州县城;农明英在城郊的那力村当上门女婿,与黄香山一道,以赶马帮为掩护,奔走于广南的砂斗、八宝和富州一带。他们虽然在不同地点开展革命活动,但时常到归朝交流工作信息。

1934年8月,对敌斗争已由半公开的斗争转为公开斗争。同时,红军带领队伍到归朝建立“劳农会”“赤卫队”“青年会”等组织。“青年会”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红军宣传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动员青年加入红军队伍,团结各民族力量,开展武装斗争,共同打倒地主和土匪恶霸,推翻剥削和压迫人民的国民党统治阶级。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串联,广大群众被发动起来,富州革命斗争的熊熊烈火被点燃,建立以七村九弄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具有了广泛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1934年11月,中共滇黔桂边区临时委员会、滇黔桂边区革命委员会、滇黔桂边区劳农游击队第三联队和滇黔桂边区劳农会等党政军群组织相继成立,以七村九弄为中心的革命斗争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2月中旬,中共滇黔桂边区临时党委决定将红军队伍集中到归朝整编游行,以扩大红军影响。红军抵达归朝后,指挥部设在国民党区政府的所在地——粤东会馆。附近群众纷纷赶来观看一睹风采,归朝街人潮如涌、红旗飘舞。归朝街、莫弄、老街、龙头井、河北店等村寨住满了红军。归朝街上四处张贴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国民党政府”“打倒土豪劣绅”“不替军阀当兵”等标语口号。红军齐声高唱“共产党领导真正确/工农群众拥护多/红军打仗真不错/粉碎了敌人的乌龟壳/我们真快乐/亲爱的红军啊/我们胜利有把握/上山下地杀敌莫要留一个/把红旗插遍全中国”的革命歌曲,歌声此起彼伏,洋溢归朝街头,飘荡普厅河畔。

整编大会在庄严的《国际歌》声中开始,富州县农民赤卫队被整编为23个大队,每个大队人数从几十人到200多人不等,总数达2700多人,整编大会结束,红军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红军的整编在当时,可谓影响力大,宣传度广,在广大群众心中种下了革命的火种。

滇黔桂边区红军在富宁地区的革命活动,尤其是归朝整编游行,使国民党桂滇当局极为震惊,派出军队对根据地形成南北“会剿”态势。面对敌人优势兵力的军事“围剿”,红军采取化整为零、分散隐蔽、秘密活动、相机歼敌的策略与敌周旋。

洞楼

洞楼,是归朝河边的一片沙滩名称,凡被国民党军抓到,又认定是红军的,就拉到洞楼沙滩上枪杀。洞楼大屠杀后,国民党军队规定一条:今后凡是让红军居住的房东和与红军往来的,一经查出,一律枪毙。妄图以此孤立、困死红军,白色恐怖笼罩整个边区。此时,广富守备军龙汉斗部队、各区的民团400多人,均云集于归朝。

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红军决定采取内外夹攻、关门打狗的办法,进攻归朝之敌。红军以部分兵力部署于七村九弄,部分兵力摆在洞波、者桑,形成一个较大的军事包围圈,并派出已打入敌人内部的沈怀谦、劳正丰做内应。

1936年8月26日凌晨四时,大雾笼罩着归朝的山川,几十步内,不辨人影。红军游击队司令员黄德胜、参谋长李家祺率200多名红军游击队战士,悄悄逼近归朝街口,沈怀谦、劳正丰等人按约定信号打开闸门,红军游击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驻守街道敌军发起攻击,首先攻占街上的碉堡,继而又攻占区公所,控制整个归朝。听到红军游击队占领归朝的消息,富州县长甘汝棠一面电告上司,请求省上支援,一面调集本地民团反扑。命广富督练员穆志祥率广富常备队,绕道砂斗,开赴洞波常乐、马列一带,妄图从北面增援归朝,遭到早已埋伏于洞波的红军游击队的堵截,另有3个民团中队从后龙山方向赶来增援,同样被红军游击队击退。归朝战斗,整整进行了3天,红军摧毁了敌军的堡垒,歼灭敌人数十名,俘敌100余人,缴获长短枪100余支,打败了敌人。

百油土改试点与甘美伏击战

从归朝镇往东12公里,有一个村子叫百油村,是富州与广西那坡交界的一个壮族村寨,现在村委会也叫“百油”。百油坝子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盛产稻谷,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整个百油坝子呈南北走势,坝子两边是绵延的群山,从北到南依次坐落着江曲、甘美、尾洞3个壮族村寨。

20世纪30年代,百油村拥有甘美、那响、曼连、那榜、那力等10个寨子,共有400多户近2000人口。这个拥有2000多亩肥沃土地的山间坝子,好田好地都被富豪之家霸占。1934年夏天,红7军21师62团干部黄庆金、李德惠、李家祺率500余人挺进富州后,兵分3路驻扎在甘美、江曲、尾洞等村寨,指挥部设在江曲村。

红军根据右江苏维埃政府1930年5月1日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土地法暂行条例》和《共耕条例》,派30多名红军骨干在百油村的10多个村寨,广泛宣传土地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方法,进行土地丈量登记,准备在这里进行试点,实施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红军在这里召开会议,向群众宣传“跟着共产党,翻身各有份,不论老和少,人人有田耕”。组织农会,动员青年人参加红军。提出了“打倒国民党”“打倒土豪劣绅”“红军万岁”等口号。红军的这一举动,震惊了地方的官吏豪绅,甘美闾长周邦福派吕正先向富州政府报告,县政府即向国民党云南省政府告急,云南省政府立即派出滇军17团1个营星夜奔向富州,准备“围剿”甘美。

甘美村,是百油坝子右侧的一个87户人家的壮族村庄。村后,悬岩陡壁,溶洞星罗棋布。村前,里马河缓缓流过,注入尾洞。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曾在此处建仓积谷,供官府食用,屯军需粮秣,甘美成了兵家的必争之地。

6月5日,敌军从富州出发,到归朝住了一宿,次日上午10点左右到达甘美。红军得知敌军要来袭击的消息后,迅速研究对策。决定于次日在甘美、江曲、尾洞等村要隘设伏。

6日上午10时,敌军从甘美后山气势汹汹地进逼甘美,刚到村头就噼噼啪啪地放了一阵乱枪壮胆,不见动静便大摇大摆地进了村子。此时,敌军不见红军动静,心生疑虑,责怪吕正先谎报军情,便令吕正先带队进村探听虚实。吕正先带领一队人马开始从村头逐户搜查,不见红军的影子后,恼羞成怒,便放火烧了村边4间房屋。随后再次率兵冲进村内,挨家挨户搜查。

看到这场景,红军强压胸中怒火没有开枪,直到敌军进入村里的中心地带,疯狂跋扈之极时,才下令开枪,顷刻间,红军便从埋伏点冲杀出来,霎时弹如雨下,杀声震天。步枪队从后山压下来,手枪、机枪队左右夹击,打得来犯之敌狼狈逃窜。

红军抓住战机,瞄准领头的叶连长连发数枪,叶连长被打中大腿后栽倒在地,敌军失去指挥顿时乱作一团。几个敌人企图救走倒地的连长,却被埋伏的红军瞄准,一阵猛烈扫射后当场倒地。另一股敌军得知吃了亏后,试图从后方冲上来,却被埋伏在大石头后面的红军用弹雨堵截在外,只好原路退回。而另一股靠后躲藏的敌人,则被埋伏在村尾的红军发现后,受到狠狠打击。

敌军两头挨打,进退维谷,只好作垂死挣扎,妄图冲出红军的重围。看到敌人的疯狂行为,红军连长黄保成冲上去夺下敌军的两支枪,并在一块大石头旁边与几个敌人周旋在一起,打死打伤一些敌人后,他正想夺下敌人的枪支,却不幸中弹当场牺牲。

这次战斗,红军利用有利地势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打有准备之仗,取得了胜利。

甘美之战后,红军撤走,百油土地改革试点工作也停止了。红军游击队在百油进行土地改革试点,其目的是通过土地改革,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让穷苦百姓都过上“耕者有其田”的好日子。虽然只是试点,但在富宁的七村九弄大石山区,在壮乡苗岭,产生了深远影响。历史的车轮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今天的百油村,人民群众早已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革命先烈们追求的理想实现了。 (根据文山州史志办资料整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Hash:a74ccc4f7a4e3b656771869bad9fd03b65cc1b06

声明:此文由 民族时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