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 济南老城有口历经沧桑的千年大钟

古时,各地基本都有钟楼鼓楼的存在。中国古代报时的工具是击鼓撞钟,鼓楼击鼓定更,钟楼撞钟报时。“暮鼓晨钟”一词便来源于此。民国初年,随着钟表的广泛使用,钟鼓楼报时也就逐渐废除了。

比如,在济南,钟楼的命运,算是比较有代表性地反映钟楼的命运。在今县西巷与大明湖路丁字路口处,有一高大砖砌台基,这里是明清时期的钟楼所在地,这座古台是目前济南市区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它就是被列为济南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钟楼寺钟楼台基遗址。钟楼寺钟楼台基遗址及以北的明湖居,即钟楼寺旧址。

其实这口大钟,有千年历史啦!据地方史志记载,此钟原在城里唐朝建立的开元寺内。

明初洪武九年(1376)山东按察使司由青州迁来济南,以原来的济南府署为按察使司(即今济南一中址),济南府则将开元寺改建为府署(即今省政协址)。

改建时,寺内的钟楼亦需迁移,于是在大明湖南岸的原康和尚院西南隅另建钟楼,将此钟迁去。这口比人还高的大钟,民间还广为传有一则哀声钟的故事。

据说,早时的某朝一百姓因受了冤屈而去找皇帝申冤,昏庸的皇帝根本不理会这事,此人申冤无门,一气之下便跑到铸钟的冶铁作坊,并纵身跳进炽热、翻滚的铁水里。时皇帝限定造钟的工期快到,已不可能重炼铁水,工匠们只好用这炉铁水铸造了钟。因这钟内熔有冤屈的灵魂,故每撞钟时,钟声里便有隐隐的哀嚎声。

这口传有哀声的钟,就是悬挂于开元寺的明昌钟。又载,北宋末年,济南开元寺一刘姓的和尚,曾率僧兵到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勤王,抗击金兵,著于史册。为了表示对和尚们的敬重和纪念,济南的百姓于金明昌年间(1190~1195)集资铸造了这口重一万六千斤的大铁钟,并在开元寺内建有一座高大的钟楼,用以悬挂此钟。因钟铸造于金章宗的明昌年间,帮以明昌钟相称,亭也因钟而得名曰“明昌钟亭”。该钟除做佛事外,还于早晚和中午鸣钟报时。时知府陈修于开元寺建敬事堂、琴鹤堂等料理公事,铁钟近在“衙门”左侧。次年陈修征召章丘邹平两县200多名民夫,在康和尚院旧址筑台建楼,将钟移至新址。

建国前,钟楼已坍塌,台基上乱石断砖,杂树丛生,面目沧桑。台基当中扣着一口大铁钟,许多住在附近的孩子爬上台基,捡起砖头瓦块砸的大钟当当响。而今,大钟已被挪到南丰祠明昌钟亭内。

2007年,大明湖景区扩建,钟楼台基遗址并入景区。2008年10月,济南市的考古人员对钟楼台基遗址进行了一番清理。台基南部保存尚好,台基顶部仅遗留有道路和柱础等建筑基址;在台面上,他们发现了当时的碑座,碑座长约1.15米,宽约0.64米。在对台基四周的清理中,出土了器盖、瓷碗、瓷杯、瓦当等明清两代的瓷器残片;在台基北部,他们还发现了钟楼阶梯,现存长度约8.8米,宽约1.6米,高约4.4米,由青石筑成。

钟楼台基遗址是济南市目前少有的明代建筑,作为老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遗址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与文物价值。大明湖扩建后,此处为大明湖新景点 “明湖钟”的重要组成部分。

Hash:1a446f56c25da48f1c7dfb6d9f95ac24e05e2ccd

声明:此文由 明府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