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山有座奇怪陵墓:灵柩落在地上之时,地面突然崛起了一座陵丘
有句老话“生在苏杭”,说的是这里的生活环境怡人,能够生活在苏杭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老话还有下半句,那就是“葬在北邙”。
为什么要葬在北邙呢?
因为这是一处风水绝佳的宝穴,百年之后若能长眠于此,必会给子孙带来莫大的荫福。北邙的地理位置比较独特,它距离黄河很近,颇为符合风水学说中“背山面河,以开阔通变之地形,象征其襟怀博达,驾驭万物之志”的说法。因此,历朝历代的皇帝多以能葬入北邙为荣,以庇佑江山社稷千秋万代。
纵观邙山上下,有东周、秦汉、魏晋、五代、唐宋元明等各朝代的皇陵,数不清的显赫人物在此长眠。
在邙山上的皇陵中,总共有五座东汉帝陵。然而,在这些东汉皇陵中,却有一座“一枝独秀”,选址与其他皇陵截然不同。其他皇陵均修建在邙山的向阳面,唯独有一座皇陵修建在背阴处的黄河滩上。哪怕是不懂风水的老百姓,也明白房前有河房后有山是一种吉兆,但这座皇陵却反其道而行之。
这座奇葩皇陵的墓主人是何许人也?
正是复兴东汉的光武帝刘秀。刘秀是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于更始三年登基,开创了一段中兴之治。中元二年,刘秀驾崩,终年六十三岁,葬于原陵。汉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有为明君,他事必躬亲,以柔道治国,是个难得的好皇帝。
然而,这样一位好皇帝的陵墓方向却与风水学说大相径庭,着实令人难以理解。原陵的北方是黄河,南侧是邙山,也就是风水书上的“枕河蹬山”。这种葬法,在古代风水学说中是非常不提倡的。风水术在我国古代极其盛行,没有任何一位皇帝违逆过风水术,所有皇帝在修建陵寝时从选址到朝向,均遵循风水书上的讲法,丝毫不敢马虎。
那么,为何刘秀偏偏要独树一帜,违背风水书为陵墓选址呢?
关于这个问题,老百姓给出了这样一个有趣的说法:
话说刘秀的皇子颇不听话,凡事与刘秀对着干,十分叛逆。刘秀活着的时候,早就相中了邙山这块风水宝地,但他怕儿子叛逆,偏不将他葬于邙山,不得不来个正话反说。
刘秀弥留之际,把儿子叫到病榻前,叮嘱道:“朕五行缺水,在归天后一定要将朕葬于黄河,这样才能让朕不受干渴之苦。”
刘秀万万没想到,一向叛逆的王儿这次竟一反常态地变得听话,他哭着对刘秀打包票道:“不孝子从未聆听过父皇的训诫,如今儿子一定遵从父亲的叮嘱,痛改前非。”
听闻此言,刘秀叫苦不迭。可惜君无戏言,刘秀只能打碎了牙咽到肚子里,恼怒之下两腿一蹬归了西。
后来,王儿将刘秀的遗嘱公诸于众,并召集天下的能工巧匠,为父亲打造了一座豪华的龙舟盛放灵柩,给刘秀安排了一场“河葬”。
令人啧啧称奇的是,龙舟刚刚被放入黄河中,只见黄河之水立即向北方席卷而去,将龙舟甩到陆上。灵柩落在地上,地面突然崛起一座陵丘,将刘秀的灵柩掩埋其中。
显然,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众所周知,古代帝王在生前就会为自己张罗陵寝,所以刘秀的原陵肯定是刘秀生前修建的。实际上,从公元五十年开始,刘秀便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寝。史料记载,刘秀曾对负责修建原陵的“总工程师”窦融说过这样一番话:“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才令流水而已。”由此可见,刘秀与其他皇帝截然不同,他要求自己的陵墓一切从简,切莫劳民伤财,占地面积不要超过两三顷,也不要修陵丘,只要能保证排出雨水就已足够。
此外,刘秀临终前还立下遗嘱:“朕在生前没有为老百姓谋福,死后应该像汉文帝一样使用瓦制的随葬品,千万不要用金银铜等贵重的随葬品。朕百年之后,各地刺史和地方官不得玩忽职守,不得进京奔丧,也不要递送吊唁的奏折。”当然,自汉初开始,皇陵的建制就有一套严格的规矩,就算刘秀不想在皇陵上大费周章,终究逃不过后代皇帝的孝顺。后来刘秀的陵墓遭到董卓的盗掘,曹丕认为这一切都是汉明帝的过错。若非汉明帝违背刘秀遗命,将原陵修建得十分奢华,必不会招致盗墓贼的染指。
参考资料:
【《汉光武帝陵》、《汉书》】
Hash:586a1f686ec9a5185344400c68121d6ce7e9d534
声明:此文由 山川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