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院庙会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农历四月二十,晋城一年一度的水陆院庙会。每年都是这么火。晋城人为什么有着浓浓的水陆院情结?水陆院庙会究竟承载了多少晋城人的情感和记忆?一个庙会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今天小编给亲们推介太行日报社晚报总编王春平的一篇文章,也许从中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没了黄华街,

我们还能再造水陆院!

□王春平

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自己的商业文化地标,其城市的品位就会大打折扣。上海南京路,北京的前门、大栅栏,南京的夫子庙杭州清河坊,苏州观塘街,长治的城隍庙,都以其浓郁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原汁原味的建筑风格,让人们深深地记住了这些城市。

老晋城本来是有商业地标的,那就是晋城人一直引以为自豪的黄华街。这条街承载着古代晋城的商业文化,沉淀了老晋城的辉煌与记忆,地位相当于北京的大栅栏,是老晋城的商业中心。但非常可惜的是,这条老街在黄华街改造时拆掉了。虽然有着历史的原因,但今天看来,我们把这样一条有着老晋城文化符号的街道永远地消灭了,不能不说是晋城一个永远的痛。

没有了黄华街,去哪里寻找老晋城的商业文化地标呢?

答案是——水陆院。

水陆院是水陆禅院的简称,现在,人们已经忘记了它是一座寺庙的名称(今有遗存),成了一处地名,晋城人习惯上把水陆禅院这一片叫水陆院。水陆禅院是位于老城区的一座小庙,修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据老晋城人讲,清康熙年间,物阜民生,水陆禅院每年都要举办盛大的佛事活动,吸引了周边的大量乡民,后来便形成了一个以农贸市场为主的庙会。由于庙会规模日趋扩大,而原来设在狭窄的水陆院街庙会,已无法满足人们摆摊设点的要求,也不知从何时起,水陆院庙会慢慢辐射至黄华街乃至红星街,每年四月二十,赶会的人山人海,成为晋城的一道风景

笔者之所以建议把水陆院打造成老晋城的商业文化地标,是因为水陆院与北京大栅栏一样,自古就是一条商业街,虽然没有黄华街那样繁华,但也一直有着浓郁的商业氛围,也是老晋城商业文化的一个符号。另外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里还有晋城市区目前保存较为完好、且曾有一定规模的古代建筑——怀覃会馆

晋城古建研究专家张广善认为,怀覃会馆的来历无法考证,按理应当叫做覃怀会馆或怀庆会馆,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大师刘致平先生在文章中把怀覃会馆称为河南会馆。刘致平先生1953年在山西内蒙考察古建筑后,写了一篇文章《内蒙、山西等处古建筑调查记略》,文中记录了这个会馆,“整个晋城只有一个会馆,即河南会馆,内供关帝,是河南布行会馆。”据刘先生文章、照片、平面图记载,当年会馆还有山门、舞楼、东西掖门、钟鼓楼、大影壁等建筑,刘先生对会馆的评价是“会馆布置是三间为一组,钟鼓楼夹在戏台的两旁,屋顶彼此跌落甚是华丽可观。此组建筑在会馆最前面,会馆院内很宽敞,大殿也很壮丽。”

怀覃会馆建造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当年坐落在泽州古城南门外略偏东南的位置,当时那一带是商贾云集的地方,又有著名的太行驿(驿后街的名称即源于此)。说来惭愧,怀覃会馆是清代河南北部三府(彰德、卫辉、怀庆)在泽州的行业会馆,据考证拜殿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侧殿造于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是保护豫商利益而建的议事场所,来自怀庆府、卫辉府、彰德府的货物都在这里交易。今存建筑多为清代遗物,由大小两个院落组成,占地2000余平方米,主要有照壁、东西戟门,舞台、钟鼓楼、大殿、拜殿、耳亭、廊芜等。

这也就是说,打造一条商业古街,如果核心建筑是古代的建筑遗存,是最好不过的事了,这就好比一条古街有了灵魂,这一点我们得感谢有意无意保存了怀覃会馆的人们,这真是老天有眼,总算给我们留了个东西,我们毁坏的太多了,至今还不知道珍惜。如果我们再不把怀覃会馆保护好,发挥其独特的价值,真的是愧对老祖宗了。

以怀覃会馆作为水陆院商业老街的灵魂,复建重建一条具有晋城特色的古街,把水陆院打造成晋城的大栅栏,可以提升我们千年晋城的品位,也给咱们晋城打造了一个走向全国的商业文化品牌,何乐而不为?

选择水陆院作为老晋城的商业文化地标,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这里距以凤展、圣亚为核心的黄华街新商圈咫尺之遥,完全可以和新晋城的商业地标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窃以为,虽然怀覃会馆为河南商人的会馆,但保存基本完好,能很好体现晋城明清建筑的风格,而且其与晋城的传统庙会地——水陆院为一体,距离黄华街、驿后街也十分近,将怀覃会馆的保护修缮与水陆院开发结合起来,打造老晋城商业文化地标,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其一,将怀覃会馆加以修缮整理,可以搞一个泽商博物馆,展示泽商的发展史,强调泽商的历史贡献,阐明泽商与煤铁文化的关系,比如泽州大阳的针业就可以搞专题展览,“九头十八匠”的历史也可以通过泥塑、蜡像来叙述。

其二,水陆院也是晋城民俗文化的一个符号,将这一文化符号赋予更多的现实意义,打造一条街展示当代晋城地方产品,比如晋氏织造、泽州铁器、阳城陶瓷、泽州大麻等,既有文化展示也有商业运作,既能将水陆院的商业价值传承下来,也赋予其当代文化内涵,一举两得。

其三,将这条街作为晋城文化的符号来打造,好比北京的前门大街、杭州的清河坊、南京的夫子庙、苏州的观前街,白天是市场加文化,夜间是文化市场,通过这个载体来让人们回味老晋城,了解老晋城,记忆老晋城。

所以说,没了黄华街,我们还能再造水陆院!

一个富有理想的城市,必将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富有激情与创造的城市。“水陆院”——既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诗意表达,也是对当下城市建设的自我探寻。我们的理想是,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个古老的城市再次融合,唤醒和延续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记忆。

图 晚报记者高云 摄

Hash:fa7ed9bca7ee9e4edb40bf619202c89dfff5218a

声明:此文由 太行日报晚报版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