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佛山这座桥的历史可追溯到450多年前!

一年一度的“行通济”活动即将到来。通济桥,这座佛山人再熟悉不过的桥,你是否了解其历史呢?——由谁修建?始建何年?最近的一次重修是何时......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通济桥的前世今生。

通济桥的前世

通济桥,始建何年,具体不详,但有史考证已超450年。明代始建木桥,曾先后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隆庆二年(1568年)、万历九年(1581年)修建,后因木桥朽腐致毁。

明代天启五年八月(1625年)由乡人李征问、李待问兄弟捐资重建石木三孔拱桥,桥面用潭州红石铺砌,桥中以巨石为柱,并筑亭于桥左畔供行人歇息。天启六年(1626年)二月竣工,取名“通济桥”,取其“必通而后有济也”,“以正义通,以亨屯济”之意。

清顺治十二年(1655)由桥前白衣庵僧人圆朗募捐(传说是神仙故意留下建桥的金银)重建为石桥,至新中国建国前历经数百年。期间,曾多次由民众捐资修建。

▲道光年间(1821—1850)的《佛山忠义乡志》

通济桥原是一座拱形的桥梁,每当夕阳斜照,桥形倒映于水中,宛如天上出现的一条彩虹一样,荡漾于碧波之中。古人以为奇观,将它列入佛山八景之一:村尾垂虹。后人在桥旁牌坊石柱上刻以对联,形容此般美景

右联:

通七堡之游行,逸客寻春,任得渡头饮马。

左联:

济万人之往来,曲桥跨水,艳称村尾垂虹 。

▲道光年间的《佛山忠义乡志》所记载的通济桥

解放后通济桥的演变

解放后,通济桥经多次重建。在这之前的通济桥,桥头石级共9级,桥尾13级,反映出“九出十三归”的意念。

解放后通济桥修建的情况,史料如是记载:“1958年,佛山市修筑普澜公路时,将通济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单孔拱桥,修建后桥宽4米。”

▲《佛山城市建设志》记载

▲1960年的通济桥(图片由佛山市档案局提供)

后来,随着佛山街道多次扩建,通济桥下的河涌被改为暗沟,桥面被改为大马路,这一带再也找不到“桥”的痕迹了。

2000年,佛山市政府决定筹资重修通济桥,并在桥的前后扩建广场、修建凉亭,使每年春节“行通济”名副其实。

▲佛山市政府筹资重修通济桥(来自佛山电视台截图)

▲如今的通济桥

来源:佛山文化、佛山电视台、c2000

祖庙微新闻编辑小组

Hash:8e169ef150fb052c26d48aaa8e621cdf544d7e38

声明:此文由 祖庙微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