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绵竹关帝庙品茗祈福弈棋闲坐,感受忠义仁勇的关羽文化积淀

据《绵竹县志》载:“关帝庙在绵竹县城南门外(今城区粮站面粉厂,现迁至剑南老街)。明天启七年(1627),户部郎中、陕西关南兵备道、乡贤刘字扬等建修。乾隆六年知县安洪德增修。道光五年知县谢玉珩增修。道光二十四年知县武来雨倡修拜殿。咸丰八年,关圣入中祀,改称武庙,建立宫墙。

图注:关羽

民国三年11月20日奉到大总统申令:关岳合祀典礼。民国四年(1915)县知事曾焜改修宫墙。

殿内正位左奉关壮穆侯,右奉岳忠武王。均南向。两序奉历代忠武将士张飞、王浚、韩擒虎、李靖、苏定方、郭子仪、曹彬、韩世忠、旭烈兀、徐达、冯胜、戚继光,东位西向。赵云、谢玄、贺若弼、尉迟敬德、李光弼、王彦章、狄青、刘锜、郭侃、常遇春、蓝玉、周遇吉,西位东向,均北上。岁以春秋分节气后第一戊日,由驻该地文武高职各一人,亲诣敬祭。地方官绅、学校教员、学生之娴礼者选充,各军、警及兼职文官行礼仪节,均与京师同。

图注:绵竹关帝庙

从一千四百多年前的陈、隋之际当阳玉泉山关羽祠开始,关庙的香火就连绵不绝。这期间经历了多次的王朝更替,政权改换,但关羽的地位不仅丝毫未受影响;反而是祠庙越建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从东北边陲,到西南边关,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凡有人民居住的地方,无不建有关羽的祠庙;上到帝王,下至百姓,凡有祭扫的活动,总少不了关羽,真是“中原有地皆修祀,故土无人不荐香”。不仅在中原,就是在海外,关羽的祠庙也是香火鼎盛。

正如一幅关庙楹联所说的:

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真,三教尽皈依,拭瞻庙貌长新,无人不肃然起敬;

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别是神功卓著,真可谓荡乎难名。

图注:刘关张

就是在21世纪的今天,尽管人们不再尊关羽为神为圣为帝,但千百年来形成的关羽文化积淀,依然有着不可替易的魅力。对关羽的崇拜并未因时代鼎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归于沉寂,相反,关羽文化借着新的媒体更加发扬光大。因为21世纪人们可以不要关帝,但21世纪的人们不能不要忠义仁勇。美国汉学家、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博士焦大卫先生说得好:“我尊敬你们的这一位大神,他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的仁义智勇,直到现在仍有意义。仁就是爱心,义就是信誉,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难。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你们的关公一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图注:桃园结义

关羽最初追随刘备,几乎没有官职,只是刘备身边一个侍卫而已,因为那时刘备本身也一无所有。在刘备因镇压黄巾起义军做了平原相后,关羽才和张飞一道,被任命为“别部司马”,统领部曲(军队编制,后多指私兵),“别部司马”的职位,应当很低,一般的官制词典都查不出来。

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刘备、关羽、张飞随曹操去许都,刘备被拜为左将军,关羽也被任命为中郎将(官职名,比将军低),其间曾暂行过下都太守的职务。

建安五年(200),曹操东征徐州,刘备败逃,关羽为保护刘备的妻室,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随曹操去许都,拜为偏将军。当年因斩颜良解白马之围有功,被表封为“汉寿亭侯”。“亭侯”,作为汉代爵名,地位不高,即食禄于亭的列侯。《后汉书》的《百官志》说,列侯“以赏有功,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可见只相当于今日的乡镇长之类。

建安十四年(209),刘备封关羽为荡寇将军、襄阳太守。

图注:关帝庙

建安二十四年(219),已在成都进位汉中王的刘备,拜远在荆襄镇守重地的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位列五虎上将的头名。前将军的职位,在东汉时已不常设,据《后汉书/百官志》的说法,只是在四种相当于公位的将军之下,才设有前后左右将军,俸禄也不过是是二千石的职位,这是关羽一生所得到的最高职。这年的十二月,关羽就在临沮(今远安)遇害。

关羽得到的最早的封谥是斩了这位将军的脑袋的对手孙权给的。孙权这位碧眼紫须的吴主,杀了刘备的忠臣义弟,把头送给了曹丞相,自己就给关羽封了一个“忠义侯”。不知他是出于对刘备的诚心讥刺,还是出于对关羽的衷心赞美,不过这个谥号倒还是很适合关羽。在蜀汉的景耀三年(260),这时关羽已去世四十一年了。刘备的儿子,人称“阿斗”的后主刘禅,追谥功臣良将,关羽又被封为“壮缪(穆)侯”,同时受封谥的还有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庞统等人,只是蜀汉大势已去。

图注:关帝庙

在此后的几百年时间里,关羽都默默无闻。只是在时人夸赞勇将时,“称万人无敌”的关羽时才被提及一下,以作为那些勇将们的一个很好的“参照”。唐代的帝王由于热衷僧道,建寺筑观,所以关羽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十九年(731),他们开始建武庙。唐代武庙的主神是太公望(即吕望、俗称姜太公),所以叫“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等名将”十人为配享,在仲春和仲秋的上戊日祭祀,祭品、器乐的规格都同祭孔庙相等。十哲是右边的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左边是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勋”。这时,还没有关羽的份。唐肃宗(李亨)的上元元年(760),追封太公望武成王,跟文宣王孔子的规格齐平,祭祀的规格也是一样。

图注:关羽像

但是文宣王有十哲,还有七十二弟子,武成王却是孤家寡人,在场面上没法跟文宣王相比。所以到了唐德宗的建中三年(782),采纳了礼仪使颜真卿的意见。这位书法比政绩更有名的礼仪使给皇帝上了一道奏章,说是武庙的配享,人数太少,宜用诸侯之数。皇帝便下诏书,让史馆来考定,终于凑足了64人的数额,古代的许多良将像范蠡、孙膑廉颇以及卫青、霍去病等都被列为其中。三国时的关、张还有周瑜、邓艾等人,也侧身其间。关羽虽然跟周瑜、邓艾他们站在一起有些别扭,不太舒服,但好歹成为配享者之一,这是关羽在唐代的官方祀典中正式登台亮相。

后唐长兴三年(932),国子监博士蔡同文上奏朝廷,说是在上戊日祭武庙时,范蠡等六十四人,面前并无点酒菜,请求各设一豆一爵把享。原来包括关羽在内的“四壁诸英贤”只能干瞪眼看别人吃喝,却没自己的份儿。亏得蔡博士这一奏,关羽等人的饮食才不至成问题。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关羽在当时的地位。

图注:关帝庙

关羽真正走红是从宋代开始的。北宋中叶以后。在佛道二教把关羽纳入自身神系的影响下,朝廷才开始注意到这个骑赤兔马、抡青龙偃月刀的红脸汉子,发现利用他可以让臣民们更好地来效忠自己,于是,救封开始了。

宋徽宗第一个发现了关羽。这位在政治上极其昏庸而在艺术上又极具天才的道君皇帝,凭着他艺术上的敏感,看出生前有勇力又十分讲义气忠心的三国名将关羽,实在是大可好好利用的工具。自称是上帝元子太霄帝君降世,让朝臣称自己为教主“道君皇帝”的赵佶,在崇宁元年(1102),追封关羽为“忠惠公”,使关羽由侯爵进位为公爵。第二年,这位笃信道教的皇帝,在听取了道土张继先关于关羽在解州与蚩尤作战的神话之后,便以“教主道君”的身份,封关羽作一个“崇宁真君”。这虽然算不上一个正式的封赠,但它却使关羽正式在道教取得了合法地位,对于关羽日后的进一步走红,却是很关键的。

图注:关羽像

大观二年(1108),还是这位皇帝,再次提拔关羽,让他进位于“昭烈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此时,金兵南下侵宋疆土,百姓深受异族入侵之害的时候,这位仍在醉生梦死的皇帝,又改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封谥关羽这位蜀汉的前将军了。因为再过去三年.他便跟自己的儿子钦宗赵桓一块被金人捉去。短短的二十一年之内,徽宗四次追封关羽,由侯而公,由公而君,由君而王,升迁的速度之快,真有点令人咋舌。建炎二年(1128)高宗又封谥关羽为“壮穆义勇王”。赵构如此急切地追封关羽,可能最初的本意是要借重关羽的义勇,来鼓舞一下士气。《荆门志》曾载有仅余两句的诰词:“肆摧奸鬼之锋,大救黎元(百姓)之溺。”可见封谥关羽,确有此意。

图注:关帝庙

在南宋的几个皇帝中,孝宗还称得上较有作为的一个。淳熙十四年(1187)十一月,孝宗加封关羽为“英济王”,全称是“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皇帝的诏书对关羽褒奖有加:“生立大节与天地并传,殁为神明亘古今而不朽,荆门军(相当于州)当阳县显烈冲壮缪侯义勇武安王,名著史册,功存生民,一方以依,千载如在。凡在待于水旱雨赐之际,若或见薰蒿栖怆之间,英烈言言可畏,而仰庙貌奕奕,虽远益新,受启王封,仍加美号。岂特显尔神?威德之盛,亦慰尔帮父老之情。尚祈灵聪,服方休显,可特封此壮穆义勇武安英济王。”

据《宋史·礼志八》,太祖建隆三年(962)诏修武成王庙,从祖的将领一仍旧贯,开除了曾活埋过降卒的秦武安君白起。但到了徽宗宣和五年,又把白起请了回来,一向难封的李广也被封为“怀柔伯”,关羽连升二级,进位忠惠公、武安王。于是关羽从武成王庙里独立出来,第一次堂堂正正地坐在属于自己的庙堂之中。

由于宋代皇帝的多次封谥,关庙在全国到处建立重修,使得关羽的地位大大提高,一个全国性的信仰网络已基本形成。关羽在元代,仍然十分走红,他的地位没有受到朝廷更替的影响。不仅封了神,晋了爵,祠庙也继续修建,修建者有官员、有百姓,也有道士等。

图注:关羽像

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关羽初封谥为“协天大帝”,万历十八年(1590)又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万历二十三年(1595),应道士张通元的请求,关羽的爵位晋升为帝,赐庙额为“英烈”。到了万历四十二年(1614)十月十日,又加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关羽夫人被封为九灵懿德武肃英皇后,长子关平为竭忠王,次子关兴为显忠王,为关羽扛大刀的周仓为成为威灵惠勇公。

由于皇帝的褒封,朝廷的提倡,关羽的声名在明代已是如日中天,“不论海内外,足迹至与不至,无不仰公之烈。盖自今日,虽男妇老幼,有识无识,无不拜关公之像,畏公之灵,而知公之为正直,俨然如在宇宙之间”(李贽语)

关羽在明代的封号可以说已经够热闹的了,地位超过了一般人、鬼神,也超过了孔子,能够与人间帝王平起平坐,但比起清朝来,又差了许多。

清朝对关羽的褒封崇拜,可以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地位不仅仅是跟人间帝王平起平坐了,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对关羽的封号竟然多达二十四字,成了“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诩赞宣德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字数比从唐到清“大行皇帝”(初死的皇帝)称号还要多。《清史稿》卷八十四的《礼三》曾经对清代历朝的封赠有一个概括的记载:

图注:关帝庙

关圣帝君:清初都盛京(沈阳市、清留都)建庙地载门外,赐额“义高千古”。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复建庙地安门外,岁以五月十三致祭。顺治九年(1653)敕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雍正三年(1725)追封三代公爵,曾祖曰“光昭”,祖曰“裕昌”,父曰“成忠”,供后殿。增春秋三祭,后殿以在长官届日质明(待天亮),大臣朝服入庙左门,升阶就拜位,上香,行三跪九拜礼,三献(祭拜时三次献酒),不饮,福受胙祭。后殿二跪六拜。十一年,增当阳博士一人,奉冢祀。

乾隆三十三年(1768)以壮缪厚谥未符定论,更命“神勇”,加号“灵祐”。殿及大门易绿瓦为黄。四十一年(1776),诏言:“关帝力扶炎汉,志节凛然,陈寿撰《志》,多存私见,正史存谥,犹寓讥评。何由传信?今方录《四库书》,改曰“忠义”、武英殿利此旨传来,用彰大公。“嘉庆十八年(1813),以林清扰禁城,灵显翊卫,命皇子报祀如仪,加封“仁勇”。道光中,加“威显”。咸丰二年(1852)加“护国”;明年,加“保民”。于是跻列中祀,行礼三跪九拜,乐六奏,舞八佾(行列,八佾,天子之舞),如帝王庙仪。……追封三代王爵,祭品视崇圣祠。

图注:关羽像

一个平凡而普遍的历史人物关羽,生前虽然也曾轰轰烈烈,威震华夏,引起过世人的注意。他所建的功业,他所获得的荣誉,相对于许多先贤甚至许多同辈来说,却并不是特别的突出,像他这样坐镇一方能称万人之敌的大臣随手就可开列一个名单来。可是,那些人为什么死后大多名声不显,或者湮没无闻,羽却喧传后世,屡加封赠由神而圣而帝以至登峰造极呢?靠机缘,也取决于自身。佛道的封神尊帝,朝廷的一封再封,虽各有企图,别具用心,但共同相中的,是关羽的“资兼文武,志存忠义”。

图注:关羽像

正如明人李永常《洪熙修庙记》所说的“夫士穷见节仪,世乱识忠臣”。当汉末扰攘之日,人心摇晃之秋,有能竭忠义,抗大节,审逆顺,明去就,拨汉火于灰冷,辅正主于孤弱,挺然特立于千百载之上者,其惟公之伟钦。”所以,在古人看,忠臣良将固然比比皆是,但能够集忠、义、勇、壮于一身的人却是鲜见。正是这些品质,特别是“忠义”,使关羽脱颖而出。忠与义,它本身的内涵虽然在不同的时代会有略异的意义,但是,它的基本意义却是较稳定的。元人陈献《至正饰庙记》说:“事君致身谓之忠,择主辅正谓之义”。朝廷看中的,正是这一种品质。所以佛道需要这样的人鬼神,皇上需要这样的忠义士,百姓也需要这样的英雄将军,关羽正好在这一点上,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是值得探讨的一种文化现象。(刘世荣/整理;图片来自网络)

Hash:a07325ba9adb6cc1411652f9d94a00e5da76ac52

声明:此文由 人间烟火孰知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