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内蒙古赤峰市必须看的九座古塔

内蒙古赤峰市必须看的九座古塔

转自:静安视角

2018-06-0314:23

内蒙古赤峰市必须看的九座古塔

这九座古塔分别是:

宁城县3座,大明塔,小塔,半截塔

元宝山区1座,静安山塔。

敖汉旗2座,五十家子塔,武安白塔

巴林右旗1座,辽庆州白塔

巴林左旗2座,林东南塔,林东北塔

一、宁城县3座塔

城内外有三座塔,现称为大塔、小塔、半截塔。而大塔尤其以其雄姿享誉遐迩,并成了塞北的一处旅游胜地。

大明塔

大明塔,也称辽中京大塔,位于赤峰市宁城县大明镇辽中京城遗址内,距赤峰一百二十公里,距宁城县天义镇20多公里。因辽中京延续到明代而只留下塔,人们习惯称为大明塔。辽中京是契丹 · 辽鼎盛时期都城。现仅存砖塔三座以大明塔最为著名,建于1007年。辽大明塔为八角形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总高82米,基座直径34米,每面长14米。大明塔历时近千年,是全国目前现存砖塔中保存最好,体量最大的古塔。存砖塔三座。大塔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八十点二二米,塔基底径四十八点六米,塔体直径三十四米,每面长十四米。据元一统志载可能建于辽重熙四年(公元1036年)。塔身赤面有两行蒙文,内容是:“大清咸丰甲寅年敬修”,为清代补修所写。 塔上的菩萨的浮雕栩栩如生,清代乾隆皇帝,人大副委员长布赫曾题诗称赞。1961年大明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城县辽上京大明塔

宁城县辽上京大明塔

宁城县辽上京大明塔

小塔

小塔位于辽中京城外城中,内城南门(阳德门)西南0.5公里处,是金大定三年(1163年)所建,小塔的‘小’只是相对于大塔而言,塔全高24米,平面是八角形,底座边长3.3米,为砖筑十三级密檐式塔,小塔周围无台基,平地而起,最下层是基座,高2.7米,八面的正中都雕有伏狮和力士,均作蹲伏状,力士与伏狮上部有砖雕通周单瓣仰莲,仰莲至第一层檐以下为龛部位,东西南北四正面有拱砌的卷形佛龛,龛上雕伞盖,龛内已无佛像。其余四面佛龛是浮雕而成,龛内各雕1.66米高胁侍一对,胁侍头上雕有飞天,线条细腻,流畅自然,各面转角雕成圆柱体,上端施铺柏枋,枋上有雕柱头铺作。两柱间有斜拱日铺作,再往上接塔檐,坊上设柏木椽,直达十三级,每级都有桓木椽,级间塔体除磨砖卧砌外,全以4层迭涩砖垫托。诸层覆面以砖代瓦迭砌。

宁城县金代小塔

宁城县金代小塔(后为大明塔)

宁城县金代小塔

半截塔

半截塔也称残塔或三塔,因其只存半截塔体而称,残高十四米。位于辽中京城外西南角上,南濒老哈河,北依中京城,周围古代建筑遗迹颇多,是辽代的园圃地。半截塔建于辽道宗清宁三年(1057),平面为正八角形,实心密檐式砖塔,周围有高5米的砖头和废土堆积物。残体全高14米,东西南北四面有佛龛,佛龛两侧有雕砖云纹两朵。佛龛中原有佛像,今无存,根据佛龛中痕迹推测,佛像及雕饰物是预先雕就,尔后粘上去的,所以剥落较早。其余四面雕胁侍和并列的小塔状装饰,转角处雕成圆柱体,圆柱体端有柱头铺作两朵,全为斜拱成双抄五铺作,塔檐全无,只有第一层大檐上的零星柏木椽头裸露于外。椽子每面25根,末端10×10(cm)见方顶端渐粗各檐角有柏木角梁,角梁是椽子粗大的两根方木相叠压而成,西南面第一层大檐上存瓦条脊15道。塔顶部平面上剩有东西长6.56米,南北宽4.96米,高0.46米的4层长方形砖台一座,可看出砖台外围原有相互勾连的木筋一道,被后人拆下。

宁城县辽半截塔

宁城县辽半截塔

宁城县辽半截塔

元宝山区有1座塔

静安山塔

在赤峰市小五家乡大营子村有一座静安山,静安山巅有一座千年辽代佛牙舍利塔,又名静安山塔,当你从青山线公路进入大营子村境内,远远就能望见,辽塔,高12米,直径6米,边长2.45米,砖砌而成,八角实心,三层密檐式结构。塔身雕刻有佛像和字符号。塔下深数丈宝石内安放佛祖灵牙舍利一颗,内嵌舍利子七百余枚,为世所罕见佛宝。古塔造形独特,双层须座,砖雕细腻,建筑精巧,堪称辽塔中之精品。下面就请你给我走进辽塔,去近距离的了解古塔背后的美丽故事和传说。辽塔始建于辽中晚期,那时正值圣宗皇帝执政。

元宝山区小五家乡静安山塔

宝山区小五家乡静安山塔

敖汉旗2座,五十家子塔,武安州白塔。

五十家子塔

五十家子塔,也叫万寿白塔,位于敖汉旗玛尼罕乡五十家子村西,南距新惠镇约二十五公里。建于金代,立于辽金时代武安州城西北隅,元代及近代曾重修。为八角十三层空心密檐式砖塔,高约四十一米,尽管整体完整、但塔刹只剩刹杆,铜宝珠已无存,重檐多残损。第一层每面镶有佛、菩萨及飞天像,造型浑厚,手法简练,形制略同于宁城县大明城内小塔。其座每边宽四点四七米,塔座上半部有砖雕,分三层,下层为仿木结构斗拱,单沙五铺作一跳出花拱,两转角斗拱间,两朵补间铺作。花拱单砖立出,中间为栏杆式每面隔成上下两层格,共六横格,下层格内砖雕飞龙和缠枝花、上层为“万”字,上为仰莲,均残破。塔身共十三层,正面塔龛下面及第二、三层檐间镶嵌两块蒙汉文石碑,上一块汉文为“万寿白塔”,为大明万历二十八年秋立,第二块为万历三十一年立。

敖汉旗五十家子塔

敖汉五十家子塔

敖汉五十家子塔

武安州白塔

武安州白塔位于敖汉旗南塔乡所在地隔河对岸的高岗之上,八角密檐式佛塔,塔檐残存十一级,残高三十六米,塔座每边长六点二米,塔身南、北、东、西面为佛龛,其余四面为砖雕紧棂窗。正南面佛龛已残破无存,露出圆形空腹,塔自下而上第一、第二层檐为砖砌仿森结构的斗拱。每砖角斗拱间各有二朵斗拱、均单抄四铺作。塔檐向上斜收较大。腹壁抹白灰。第一层檐和第二层檐均为仿木结构的斗拱承檐,第三层以上各檐为叠涩式承檐。塔檐向上斜收较大,为早期辽塔型制,塔外壁抹白灰,俗称“白塔”。此塔建于辽代早期。因年久失修,已残破不堪,但白塔雄风犹存,仍显雄伟壮观之态。是敖汉旗境内一大景观。由于风吹西蚀又向西北倾斜三度。

敖汉武安州白塔

巴林右旗1座,辽庆州白塔

辽庆州白塔

庆州白塔,此塔原名释迦佛舍利塔,俗称辽庆州白塔,是辽重熙十六年至重熙十八年(1047—1049年)间,辽兴宗耶律宗真为自己的生母章宣皇太后“特建”的。当地牧民称“金金察罕索布尔嘎”。巴林右旗索博日嘎镇驻地东北查干沐沦河的冲积平原上(内蒙古巴林右旗辽代庆州城遗址西北部 )。八角七级,通高73.27米的砖木结构拱阁式塔。

巴林右旗辽庆州白塔

巴林右旗辽庆州白塔

巴林右旗辽庆州白塔

巴林左旗2座,林东南塔,林东北塔

林东双塔,即北塔与南塔,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辽上京城址附近。塔为砖砌,共两座,一座位于城址北面约一公里北山坡,称北塔,北塔位于林东镇北山坡上,是一座六角五层密檐式砖塔,存四层约高十六米。已修复,在此可以俯视林东镇全景。

一座位于城址南面约三公里南山,称“南塔”,是原辽上京的附属建筑,其保存较好,现高25·5米,台座每边宽三点八米,八角七层密檐式,塔身第一层镶嵌雕像,全用细砂岩携刻,有佛、菩萨、天王、力士等像,刀法精致,线条流畅,形象逼真,是辽代雕塑艺术中杰作,造型上有浓厚唐代遗风,类似辽西京大同华严寺内形象,但此为半圆雕,工艺造诣有过之而无不及,富有艺术价值。

林东北塔及南塔作为辽上京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1961年即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巴林左旗林东辽上京南塔

巴林左旗林东辽上京南塔

巴林左旗辽上京北塔

巴林左旗辽上京北塔

Hash:5e3b312baa2c440f0a4eeefdd5791598fd8a5acf

声明:此文由 肖上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