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之七——​文津阁:从伊古荒略到地灵境胜

导读:

楼因藏书而名,书被楼藏而存,楼与书相得益彰。《四库全书》被誉为“传国之宝”,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也是世界罕见巨著。清朝鼎盛时期,在北方修建了4座皇家藏书楼,专门收藏《四库全书》,概不对外,俗称“内廷四阁”,文津阁属其中之一。目前,《四库全书》只留下三部半,其中保存最为完整、历史研究价值最高的就数文津阁本。

避暑山庄西北部南山积雪脚下,一处景观与众不同,门前松树林立,溪水潺潺;院内古松参天,假山层叠,与其它景观相比,更显宁静而幽远,古朴而典雅。这就是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仿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而建的文津阁,它不仅是清代的重要藏书之所,也是一处很有特色的小园林。

阁因书而建

文津阁建在虎皮墙环绕的院落中心,坐北朝南。外观两层,实际三层,中间夹层,以藏书籍。阁前假山怪石堆叠,池水清澈见底,既可防火又起到美化环境的效果。

乾隆年间,为了庋藏《四库全书》,在全国修建了7座皇家藏书楼,其中北京故宫内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和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又称北方四阁或内廷四库,是清代皇家的藏书楼,概不对外。

乾隆为文津阁题诗中写道:“渊源如欲问,应自此寻津。”这两句诗最后的两个字分别是“问”与“津”,也同“文津”谐音。在诗注中又说:“山庄建阁,以文津名之,御园之文源,大内之文溯,皆由此津逮也。”大意为:追寻文化的源流,继承文化遗产,繁荣和发展现代文化,先要找到它的济渡处。文津即是在文化长河上由此岸达彼岸的济渡处。

园内已300岁高龄的油松直耸云天,树皮斑驳,诉说着它的古老与沧桑。300年来,古树见证着每一个到过文津阁的客人。仔细计算一下,这些古松比文津阁的年龄还要长很多。他们就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座充满文化气息的古典建筑,又像一个个可亲的长者,对文津阁百般呵护,不离不弃。

园中景观众多,令人美不胜收,首屈一指的当属天下奇观——“日月同辉”。站在阁前,向池中望去,只见一弯新月在水中轻轻抖动;抬头仰望,天上丽日高悬,日月山辉确实名副其实。“日月同辉”一景,究其原因,原来是在建造假山洞穴之时,形成了一个缺口,形如弯月,光通过缺口折射到水中即形成此景。

“日月同辉”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据说,“日月同辉”是清朝之后被人们逐渐叫开来,在清朝时,是一定要避讳的。为什么?日月合而为一即为“明”,清朝推翻大明王朝后建立,之后,清朝统治者对于那些反清复明之士进行了残酷的镇压,所以说,“明”字在清朝时应该算是大忌讳了!

圆明园文源阁前有高大的玲峰石,文津阁前虽然没有奇异的石峰,但是,在水池南岸有一座假山,石态苍翠美好,而且,西山是真山,真山与文津阁里的假山有机地巧妙配置。这种兼具米、范两家的奇观,在那时的皇家花园中也是少有。

这座造型别致的假山,怪石嶙峋,气势雄浑。假山占地约800平方米,用石3279立方米,由浆石和鸡骨石等堆叠而成。假山石洞,前后各有两门相通,结构颇具匠心。洞内山石遮掩,可分厅、堂、窗、孔、穴等,洞壁用鸡骨石镶嵌,幽深曲折。有几个大小不等的窗孔,透进幽幽的光线,使洞中的峭壁怪石若隐若现。山上横岭纵峰,沟桥岗壑,各自争奇。细观之下,承德棒槌山罗汉山双塔山等十大名山的缩影,居然都可以从造型各异的假山之中寻找得到。有人说,这些假山有“十八学士登瀛洲”的造型,还有仿米芾“宝晋斋”的园林布局。

书因阁而全

提起《四库全书》,文人墨客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部分,故称“四库”,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也是世界罕见的巨著。

在文津阁内,原曾珍藏《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各一部。

文津阁《四库全书》原书原函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库全书》是乾隆下令编纂,始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至乾隆四十七年(1783年)宣告竣工。历时十年,耗资巨大。全书共36304册,分装6144个书函,陈列摆放在128个书架上,该书共抄写七部。分别藏于北京故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沈阳故宫文溯阁、避暑山庄文津阁、扬州文澜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汇阁。文渊阁本现藏台湾;文源阁本在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焚毁;文津阁本于1915年运至北京,现珍藏于北京图书馆;文溯阁本现藏于甘肃图书馆;文宗阁、文汇阁本在清咸丰三年(1853年)春毁于战火;文渊阁在咸丰十年被毁,其书流散市上,后藏书家收购,经两次补抄,到1962年基本补齐,现藏于浙江图书馆。

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的文津阁《四库全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四库全书》分为三类,一类是刊刻本,一类是抄录本,另一类只保存书目。刊刻本便于流行于世,用武英殿活字版印刷。但边幅很小,于是依照《永乐大典》之例,正本一概实行抄录,以备宫中收藏。

文津阁《四库全书》近九十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是七部《四库全书》中保存最为完整,并且至今是原架、原函、原书一体存放保管的惟一一部。目前对它的保管和利用有着一套严格的规定。它与《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并称国家图书馆的四大镇馆之宝。其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比《四库全书》更早进入文津阁的当属《古今图书集成》。它是康熙召集朝臣编纂的一部大型图书,耗时十年,清康熙年间陈梦雷等原辑,后陈梦雷得罪了皇上,于是特命蒋延锡等重编辑,全书共一万卷。

文津阁建成一年时,《四库全书》尚未校录完毕,因此,乾隆命先将《古今图书集成》按《四库全书》函式装帧,庋架排列,贮藏于文津阁内。《古今图书集成》早年已被军阀盗卖净尽。

文治武功 张驰有度

说起文津阁、避暑山庄,不得不提到木兰秋狝。

当年康熙帝之所以决定每年秋天在木兰举行行围活动,并非为了狩猎娱乐,而是具有重大的政治、军事意义。当时正是清军平定漠北蒙古之时。通过行围活动,不仅可以使八旗官兵既习骑射,又习劳苦,用以保持八旗官兵传统的骁勇善战和醇朴刻苦的本色,抵御骄奢颓废等恶习的侵蚀,做到安不忘危、常备不懈。

同时,皇帝可以借每年的木兰行围,在那里定期接见蒙古各部的王公贵族,以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满蒙关系,加强对漠南、漠北、漠西蒙古三大部的管理,这对于北方边防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然而,“好战必亡”的警训时时提醒着当时的清朝皇帝,在保持军事威慑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驱动之下,修《四库全书》时,对不利于封建统治的,在著作之中都进行了排斥不用。编纂这部巨著的目的,就是要人按乾隆的要求来修身,千秋万代都要遵照执行。

乾隆帝对在此建阁贮书极为得意,认为“山庄居塞外,伊古荒略之地,而今则闾阎日富,礼乐日兴,益兹文津之阁,贮以四库之书,地灵境胜,较之司马迁所云名山之藏,岂啻霄壤之分也哉?”加之每年帝王诸臣、各族首领和外国使节都云集山庄,将皇家藏书楼建在此地,更可以标榜天朝的文治武功。

与此同时,有山庄文化的研究人士认为,乾隆皇帝著书、立碑、修建遍布大江南北的藏书阁,是拥有深厚的文化情怀。

文津阁在1981年前为地区招待处,被改为宾馆,后为市图书馆借用。1982年开始修整假山,拆除违章建筑,并清整门前千尺雪、宁静斋基址。2013年,把后面土山移走,清控水道,而成为今日格局。

2014年改换硫璃屋顶,后又复原碑亭,现正在复原内部,2017年底文津阁各项工程将全部竣工。之后,有望再现乾隆年间文津阁珍藏《四库全书》时的盛况。

作者:黄永力 通讯员:李晖

编辑:小雪

Hash:5ee87ed7775942490aa4d1c59a35984266e5e339

声明:此文由 承德晚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