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被遗忘的百年遗迹,司门口商圈的变与不变
如果不是带着目的去寻找和探索,一般人是很难发现这座“历史遗迹”的存在。
在解放路司门口一条街上,在密密麻麻的逼仄楼栋之间,在沿街眼花缭乱的商铺招牌中,
一座已有百年历史的教堂——圣三一教堂,就隐匿于此。
▲圣三一教堂实景
这座教堂由基督教美国圣公会始建于1910年,位于解放路司门口老商圈ATM潮流百货的正对面,重檐八角亭式的独特形态,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翘起的亭角仍垂挂着油灯,似乎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过往。
而武汉地面上这种中西合璧式的教堂,目前仅剩下三座(注:三座分别为圣三一堂、位于武昌青龙巷的圣救世主堂、位于汉正街的救世堂)。
01
这似乎是个被这座城市遗忘了的建筑。
如果不是界立方3文化艺术街区的打造,将位于圣三一教堂前的沿街商铺拆掉,恐怕这座已有100年多历史的建筑仍然被隐匿在背后,不为人知。
但同时,似乎也是界立方艺术街区的打造,让圣三一教堂在商业化的路上越走越远,并再次宣告了商业化操作的失败。
▲界立方3改造前的圣三一教堂
2016年年中,在被作为仓库使用的三圣一教堂终于迎来了它新的主人,由界立方文化发展公司对饱受重创的圣三一教堂进行了重新改造,并取名为“界立方3艺术街区”。
▲界立方3艺术街区
项目定位为文创类创意市集,以文创类品牌为主,辅以特色小吃和艺术展示空间,不设置店铺分割,打造成开放式的空间,共4层,在八角亭的背后。
据称项目还请来了两位日本设计师,参考米兰Piazza sant'eufemia教堂(设计师的工作室集合地),并为这个项目取名“界立方3”。
2016年末,经过改造后的界立方3艺术街区也终于迎来了其盛装开业的日子。
然而,经营不到3年时间,这个看似在司门口街区定位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商业体,依然敌不过老商圈商业迭代的残酷现实。
曾经热闹开业的场景不复,如今再次回归了落寂和冷清。
▲界立方3改造后的圣三一教堂内部
▲如今的圣三一教堂实景
一至二楼,大部分商家已撤走,留下一片黑黢黢的空间,昔日店铺的招牌依稀随处可见。
▲界立方3现今一楼实景
▲界立方3现今一楼实景
▲界立方3现今一楼实景
从留存的指示牌上依然可看到项目往日最后的业态规划:
1楼花样市集,2楼女神的新衣,3楼美食美客,4楼酷玩天地。
项目最初开业时设有创意市集,手工创作等业态区域。可见,这里的业态也经过了多次的重新定位和优化调整。
▲界立方3业态规划
如今1楼入口处,仅剩几家卖着低廉服装、鞋子、包包的小商户在此坚守,进去的人基本已寥寥可数。
2楼仅剩一家半经营状态的健身房,三楼为一家艺术培训类的公司在此办公,及一家咖啡馆;四楼为一家文化传媒公司。
室内的电梯也基本处于停摆状态了。
▲界立方3一楼实景
▲界立方3现今二楼实景
▲界立方3现今二楼实景
▲界立方3三楼引进艺术培训机构
▲位于三楼半的咖啡馆
如今,站在解放路边上,界立方黄色亮眼的招牌似乎仍在召唤着沿街过往的年轻人。但又好像一不注意,随时就能被过往的人群所忽略。
02
圣三一教堂,作为一栋历史超过百年,与辛亥革命红楼同一年(1910年)修建的历史建筑一样,似乎从开始就面临着命运多舛的局面。
从外观上看,圣三一堂主楼是一座重檐八角亭,顶部有一圆球,亭子的高度与后方礼拜室的高度相同,门脸上是青砖花雕,屋檐上还有用水泥塑的龙首。但他的功能还是教堂。
追溯圣三一教堂的历史,这里解放前为圣公会教堂,解放后改为解放路小学,后小学停办后,曾被用于仓库、舞厅、公寓等商业经营,后由政府收回,空置数年,形同废墟。
2013年,圣三一教堂就曾被改建为商业体,其教堂的礼拜室和牧师寝室被移除,仅保留门脸。然而,这个取名“大成印象”的商业体开业不久就因经营不善关闭。
2016年,这里再度被改造,打造为「界立方」品牌下第三个文创型综合性商业体。
而由于一直以来的深藏不露,让圣三一教堂被公众遗忘,一直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建筑。
在岁月的侵蚀和打磨下,在几度折腾改造的“修复”下,满目疮痍的圣三一教堂仅剩下一个三角形的塔楼,作为展示的空壳。
由此,从现代化的几次改造来看,也宣告了这里通过走商业化,焕发老建筑新生的路线失败。
03
说实话,面对见证这片城市历史老教堂的堪忧现状,也纠动着每个老司门口原住民人的心。
自然它的命运也牵扯着许多人的美好记忆,关乎的是这座城市历史中不可忽视的一段历程。
据1929年《圣公会报》记载,圣三一教堂作为湘鄂地区的主要堂会之一,“湘鄂妇女传道服务团年会”,当年曾在此召开,参加者超过300人。
对此,业内有专业人士曾指出,教会是伴随资本一起进来的。从大的世界范围来看,武汉在20世纪初或者更早时期建立起的一批教堂,包括传入的各种基督教教会,都是全球资本扩张所波及到的一个点。
从建筑遗迹和流传下来的历史价值来讲,这些建筑应该得到妥善的保留和承传。
然而,在城市化建设的大浪潮中,这座历史遗迹在饱受内部改造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来自现代化商业兴衰更迭的影响。
▲司门口商圈记忆照片(来源于网络)
在商圈迭变和电商冲击的大环境下,其所处的司门口商圈,早已显现出没落的迹象。
商业体落后,品牌更新慢,业态低端,交通不便等因素,已不复当年繁华景象。
▲司门口沿街实景
这里,曾红极一时的ATM潮流百货关门,麦当劳已关门。
▲司门口沿街实景
沿街店面多沦为了品牌打折店的大卖场;
吆喝声不绝于耳,打折促销的信息更是满街都是。
▲司门口ATM潮流百货实景
大环境之下,圣三一教堂通过各种商业化的包装改造后,却依然难以逃出被淹没的命运。
但,如果回顾下历史,司门口商圈,曾是最早一代老武汉人眼中最繁华的地方。他引领着无数武昌人的消费习惯,也承载了无数老武汉人的青春。
“一江春水万商涌,十万人潮汇司门”,早在800年前的南宋,司门口就是繁华的“十里长街”。
司门口,老武昌最繁华的地方,也可以说是武昌最早的商圈,没有之一。
司门口天桥、江汉环球影城、老武昌电影院、假日乐园、中华路夜市、大成路夜市……这些可能也是武昌吖最早关于时髦的记忆原点。
▲司门口老照片(来源于网络)
讲真,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整个武昌的中心就是司门口商圈。相信即使是80、90后的伢,也多少有些关于司门口这样的回忆:
那时候读书的学生吖,在大成路也是总能淘到漂亮又便宜的衣服;
做轮渡过江,户部巷小吃,打卡黄鹤楼,曾是带朋友逛武汉的最佳路线;
新年跨年夜,到武昌江滩看新年烟花,人挤人的场面仍是很多人的记忆。
随着时代的变迁,昔日的司门口长街经历了繁荣,逐渐被中南商圈、徐东商圈等越来越多的新商圈所替代。
时至今日,在新商业更新迭代,消费升级的浪潮下,走在到司门口一条街上,这种商圈的凄凉与没落之感依然来的更透彻,也直击人心。
【后记】
我们希望我们所住的城市,有未来,也有过去;有繁华,也有沧桑。
在历史与现代化浪潮的交融下,司门口商圈不断面临着新与旧的抉择,大小商业改造、升级转型,不断变化着新的花样,寻求新的商业出路。
然而,户部巷、黄鹤楼、拥挤的单行线路,沿街吆喝打折的商家……现如今的司门口,一切又好像始终未曾变过。
一个地方的文化,往往是传承与发展的灵魂所在。
在变与不变中,如何保留和改造,则考验着城市和建筑运营人的智慧,尤其是所处这个不断迭代的赛道行业人的智慧。
我们必须承认,“老屋”的改造不能只是进行简单的商业化物理结构上的改造。在迎接新商业更迭变化的同时,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这里不断变化的面貌与气质,是根植于属于这座城市文化脉络发展的步伐。因为,唯一不变的,是历史与文化,是温度与记忆。
或许圣三一教堂的改造只是这个城市对老建筑改造重生中的又一个缩影。
未来圣三一教堂将何去何从,我们还不得而知。
希望这座被城市遗忘的“历史遗迹”能开始受到更多关注和保护起来,早日找到其价值所在,连同司门口这片老商圈一起重焕新生。
Hash:b59a1f27e1cfeada4ff5916755e5814ce5213c46
声明:此文由 浩哥看市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