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杨运大地的英雄

致敬杨运大地的英雄

一、这是一座英雄的小镇

这里山峦叠嶂起伏,沟沟叉叉水欢;这里野花满山灿烂,瓜果稻麦飘香;这里牛羊草地悠然,人民勤劳善良。这里传颂着一位英雄的动人事迹,这里是英雄被捕的小镇杨运。

杨运镇位于辽宁盖州市南部山区,由烈士杨运命名。杨运(1924—1947),原名杨万宏,1924年出生在河南偃师市缑氏镇官庄村。杨运同志是河南省偃师县石侯庄人,1939年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从丹东党校毕业后来到熊岳地区开展对敌斗争,任熊岳区长和区委书记。他为了保护革命胜利果实,在我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同敌人进行殊死斗争。他机智灵活,英勇善战,组织群众反霸除奸,使敌人望而生畏,闻名丧胆。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敌人法庭上,大义凛然,表现了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于同年腊月二十七日英勇就义,年仅21岁。为悼念烈士英灵,教育下一代,营口市人民政府于1961年将杨运墓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经上级批准,将他战斗过的地方命名为杨运乡。作为杨运人的骄傲和自豪,烈士杨运的事迹永远鼓舞杨运人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这里,新时代辽宁精神奏响着奋斗的旋律、演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之歌。但今天,我要讲述的是普通人英雄,杨运大地涌现的英雄。

二、那一刻,陌生人需要你

2018年8月9日下午4点左右,杨运镇钟屯村,天色阴沉,大雨正在孕育,村民们难得不下地劳作,在家休息,或在院子里和室内干活,整理农具、备柴。忽然间,嘶声力竭的呼喊声在空气中蔓延,“救人啊,救人啊!”。在危急关头,钟屯村六位村民没经任何思考,扔下手里的东西,从不同方向朝声音传来的河边奋力狂奔而去。原来两个在此钓鱼的陌生人已经沉入水底。

这六位好心的乡亲来飞奔到事发地点,心无它念,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只有一个强烈的声音:“救人”,他们快速下河进到水里捞人。形势十分艰难危急。钟屯村的这条大河是全镇河水的汇聚点,因为正值汛期,河水湍急,浑浊,如同黄河滚滚。水底布满乱石、长满野草四处全是淤泥。他们潜入浑浊冰冷的河水里努力找寻。遗憾的是任凭这几个人如何努力,怎么也没找到出事的兄弟俩。

身边小人物谱写了大爱无涯。他们拥有和善、乐于助人、舍身救人的心灵。那一刻,陌生人的呼唤,他们临危不惧、在陌生人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舍身相济,用自己的平凡,诠释了救急救难,演绎了人间的真情和真爱,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正气歌。他们是杨运大地的英雄。

三、那一刻,杨运水映真情

原来8月9日下午我镇林场村两位村民(孙忠涛、孙忠春兄弟俩)于钟屯村河道钓鱼。因钓鱼用品不慎掉入水中,弟弟便下水去捞,下水后被困在水中,哥哥随即下水去救弟弟,由于两人都不会游泳,结果导致二人不幸溺水而亡。

河道底部情况复杂,水面浑浊,短时间内无法筹集到专业设备,故打捞失败。盖州市蓝盾救援队吴兴队长在接到求助电话后,第一时间便集结21名队员赶往事发现场,进行紧急救援。

最终,两名溺水者被相继打捞上岸。整个打捞过程共持续了五个多小时,汗水湿透了打捞队员的衣背。但他们无怨无悔,危难面前他们毫不退缩,勇往直前!在打捞完两名溺水者后,救援队没有提出任何回报和要求,而是选择默默离去。小小救援队,用大爱守护人民。那一刻,冰凉的杨运水见证了危难之前毫不退缩的大无畏精神和雪中送炭的无私奉献精神,全镇人民对救援队深表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

紧接着,是对溺水而亡的兄弟的善后处理和家人安抚救助。马不停蹄全镇投入了三十年来最紧张的防汛抗洪战役。

四、历史见证小人物大情怀

2018年8月25日上午,杨运镇党委书记孙成开、党委副书记王肇福、第一副书记单畅、镇长张春明、大学生村官栾喆一行赴杨运村,看望、慰问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的6名平民老百姓,给他们送去了大米和白面,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爱,送去了全镇老百姓对他们的感激和敬意,同时也在宣扬社会正能量

钟屯村村党支部书记周国伟和村民委员会主任宋家增陪同了慰问活动。

下面,就跟随我的镜头,走近这六位杨运大地的英雄吧!

第一户

宋宝财:63岁。

当问起救人的经过,朴实的老大爷依然有些激动和难过。不善言谈的他只单描述了当时什么都没想,只想救人。“救人,是本能,这样的事谁遇到都会去做,更何况这是在挽救一条生命。”我们就祝愿这一家三代人5口人的宋大爷生活幸福吧。

第二户

宋宝玉,68岁。

看老人家第一眼,就感觉到白眉大侠的风采。老人的儿子没在家,据老人回忆:事发当天他和儿子,忽然听到“救人” 声。父子俩毫不犹豫冲出家门,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事发地点。溺水的兄弟俩如果漂浮在水面上,他们就能打捞上来,可遗憾的是两人已经沉入水底,水深两米多,水下情况特别复杂,很遗憾没能救出。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下水救人了,老人回忆,几年前他就曾经从冰窟窿里救出一个五十岁的人。

第三户

宋国成 69岁

听说我们要来,老人亲自去村口迎接我们。

事发当天,老人和他的儿子宋宝成正在家干活,那声撕心裂肺的“救人啊”让他马上意识到险情,带着儿子迅速跑到事发地点。

宋国成老人虽年近古稀,但依然气宇轩昂,说话掷地有声。当问他没脱衣服就下水救人就没害怕过自己也有危险么?老人动情地讲到在他的字典里没有“怕死”二字,“我曾是一名军人,救人是我的天职”。宋国成老人曾是一名光荣的军人,1969年参军,在陆军野战军,军部在吉林蛟河,从军4年整,他曾经参加过珍宝岛战役。在关键时刻,作为一名军人,为了群众,一切—包括生死,都置之度外,真可谓“曾经军旅几春秋,戎装褪去本色就”。

我们要求看看他年轻时候参军的照片,老人把我们领到了里屋,在衣柜最中央最显著的位置,摆着两个陈旧的镜框,里面镶着满满的历史感极强的黑白照片。

老人向我们展示了当年从军时候的照片:年轻、英俊,从那身军装读到了军魂:飒爽英姿一杆枪,保家卫国上战场。最醒目的是镜框最中央的照片,年轻的军人宋国成带着军帽,军帽上那颗五角星鲜红、威严,“最可爱的人”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让我们心生敬佩。

宋老和孙书记的握手:温暖而有力

宋老家墙外的小花:硬汉的温柔

第四户

宋宝楼42岁(右一)

特别遗憾,我们没有见到宋宝楼本人。勤劳的他在地里劳作。我们见到了他的媳妇和他7岁的女儿。他的妻子正在干活,不善言语。我们让他妻子替我们捎去对他感谢和敬意。很幸运,我从他们一家三口的合影中见到了英雄年轻的模样。祝福女儿茁壮成长,祝福三口人生活越来越富裕

宋宝楼家

宋宝楼的妻子宋宝楼的女儿

走访完毕,心情依然澎湃。我们沿着出事的河边往下走,还原事发现场。岸边沧桑的草木静默,泛黄的河水依旧。

钟屯六道河河水汇聚,咆哮向前,传递着过去不久感人的故事。

回到镇里,杨运的云蒸腾,诉说着心中的赞美。

五、见义勇为彰显人间大爱

草木见证,秋风起,念无涯。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首和平的诗篇,那么普通老百姓的善举则是是一句句闪耀铿锵的诗行,我们想大声诵读,尽情讴歌。

有没有设想过,在这样危难紧急关头,我们会不会抛开家人和个人的安危,一纵跃入水中去救人?人生都在做决定,他们没有选择假装没听到而自保其身,听到救命的呼号,不假思索的选择救人就是善良的天性、是见义勇为、是道德的楷模。

草木无情人有情,感谢这些义勇为者,让我们看到善良的光辉,原来平凡的普通人,也能拥有不平凡的英雄气概,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他们的行为,身上所体现出的社会责任感、无私无畏的品格气节,为我们党员、干部、一般群众都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我们探访这些见义勇为者的英雄,向他们致以真挚的感谢和崇敬,将更加激发人们的向善之心,促成良好社会风气。这些老百姓的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人的一生,真正伟大之处在于对他人产生的影响。这几个普通朴实的农民,向善向上,品行高洁。黝黑的皱纹丛生的脸,仿佛盛开的一朵朵莲花,传递着幸福,传递着温暖。时代变迁,英雄光辉永存。

六、精神感召化为奋进之力量

那一刻已经过去,英雄们继续自己的平常人生,继续认认真真劳作,但他们的名字,却深深留在我们的心中—杨运大地的平民英雄。

杨运镇全体机关干部掀起学习杨运大地英雄事迹的高潮。英雄的精神感召大家对事业的热忱、执着和热爱,当即的要务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的总要求,努力实现美丽乡村梦,打造一个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妇幼丰富文化内涵的宜居、富民、和谐美丽乡村。毛主席老人家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习总书记说:撸起袖子加油干!对,杨运人团结起来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心一意为百姓谋福祉,做到民之所想,我之所谋,民之所呼,我之所应,民之所求,我之所为。

作者简介:单畅,女,共产党员,1971年6月生。渤海大学大学外语教研部副主任,现任盖州市杨运镇第一副书记。

盖州市古城文化艺术促进会荣誉出品

编辑:于学忠

Hash:ddc500b5d2b6ba04ea8f83c8a6d40a9c4813ec37

声明:此文由 天辽地宁十四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