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滩:血染的抵御日寇史迹
谨以此文献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红石滩:血染的抵御日寇史迹
陈德仁
红石村是三里镇下江村一个自然村,因村黔江河岸是粉红色岩石而得名红石村。
红石村路标
村前的黔江有一段河床叫红石滩。到了这段河道,水势平缓而宽阔的江面突然变成不够100米的狭窄急流。陡峭的山势十分险要,植被茂密。绛红色大小不一的石头自江南岸山麓横突伸向江心,故名横石矶,又名红石滩。
地势陡峭的红石滩
红石滩位于黔江下江村红石口地带。到过红石滩的人会惊异: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石头为什么如此鲜红映目?
民间传说,红石的形成与悲壮的历史有关。那是明朝的遥远年代,相继有洪武十九年(1386)的罗渌、永乐三年(1405)的浔、桂、柳三府、明正统七年(1442)蓝受贰、侯大苟等瑶民在大藤峡一带劫富济贫。成化元年(1465年),明宪宗派韩雍、赵辅等统兵16万前来武力镇压。以心狠手辣著称的韩雍将军队驻扎在大藤峡,利用狭窄流急的红石滩地形设卡控制义军上下。连续几个月在岸边堆满柴草,夜晚点火布防。风助火势,沿江一带亮如白天。日积累月,巨石就被柴火烧的通红了。没多久,侯大苟1万多名义军被截杀。那红石说不清是鲜血浸染的还是什么原因,反正几百年过去,历经风雨江流的侵蚀和冲刷红色依旧。
浸透着革命先烈鲜血的红石滩石头
勒马村70多岁的村民李继鹏回忆:“传说以前大藤峡的大藤被清兵锯断后,断口处流了很多很多红色的血。红石滩有个大湾,血水在那里反复回旋流不出去,周围的滩和石头都被血水染红了,就成了红石滩。”
红石滩之战三勇士纪念碑
红石滩,在这里因一群群血性男儿在历史上演绎出一幕幕绝唱而鲜红艳丽。以至于船只经过这片红赤赤的特殊地界时人们必然屏气凝神的肃立行注目礼,生怕惊动了那感天地,泣鬼神的沙石……
红石滩成为游客回忆革命历史的好地方
据考,红石滩地处广西大瑶山南麓。充沛和独特的潮湿气候滋润着红色的植被石块;上游是桂中锰矿的主产区,为红石的产生提供了足够的基础条件。
艳丽的红色石块,碧绿的青山秀水,大自然凭借其充满魔力的神奇之手,创出了如此精彩美丽的杰作。
红石滩莲花台遗址令游客趋之若鹜
在红石最集中最漂亮的地带有一个惟妙惟肖的“莲花台”,在这里能看到整个峡谷的红石景观。莲花台上面原来有一座巨石,形状巍峨,浑身浸透高贵气质的菩萨,据传红石滩战役后被恼羞成怒的日军所炸。
红石滩狭窄的江面
那是1944年秋,日本侵略军逼近广西。所到之处,疯狂的烧杀掳掠,大肆劫夺粮食、耕牛和一切军用物质。其中一股侵入武宣乐业村的日军,十五分钟内就砍死十三名老百姓。其后失踪的、炸死的、刀砍死的39余人。100余头耕牛、猪被抢走,全村房屋几乎烧为灰烬……
国民党报纸登载的红石滩之战
面对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的暴行,中共党组织广为宣传鼓动,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救国情绪。广西党的负责人黄彰此时多次到武宣,指导江明彬、覃秉寿等人成立了武宣特支。将在外地工作的党员陈文渊、韦世刚等六人调回,加强党的斗争力量。大家捐献武器,筹款买枪,办兵工厂,相继冲向抗日杀敌的战场。
采访禄那村民黄开耀听他讲述抗战史实
东乡农军和通挽农军成为党在桂中开展对敌斗争的第一批武装,抗日斗争以红石滩战斗为标志达到高潮。
1945年1月22日,东乡党支部接到三里镇群众报悉,武宣县城装货开往梧州的日军5艘驳船,12只橡皮艇到大片塘村古楼屯时登岸入村抢劫。
采访下江抗战老兵钟亚串
这是一个打伏击的好机会!抗日义勇队队长潘新朝马上召集陈朝坤、陈毓义、韦世常等抗日义勇队核心人物迅速抵近现场侦查。敌人有300多人,20挺机枪和几门小钢炮。面对数倍于我的强敌,潘新朝连夜发动义勇队参战。他说:“不怕死的,有枪的跟我来!”虽是缺乏弹药和米粮,义勇军70多人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扛着从各自家里带来的土旧步枪,3挺机枪,2箱子弹向大片塘急进。
大藤峡红石滩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描述的秀丽风光,也是武宣义勇队伏击日军的文物古迹。图为采访当年参战老人(陈德仁摄)
红石滩是黔江一段既长又陡的窄峡,江面最窄处仅300米,在各种枪支的有效射程内。两岸是一大片大小不一的红石堆,利于埋伏。但红石滩两边的峡谷是一个反斜面,若后退必然是全身暴露,处在敌人一览无遗的枪口下。选择这样的阵地设伏,一方面凝聚了各阶层爱国者的组织才能和智慧;另一方面体现了义勇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英雄气慨。
红石滩阻击战遗址在三里镇红石村边
潘新朝当过国民党团级军官,在观察了地形后,他做出了勇敢而冒险的部署:把义勇队分为3个小组,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当过国民党下级军官的陈毓义带第一组20多人埋伏在上段,主要是防止敌人受到打击后下岸向义勇军迂回包抄。中段是黔江最窄处,由中央军校第四分校毕业的陈绍坤带领第二组以最大的火力消灭敌人。参加过学生军的韦世常、韦颖分别带第三组韦世光、黎金生、蓝砚田等12人组成“敢死队”,埋伏在伸到河流中的大岩石堆中,阻击敌船下逃直至全歼。
市县老促会成员跋涉到三里镇下江村红石滩考察
1月25日上午八时,两路日军汇聚成一路,橡皮艇在两侧掩护驳船浩浩荡荡顺江而下。当日船全部驶入埋伏阵地后,义勇队员居高临下突然袭击,近距离扫射暴露在江心的敌人。手忙脚乱的敌军顿时乱作一团,稍作调整后仗着人多武器精良的优势,组织轻机枪和掷弹筒小钢炮还击。尽管是处于“敌众我寡”的态势,但三组队员发挥自动作战与协同一致的精神,瞄准敌人枪弹齐发,一时碎石横飞、硝烟弥漫。被困在红石阵地前的8个汽艇集中优势火力,向第二组的突出阵地作破摧性射击。一队敌人登上对岸后,向第二组的左则侧向射击,队员韦世光、黎金生、兰砚田不幸阵亡。
听红石村村民张小唐回忆父辈的传说
岸边的巨石被日军的机枪和小钢炮击中碎石飞溅,第三组仅剩下的6人毫不退缩,避其锋芒灵活打击。韦世常手持机枪,瞄准江心敌船猛扫,一时船翻人仰,无法冲出包围圈。敌人只好退到了两岸枪都打不到的岩洞躲藏。从清晨打到晚上8点多,10多个小时的战斗敌人死伤过半,此时义勇队子弹打光,双方对峙。直到夜幕降临,日军在夜幕的掩护下停机息浆,漂流下逃。据桂平的坪冲岸边埋尸地显示,敌人埋有150多具死尸,伤兵无法统计,其中有日军指挥官——宪兵队长向井立夫。
在红石滩打捞的日本机关枪
这一仗,义勇队以少胜多,以劣势装备,在缺少弹药的情况下打败了武装整齐,训练有素的日本正规军,创造了桂中抗战史上“在统一战线中依靠千百万劳动群众”的一大奇迹。红石滩伏击战的胜利,展现了党组织有能力领导各族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此后一段时间敌船再也不敢通过红石滩。
红石滩边的红石村
2月14日,东乡党支部书记韦文渊,党员韦世宽等组织300多人开追悼会。在“齐挥满怀热泪万千行”的抗战阵亡三勇士追悼会中,广西第十五区民团指挥部参谋长李彩光认为“这一仗,能以一个换取四、五十个的代价,是从来所罕见的。”广西第一届国民大会副议长,武宣县长黄钜英把“红石之战”誉为“创列黔江战史第一卷”。
红石村一角
随后建的三勇士纪念塔碑文刻道:“三勇士者,平岭韦世光、古眉黎金生、灵机蓝砚田也。乎死有重于泰山者,为国家民族成仁是也。语曰:‘虽死犹存’ 。”陈文渊等6人建塔筹备委员会对三勇士赞词碑刻为:“邦家不造,倭寇猖狂,兴亡有责,我武维扬。尔三勇士,实为国殇,黔江战史,红石光芒。”
在红石村航拍
如今,红石滩再也没有了鲜血和硝烟,有的只是那些具有神奇色彩的红色石头。作为以少胜多的革命历史见证者——红石,在急流险峻的峡谷边颜色鲜红,每一块石头仿佛都披上了一件件红色外衣,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本文为陈德仁原创,盗版必究。欢迎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
Hash:e25e5f8eeb08b74d62087fa4b91416774ba59eff
声明:此文由 武宣百事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